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男女之情皆是前世因緣,看看你的感情屬於哪種因緣?

  • alphaP

  • 12-30

14708992804641.jpg


用佛法來實現婚姻的幸福

 

為了一切眾生現世婚姻幸福,發菩提心,信願念佛,共結菩提眷屬,往生西方極樂凈土而發表此文!
 
俗話說:「百世修得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有的是:「不是冤家不聚頭,不吵不鬧非夫妻」
也有人:「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還有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有些人愛得死去活來,最後還得分手。有些人結婚一輩子,可體會不到什麼是愛情。不知道結成夫妻是需要緣份的,所以,婚姻不是單純的感情,並非少男少女所憧憬的那樣「偉大啊,美好啊,聖潔啊」等等。
 
究竟在冥冥之中,有一種什麼樣的無形力量在主宰這一切呢?不僅小青年們感到迷惑,就是我們佛教修行人也一樣難以理解。本人的愛情婚姻都有酸甜苦辣,過去都是在痛苦中迷茫。後來,終於了解,隻有佛教才能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受到「業力」的牽引,以及因緣條件所控製。就像人受到地球的引力一樣。我們不能否定地球的引力,但是要善於認識和利用這個引力來改造世界。

 
愛情是在一定時空條件下,雙方在感情上,心理上所形成的一種默契和欣賞。偏重於精神方面,它與經濟,家庭無關。但是,每個人的心是處於念念變化之中的。隨著文化、修養、經歷不同而改別。那麼,「海誓山盟」又能把對方怎麼樣呢?
 
婚姻不是單純的感情,而是願力和業力在一定時空條件下的重新組合。受到經濟、家庭、民族、地區等物質因素的控製。更偏重於物質方面。所以,比愛情要牢固得多。

 
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有成住壞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水可以變成冰、蒸汽、雲霧、露珠、雨水等等。所以,冰花雖然千姿百態,美麗多彩,但聰明人是不會寄予永恆的希望,因為春天就要融化。
 
一切都是緣分的湊合,緣分具備時就顯現,緣分消失時就結束了,本來就沒有真實永恆的任何東西,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愛情上的人難免會失望。  最好的方法是用智慧來看待愛情,來了就珍惜,善待對方;去時莫強求,善緣在後。
 
愛情和婚姻不是同一回事,但又並非截然不同的兩回事,隻要兩者基本協調,兩個人互相理解,達到對方的期望,這已經算是幸福的家庭了。
 
所以,婚姻就有如下形式:


恩愛式、冤家式、償債式、同學式、夥伴式、了緣式

 
一  恩愛式


夫妻恩愛,感情專註,活得浪漫,一旦離開對方,就甚至活不下去了。發願生生世世都做夫妻。「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由於這種願力的牽引,後世就會容易結成夫妻。來世有多種情況:
  
1、兩個都在人道,一般可以早結婚。即使一個在中國,另一個在外國;一個70歲,另一個20歲,也會終成眷屬。
2、一個在人道,另一個在神道,就如許仙和白蛇。
3、兩個都在畜牲道,可能是一對鴛鴦;也可能一個是公雞,另一個就是母雞。
 
這種人就須守三歸五戒,修習十善,方可以保住人天之身
 
二  冤讎式


 這種人真叫「不是冤家不聚頭」。前世是冤家,被對方折磨得很苦,今世來報仇。小則吵架,打架,大則害死對方。這些原因造成雙方痛苦無奈,怨恨心起,又無力解決。即使請求離婚,但也不一定離得了。
 
1、我在大學時,一女同學,常被男朋友打,系主任都看不下去了,就警告她的男朋友:「你要再打她,我就不給你畢業了」。

2、我村上有個婦女,不孝父母,不和兄弟姐妹,橫行霸道,經常罵老公,可老公卻怕老婆,隻得忍受。

3、我單位一個男人,用硫酸潑女人臉上,坐牢去了。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仇恨心是地獄之因。報仇會傷及無辜,有人把全家都殺了,自己也報到地獄里去了,刀山火海,鐵水灌腸之時方知悔恨。
 
這種人就該反省自己,因果不虛,誠心懺悔往世罪業,持戒修善,拜佛念佛,自己的福氣增長了,智慧打開了,對方哪敢再折磨你呢?而是怕被你拋棄了!
 
