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佛陀涅槃前說出驚天秘密:一切眾生,是業所化

  • alphaP

  • 01-01

 佛在《大悲經》上說:「所有世界是業所作,是業所化。一切眾生,是業所作,是業所化,業力所生。」


  佛又在《佛說第一義法勝經》的重譯本上說過:「不離眾生有業。不離業有眾生。眾生是業。業是眾生。汝當知之眾生界者不增不減」。


  為什麼你看到眾生,沒看到佛?那是你的業力,有業看佛是眾生,無業看眾生是佛。


  所以普賢菩薩的願力是眾生不盡,懺悔不盡。眾生是業,他要把所有業都懺悔掉(普賢菩薩的這個懺悔法,太厲害了,快撿到,快裝到自己的口袋裡)。


  有人會問:啊,那佛怎麼還在度眾生?佛的業力化現眾生?佛還有業看到眾生?那是你的業力化現出自性佛在度自性眾生的場面,佛和眾生都是你的業力造作幻化相!


  法師講解《阿彌陀佛經》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大乘經上常講的清凈法身就是指這個事實。虛空法界是自性變現的,我們要問,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也是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佛如來,從哪來的?還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禪宗說自性,一切都是自性化現,諸佛如來六道眾生山河大地佛土娑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性化現,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你自己,所以不叫一切眾生誓願度,叫做自性眾生誓願度,不叫一切法門誓願學,叫做自性法門誓願學。都是自性化現,都是自作相。為了不左手打右手,最後就發現,啊,念一句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原來是這個用處。所以宣化上人說開悟以後,就曉得念佛最妙。另外念佛就是贊佛,普賢菩薩十大願里的稱讚如來,包涵了一個大法門就是念佛,十方一切如來,同一佛性,所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讚歎十方一切如來。怎麼稱讚如來呀?念佛號!!!


  所以佛在《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上說:眾生看到佛涅槃,就以為佛要入涅槃,其實是他自己的業力,應化出一個佛要入涅槃的景象,這個應化是關鍵啊。


  所以禪宗的開宗經典《楞伽經》上說:「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


  你看那些人壞啊?那是你的業力,你要懺悔啊!懺悔你自性裡邊還有這些惡,都是你的業力化現的,不然你看不到這樣壞的人,你會在他做好事的時候看到他,或者你會看到他原來是菩薩,甚至,根本就沒這個人!


  沒修行到位的時候,菩薩站在面前啊,都隻能看到一條爛狗,也就是沒有眾生你看到眾生(狗),沒有六道輪迴,你看到畜生道的狗,這就是:無明故見眾生,無明故見輪迴,無明故起眾生界。


  你的每一個念頭,就是業,就會去化現眾生,「無明故見眾生,無明故起眾生界」,這就是哪本佛經上說的,一念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識。


  所以《金剛經》給你說,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得度。


  你度的是你的一個一個妄念入涅槃,你度的眾生,都是你的業力所化,是你的自性眾生,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度來度去度的都是你自己!!!所以佛門說自性眾生誓願度。


  這裡還有一個驚天大秘密:也就是不管佛菩薩怎麼晝夜度眾生,眾生界不增不減!


  這是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里,文殊菩薩告訴舍利弗的,也是佛主動在佛說第一義法勝經里提出來的:「不離眾生有業。不離業有眾生。眾生是業。業是眾生。汝當知之眾生界者不增不減」。


  你想啊,有業才有眾生,有眾生才有佛度眾生!


  離開業力,就沒有眾生,也沒有佛度眾生啊!


  你消除了自己的業障,你還能看到眾生嗎?看不到眾生,還怎麼度眾生?


  所以《金剛經》上說實無眾生得度,又說如來無所來亦無所去。


  哎呀,來來去去的是你業力應化一個「自性如來在度自性眾生,度完又涅槃」,你一直就在自性自度,在自己和自己唱戲,自己去化無量眾生,又去化無量佛度眾生,你這不是瞎忙活左手打右手啊!何時是個盡頭啊?


  所以為啥念佛啊,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作用就是一聲大吼:都給俺回去!宣化上人就說:開悟的人都曉得這個念佛最妙。而凈空老法師悲心太重,忍不住說出「下從地獄眾生,上至等覺菩薩,隻有念佛,才能成佛」,這個不是有些人喳嚷的謗法,是這些高僧證到自性的道理之後,知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那菩薩活明白了,他不得不度眾生啊,不度就不能入無餘涅槃,因為他的這些自性眾生在外頭打妄想,他就沒辦法一直坐得定得住,所以他就天天去度眾生了!


  這就是羅漢不度眾生,最長八萬大劫就要心動出定的秘密!


  眾生是你業力幻化,不是真的有那麼個眾生模樣眾生相的眾生等著你去度,實際你度的是自性眾生,本是度你自己。


  不知道這個本無眾生可度的道理,度化眾生就會著度化眾生的相,也就是我人眾生壽者相。


  四相怎麼產生的?就是不明白為啥「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度」(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把我和眾生分裂開了,以為我是我,眾生是眾生,不知道眾生哪來的!這個分裂我和眾生的念頭一動就落入四相!


  所以須菩提在《金剛經》上第一個就問了佛陀,他一直好痛苦的一個問題,啥問題呢?


  我們知道羅漢不度眾生,羅漢不發菩提心,可羅漢為啥不度眾生,為啥不發菩提心?羅漢到底發現了什麼,所以未度眾生未發菩提心,就早早去入定(涅槃)心不動呢?


  須菩提代表羅漢提了羅漢的這個疑問:「度化眾生就要心動,心要動,怎麼辦?你要是發度化眾生的菩提心,你的心放哪兒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陀就給他說:「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得度,這樣安心啊」,起初須菩提沒搞明白啥意思,於是佛陀就一層一層幫助須菩提破,須菩提一聽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他就哭了。


  文殊菩薩在《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上說:「眾生界即佛界」,請看下面地球的真相:


  地球就是凈土!隻要五根清凈,就能看清真相!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大乘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有三種轉化或者三種清凈,這三種清凈當中有一種,就是五根清凈。五根清凈時看到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娑婆世界,都與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剎土一樣莊嚴。佛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世界永遠如此,從未變化過,因為凡夫有煩惱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礙掩蓋了世界的真正面目。當修到第八地之後,五根清凈了,才開始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就是密宗里講的佛的壇城。佛陀在很多顯宗經典當中也講過,《維摩詰所說經》的緣起當中就講得很清楚。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講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凈,就應當自凈其心。心凈,則外境清凈,修行至心凈之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凈。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麼不清凈,難道釋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沒有清凈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反問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凈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剎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凈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凈的!於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剎土一樣,十分清凈莊嚴。


  之後,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隻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凈」的說法,可見本來清凈的觀點,並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所以,《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凈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凈的。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凈的。怎樣的清凈呢?彌勒五論的《經莊嚴論》里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後,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凈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凈剎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象、非常清凈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於分別念的範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節轉自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