三  償債式


因前世受到對方的恩惠,無以回報,所以今世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地侍候對方。
 
1、我同學的母親漂亮能幹,又會經營生意,可他父親相貌平平,待人接物都不會講話,老實巴交。夫妻感情卻非常和睦。

2、我附近一位老闆,辛苦賺錢,如數上繳老婆。他老婆在家看看電視,打打麻將。全家過得幸福美滿。
 
  這種償債很難做到恰如其分,償還得不夠,後世還得繼續;償還過多了,後世對方又必須反償回來,大家都在債務里轉。
 
 這種人常想,我能用多少錢,可我為什麼要辛苦地賺這麼多錢呢?但是,我不找錢沒法養家啊!明天,繼續找錢。
 
 這種人應該思考,人為家庭所累,家就是無形的「枷」,受到業力的控製,在輪迴中無法自主。所以,要有堅決衝出輪迴的出離心,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福報智慧得以快速增長。         

 
四 同學式


  這類夫妻具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誌同道合,甚至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這是最佳的組合。前世就結有深厚的善緣。真是「千世修來共枕眠」。
 
 1、我大學時一對同學結為夫妻,留校後,目前在大學里當老師,工作生活較穩定,子女教育也好,應該是佳配了。


2、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夫婦都會詩詞歌賦,在一起都是談論、學習聖賢文化,一生都在進步。


3、有些夫妻都信仰佛教,家裡事情好統一,菩提眷屬,佛化家庭。子孫後代上孝父母,造福社會,老有所終,少有所養,生生世世種下大善根。這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完美的婚姻。
 
 這種家庭,發菩提心,信願念佛,今生容易成就,子孫也興旺發達,不會出忤逆之後代。

 
五,夥伴式


   由於前世的業力牽引,今生必須各盡其職去完成某些共同的目標。既不很恩愛,但又無怨恨,雙方像合作的夥伴一樣,彼此配合得好,家庭比較平穩。
 
1、我有一個老鄉,夫妻都是領導,也孝敬對方的父母,在群眾看來是很令人羨慕的一對。但他們在一起時,也不見得真的有多恩愛,即使不愉快的事,不讓別人懂得。

2、有的夫妻年輕時,一方要出去任公職、經營、打工等等,另一方負責家中事務,幾年之後,全家得以團圓。
 
  這種人是以家庭為重,上孝父母,下育子女,並不計較個人利益,所以雙方易達成共識,家庭沒有大的風波。
 
  實際上,人不是隻為自己而活。小則要照顧父母,子女,兄妹,親友;大則要為單位、地鄰、社會服務。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隻是被妄想和愚癡,掩蓋了自己光明的本性。所以,當發菩提心,修習自他相換、自輕他重之法,使家人發願念佛,求生凈土才是最高尚,最利人的目標。
  
六   了緣式


前世的願力和業力越來越弱,已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維持今生的愛情和婚姻,隻能半途而廢。有的前世夫妻,一方離家不歸,或另結新歡,造成另一方獨守空房,於是,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遺棄,或者被單相思所折磨。
 
1、我的內舅是老師,從來不邪淫,現已五十多歲,他的學生從初中就暗戀他,盼望他離婚,但他根本就不愛她,不可能離婚。可悲的是該女生離婚獨居,癡癡等待。


2、我從初戀到結婚,前面幾個女朋友雖然都很愛我,但就是有種種阻礙,偏偏結不成良緣。大學的初戀情人就直說:「我願意為你做一切貢獻,我也感到幸福,因為是我前世欠你的債!現在已經還清了,畢業後我要走的路和你不一樣,求你不要向任何人打聽我的情況,就是你對我最大的關愛」!
 
所以,緣分散了,千萬不要強求。不然,以貪慾之心再造惡緣,來世必須償還。
 
由於過去願力和業力的不同,今世外緣條件的複雜,每個人心靈善惡的變化,這些因素錯綜交織,所以,婚姻命運就顯得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有人夫貴而妻榮,有人夫暴妻冤死;

有人妻賢夫禍少,有人妻淫夫喪命;

有人妻妾團團轉,有人一生打光棍;

有的相愛到白頭,有的中年各分手;

情深意篤卻分離,恨不相逢未嫁時。

 
東坡居士也哀嘆:「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不過是但願而已,他自己也沒有共過多少里的嬋娟。他在《悼亡妻》里「相視無語,唯有淚千行」,「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香山居士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哀嘆唐楊「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算成了「比翼鳥」,還不就是兩隻鳥嗎!碰上打鳥的獵戶,可就倒黴了!就算成了「連理枝」又怎樣,遇上伐木工人劈里啪啦的幾斧頭砍回去,丟到火里燒完還不就是灰。
 
因緣命運的改變


《周易》的根本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我之所以沒前途,表面上看,是祖墳、八字和面相不好,但從根本上看,實際是我心地不善!我心裡自私、貪婪、嫉妒、傲氣;有錯不改,別人指出來還不服氣。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別人的愛卻不珍惜,利益他人的事卻不想做......
 
過去我們夫妻經常為一些小事爭吵不休,誰也沒法說服對方,她說要離婚,我想隱居深山;我皈依佛門之後,知道做人要改惡修善,今日所受的痛苦惡報,表面上看是他人強加給我的,但實際根源是自己以前造下的惡業。所以,把功夫放在心底上,謙虛真誠,時時剷除心中的惡念。學習孔孟聖人「孝悌忠信禮儀廉恥」的教誨,遵守「五倫」「五常」,家裡很多矛盾自然化解了。由此可見,正己才能化人,欲正其身者,必先正其心
 
普願一切人認識命運,遵守倫常,改惡揚善,往生極樂!
 
自從無始受身來   恆以十惡加眾生
不孝父母謗三寶   造作五逆不善業

以是眾罪因緣故   妄想顛倒生纏縛

應受無量生死苦   頂禮懺悔願滅除

願睹彌陀大悲主   觀音勢至十方尊

仰願神光蒙授手   乘佛本願生彼國


佛陀告知: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緣的八個啟示
一. 摩登伽女的故事


有次舉行大法會後,佛陀帶領許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養,阿難沒跟上,於是就單獨到舍衛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來到一個聚落,缽還是空的,阿難又熱又餓又渴。剛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兒打水,阿難走到井邊,這名女子抬起頭看見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發出讚歎:"多麼莊嚴的比丘啊!"一念之間,她心裡生起強烈的愛念。
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屬首陀羅種姓。依據印度的傳統,首陀羅種姓的人為四種姓4中最下階級賤民,以清掃街路為業,他們既無權誦經、祭祀,不能與四種姓中的其餘三個種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將水、飯食等物親自拿其它三種姓的人。所以當阿難向摩登伽女要水時,摩登伽女猶豫不決,不敢把水供養給阿難。阿難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導四種姓平等,你雖屬首陀羅種姓,但一樣可以供養比丘飯食。"摩登伽女聽後萬份高興,歡歡喜喜地將水倒入阿難缽中,並瞪著大眼注視著阿難,直到他離開。
  

摩登伽女回家後,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難,飯食無味,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樂趣,終日不是憂鬱,就是沈思。眼看著花一樣的嬌容日見消瘦,她的母親放心不下,再三盤問她究竟有什麼心事折磨她。摩登伽女最後才告訴母親她的心思,母親設法讓她嫁給阿難。母親知道比丘是神聖不可犯的,女兒這種愛戀之心,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是女兒死求活求,一心隻愛這位比丘。
 

母親愛女心切,隻好硬著頭皮來找阿難,並說,"我的女兒對你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我願將女兒許配給你為妻。"阿難說,"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摩登伽女的母親哀求阿難說,"你若不取我女兒,她便會自殺,懇請你求我女兒一命。"阿難十分為難地說,"我隨佛出家,身為比丘,不可結婚生子。"摩登伽女的母親回來後將情況如實向摩登伽女說明,並勸說女兒死了這條心。可摩登伽女不甘心,哭著對母親說,"我若不能成為阿難的妻子,便會死去。母親有大神力,可以求我。"母親答道,"天下之道力,無有人能勝過佛與阿羅漢。"摩登伽女說,"母親可以念符咒使阿難迷惑,天黑後不許他出門,然後我們便可以成夫妻了。"

摩登伽女的母親無奈之下,當阿難再次來到她家門口托缽化緣時,她便用邪術迷使阿難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進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來誘惑阿難。阿難心知不妙,不肯依從。摩登伽女的母親大怒,在門前點燃一堆火,拉著阿難的衣服威脅說,"你再不順從,便將你投入大火燒死。"阿難心中有若難言,悔恨平時不用功,危難之時力不從心。
 

阿難危難之時,一心念佛,道交感應,佛陀心知阿難受難,趕緊派遣文殊菩薩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難,並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嚴咒。此時,阿難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內,在即將破戒時,忽然間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見阿難忽然離她而去,心中非常難過,來到寺前等阿難。阿難外出托缽,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後面;阿難嚇得不敢出門,摩登伽女便在門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見不到阿難,便無所適從,大哭而歸。

阿難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向佛求救。佛陀問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難,為什麼呢?"摩登伽女回答道,"阿難無妻,而我無夫,我和阿難正好可以結為夫妻,請佛慈悲成全我們的好事。"佛說:"你真的很愛阿難?"摩登伽女說:"我真的非常愛他。"佛說,"阿難沒有頭髮,你若肯剃除秀髮,你和她一樣了,我才可以讓阿難取你為妻。摩登伽女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阿難,我什麼都可以做。"佛陀說,"那麼回家告訴你母親,剃髮後再回來。"


摩登伽女回家後,請求母親為她剃除秀髮。摩登伽女的母親非常傷心地說,"女兒的頭髮猶如孔雀的羽毛,理應小心保護才對。你美若天仙,國中英俊男子那麼多,我一定能幫女兒找一個如意的郎君,又何必苦苦的要嫁給一個沙門呢?"摩登伽女回答說,"我生為阿難的人,死為阿難的鬼。今生我非阿難不嫁。"摩登伽女的母親一邊流淚,一邊替女兒剃下秀髮。

摩登伽女剃光頭髮後,高高興興地來到佛面前說,"我已落髮,請佛陀履行您的諾言。"佛陀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呢?"摩登伽女答道,"我愛阿難明亮的眼睛,我愛阿難英俊的鼻子,我愛阿難迷人的耳朵,我愛阿難甜美的聲音,我愛阿難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佛陀問,"阿難眼中的眼淚不凈,鼻中的痰不凈,口中的唾液不凈,耳中的耳垢不凈,身內的屎尿骯髒不凈。婚後行不凈汙穢,生子後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觀之,阿難的身體有何值得愛的?"
 

為了進一步引導摩登伽女領悟不凈觀,佛陀叫人把阿難的洗澡水端出來,問她:"你既然那麼愛阿難,這盆水是阿難的洗澡水,你就將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佛陀,你是大慈悲者,這麼髒的水為何叫我喝呢?"

佛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的,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聽了佛的話,忽能觀察人身的不凈,再也愛不起來─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臟,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真的出了家,證了初果。
 

二、在《摩登伽女的啟示》一文的第一部分中,我們講述了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這則故事給我們如下八個啟示。

1. 男女之情,皆有前世因緣
佛陀告知諸比丘,摩登伽女對阿難一見鍾情,死心塌地,單從現世因果來講,摩登伽女是瘋子,阿難是傻子,看起來毫無道理。但從三世因果來說,確是合情合理的。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而且每一世都相敬如賓,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他們倆都是好的佛教徒。所以今世一見鍾情,非常親切,顯得與眾不同,難分難解。
 
佛陀在告誡人們人身難得時說,"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身,不離胞胎法。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作白狗身,積骨億須彌。以利針地種,無不值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儘管人生難得,但三大阿僧隻劫中,做人的機會也不少,我們在坐的大家曾經不知做了多少次人家的媳婦、丈夫、兄弟與姐妹。今生若有緣相見,自然感到份外親切。首先見到的可能又成就了另一段夫妻因緣。因此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因此今生最終能成眷屬,實在不容易,理應珍惜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但人這一輩子,有機緣見到前世親人、甚至是多世夫妻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少,所以不少人見到某些人時有相見恨晚之感覺,道理就在於此!有些人可能在今生今世會遇到很多前世有緣份之人但作為一個有教養之文明人,總不能見一個愛一個,以免造孽否則今世會煩惱無窮,苦海無邊,來世還要受苦,實在是不聰明之極!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
 
也許有人會問,今生為人,若遇不到有緣之人,那會怎樣?若遇不到有緣之人,也許會獨身、或者出家,所以當今獨身之人也不少,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若無緣,即使勉強結成眷屬在一般情況下,婚姻也不會快樂。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三個啟示

如何才能化解這種不愉快的結局呢?對婚姻不圓滿的夫妻來說,兩方首先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勇敢地面對存在的問題,傾心相談,然後雙方都要加倍努力,珍惜、關心、尊重對方,兩方不融洽的關係就一定能得到改善。其次對於那些仍然沒有找到理想對象的人來說,若想儘早結束獨身的生涯,就要廣結善緣。喂麻雀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問題。
 

唐朝時弟兄兩一起出家,師兄老實木訥,不會講法,但講法時聽眾很多;而師弟自幼聰明好學,精通經教,善於說話,但講法時無人來聽他講法。師弟感到非常迷茫。於是便去問一位有道高僧。這位高僧開導他說,"聽你師兄講法的人多,那是因為他前世結了很多善緣;聽你講法的人少,那是因為你前世結的善緣少。"這位師弟請教說,"那麼,今世怎樣才能多結善緣呢?"高僧說,"若要快,從現在開始,你每天多喂麻雀就可以了。"聽了高僧的開導,師弟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喂麻雀。二十年後,師弟再次升座講法,有幾千人來來聽他講法,而且都是年青人,二十歲左右。高僧開導說,"這些年青人都是你餵過的麻雀轉世投胎而來,所以來護你的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無緣,隻要今世廣結善緣,就一定能遇到有緣人,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四個啟示

2. 愛欲為生死之根本
在八萬四千種煩惱中,以貪瞋癡為其首,稱之為三毒;在三毒中,而貪慾又為三毒之首,而貪慾中愛欲最難斷!當我們接解事物時,由於人類無始以來的無明,一念妄動而產生三種感受:喜歡、不喜歡和舍受。當我們喜歡歡一件事物時,接著下來的一種思維就是想據為己有,貪心自然而產生。貪心生起之後,我們本來清凈之心就被貪汙染而成為貪心,自利自利之心隨之而產生了。這使得一個人的思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的思維再也無法客觀了,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私利為半徑劃圓。我們為自己築起了一道牆,牆內是對他有益的事或話,牆外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現實的世界。由於我們的心受到貪的汙染,這對我們觀點的形成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製約我們的視野,製約了我們自由觀察客觀世界的能力,我們眼中的世界從此再也不是客觀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並且帶有強烈的個人意義色彩。我們本能地希望看到或聽到牆內對我們有利的事或人,我們無視牆外和我們無關或對我們無益的客觀世界。所以說,這時我們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再也不是世界的全部,而是局部,即牆內的世界,而對牆外廣闊的空間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時我們真的成了井底之蛙,看問題時非常片面。若是色迷心竅,往往使人迷失心智,走向極端,干出非常荒唐之事。莊子試妻的故事最能說明這一點。
有一天,莊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墳前,拚命搖扇,好像要把墳上濕漉漉的土煽干。莊子不解她的用意,便開口問她。她表示,墳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臨終遺言,要等墳上土干後,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於是猛煽墳土,讓它快乾,好追尋第二春。

莊子想到世間居然有此薄情的女子,感嘆不已。繼而想到,自己的妻子會不會也這樣呢?疑心病起,便想試探。

莊子的太太姓田,我們稱她田女士吧。夫妻平日感情甚篤,莊子為考驗他妻子的忠貞,決定裝死試探。
聽說莊子急病而亡,包括親友等四方人士,許多人前來弔唁,其中來自楚國的王孫,長得英俊瀟灑,位尊多金,他見田女士新寡,楚楚可憐,便追求她。田女士不堪誘惑,愛上王孫。當晚,酒酣耳熱之際,王孫突然心臟病發,命在旦夕。

田女士嚇得驚慌失措,急問王孫如何是好,王孫忍著痛楚,告訴田女士,要用死屍的腦漿才能起死回生。


死屍到哪找,總不能去掘墓吧?田女士轉念一想,丈夫不是剛死嗎?現成屍體,不用白不用,從前的夫妻恩義,此時早已拋諸腦後,她竟然拿著斧頭,劈開丈夫的棺木,準備取出他的腦漿做葯。
不料劈開棺木,莊子居然復活。田女士羞愧得無地自容,自縊身亡。

同樣,摩登伽女見到阿難後,便如同吃了迷魂藥。為了嫁給阿難,不惜把自己心愛的頭髮都剃掉。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為情所苦,干出很多傻事,甚至心甘情願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見,愛欲能讓人滯迷到何等的程度!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五個啟示

佛陀因此告誡阿難:"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迷戀愛欲不僅給今生帶來無限的苦惱,而且又有來世報。《楞嚴經》雲:"一切眾生,從無使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脫輪迴,先斷貪慾,及除愛渴。""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由此可見,愛欲是痛苦、生死之根本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六個啟示
14708993344990.jpg

3. 不凈觀為對治愛欲的方門


《華嚴經》雲:"菩薩若離女色,即得親近諸善知識,復令眾生因此離欲,皆住最勝解脫法門。"《佛說四十二章經》亦雲:"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由此可見,遠離愛欲是修道之前提。


佛陀教導很多去除愛欲的方法,最著名的是"不凈觀"。若能善用不凈觀,有染著的愛欲就會消滅。


不凈觀(不凈想)為五停心觀之一,即觀想自他肉體之骯髒、齷齪,以對治貪慾煩惱之觀法。人的屍體隨時間而變化為醜惡之形狀,故在諸經典中皆舉有多種不凈之觀屍法,以治貪慾之心,今列舉如下:

(一)據《禪法要解》卷上載,若淫慾多者,應修習二種不凈觀。即:
(1)觀死屍臭爛不凈,取此不凈之相,至閑靜處以自觀不凈。
(2)雖眼不見死屍,然從師受法而憶想分別,自觀身中充滿發、毛、涕、淚、汗、垢、痰、耠等三十六種不凈物。
同書又舉出修習不凈觀能對治眾生對於色、形容、威儀、言聲、細滑、人相等六種慾望之執著,且將不凈分為厭惡之不凈與非厭惡之不凈二種。對於執著前五種慾望者,令觀厭惡之不凈;對於執著人相者,則令觀白骨人相。又觀死屍為不壞,能斷除威儀、言聲二種慾望,觀死屍為已壞,則悉斷六種慾望。

(二)據《大毘婆沙論》卷四十所舉,隨觀行者之意樂,而有樂略、樂廣、樂廣略三種之別。又於此三種觀法之過程中,各明示初習業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等三位,及其觀行之次第。舉樂略觀為例,即:
(1)先往塚間觀察死屍之青瘀等相,復以勝解力移屬自身,即觀想自身青瘀乃至骨鎖,於骨鎖中,次第觀想足骨、腿骨、脛骨、膝骨、髀骨、臗骨、腰骨、脊骨、脅骨、髆骨、臂骨、肘骨、腕骨、手骨、肩骨、項骨、頷骨、齒骨、髑髏等,凡此種種,一切皆稱初習業位。
(2)於骨鎖中,先觀足骨、腿骨等,乃至後觀髑髏,復於其中除半觀半,復除一分,唯觀一分,凡此種種,一切皆稱已熟修位。
(3)以勝解力觀察如此之不凈相,遂繫念於眉間,湛然而住,復轉此念入身念住,輾轉乃至入法念住,凡此種種,一切皆稱超作意位。

(三)據《俱舍論》卷二十二載,修不凈觀可對治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供奉貪等四種貪。即:
(1)緣青瘀等之相以修不凈觀,可對治顯色之貪。
(2)緣死屍被鳥獸所食等之相以修不凈觀,可對治形色之貪。
(3)緣蟲蛆等之相以修不凈觀,可對治妙觸之貪。
(4)緣死屍不動等之相以修不凈觀,可治供奉之貪。


此外,若緣骨鎖以修不凈觀,則因骨鎖中無四貪之境,故能對治上述之四貪。

當摩登伽女迷戀上阿難後,佛陀善巧方便,運用的就是不凈觀,循循善誘,使得摩登伽女觀察到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臟,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真的出了家,證了初果。由此可見,愛欲對人的生心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也不是不可以克服,不凈觀是對治貪愛的法寶。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七個啟示
 14708993159515.jpg

4. 聞思修並重


般若由修而得,修由思得,思由聞得,由聞、思、修入三摩地,而得到現證三摩地,是真正的智慧。所以歸根結底,智慧由多聞來,欲得智慧,就要多多聽聞,看經、研究、聽講經、聽開示,所以說:"修聞增(長)智慧"。聞思修是修學佛法的程序。不聽聞佛法而盲修瞎練,修如盲人提瞎馬,半夜臨深池,是非常危險的,又如人生病後,不看說明書或不聽醫生勸告而亂吃藥,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非常危險,所以聽聞佛法很重要。思的重要性有二。其一聽聞佛法後,必須思考,看看所聽聞的法是否是正真的佛法。其二,看看聽聞的佛法是否適合自己的修行。猶如人生病後,看了說明書後,思考一下藥是否對症。修是最重要的,因為猶如病人生後隻看說明書而不服藥,病永遠也無法好。同樣,聽聞的佛法再多,若無實踐,仍無法深受法益。阿難尊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阿難雖然多聞,但是遇到摩登伽女,仍不能免脫摩登伽女之難。故《楞嚴經》四捲雲:「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凈妙理,如恆河沙,祇益戲論,汝雖談說因緣,自然決定明了,人間稱汝多聞第一,以此積劫多聞熏習,不能免離摩登伽難。」又曰:「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

當然,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並非證明我們不應該多聞,而是聞的成分過多,修證的成分不足。若多聞是病,佛就不應該說法了。所以我們應該有所認識,真正的智慧,並非隻是聽一聽即可的。不聽聞而要想得到智慧,恐怕是沒有那回事的。龍樹菩薩說:井裡有水,若我們拿根繩子吊了水桶放下去即可汲出水來;就好比我們現在必須假借水管馬達,方可抽出地下水,否則即使乾渴而死,地下有水,我們仍是吃不到,所以我們不能說隻要有水就好,其它東西是無用的。

千經萬論,沒有說過不需要經過聽聞即可開悟的。我們現在的毛病,是聽而不修。每部經都是教人修行。譬如《阿彌陀經》,即開示我們念佛法門。由於我們不照著去做,以致於聽與修,變成了兩回事。由此可見,聞思修三位一體才是去除我們心靈上塵垢的重要法寶。這是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給我們的第八個啟示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