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歷史文化

李登輝肆意欺淩晚年薛嶽

  • alphaP

  • 02-10

 來源-- 惠風博客

薛嶽在擔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委時,他在台北的房舍是由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編列經費,向台灣銀行承租。1991年,李登輝把這個委員會裁撤,薛嶽隻好自付租金。台灣銀行欲索高額房租,薛嶽不接受,台銀便於1993年把薛嶽告上法院。對待薛嶽這種功在黨國的老將軍,若在兩蔣時代,別說台銀這種官僚銀行不敢動他一根汗毛,即使房東與房客間真有房租糾紛,兩蔣隻需大筆一揮,就可動支特別預算經費代繳房租,根本無須薛嶽付一毛錢,更不可能演變成打官司的難堪場面。薛嶽對國家民族的貢獻,難不成還抵不上台灣銀行的一幢破舊房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顯然是李登輝挾怨報復,存心出薛嶽的洋相。

14793275275022.jpg

1971年4月29日,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嶽在台北中山堂主持第三十三次綜合研究組會議(圖源:中央社)

這是一位廣東樂昌籍將軍的傳奇:他在危難中挺身護衛孫中山;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他率部追了兩萬里;他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他餘年在台,英雄遲暮,桑梓情深……

國民黨第一代軍事將領中,先後參加過北伐、「剿共」、抗日、內戰的,多如雲漢星鬥。然而真正能征慣戰併名垂青史者不多,薛嶽將軍即為其中之一。

薛嶽,廣東樂昌人,1896年生,黃埔陸軍小學第六期及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原名薛仰嶽,後改名薛嶽,以示對嶽飛精忠事跡的崇仰。薛嶽個性耿直不喜鑽營,能在派系林立、惡性傾軋的國民黨軍中拔尖而起,完全憑藉歷次戰役立下的赫赫戰功,因而有國軍「戰神」之稱。將軍一生傳奇,他雖已走遠,人們仍記得他的腳步聲……

14793276046952.jpg

血戰元帥府護衛孫中山

近代史上,大凡敘及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廣州蒙難,必著重描述蔣介石如何冒險犯難,登上永豐艦營救中山先生而終獲信賴,許為國士。其實若論真正以肉身護衛孫中山的忠心軍人,恐首推薛嶽將軍不可:若非其傾力保護中山先生安全,中國近代史極可能改寫。

1921年,26歲的薛嶽任職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一營中校營長。同年5月4日,孫中山以陸海空軍大元帥名義下達北伐令,薛嶽隨扈孫中山赴廣東韶關。不料陳炯明假借北伐名義佔領廣州,並通電孫中山要求恢復其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職務。6月1日,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回到廣州,欲好言勸服陳炯明。薛嶽率警衛營護衛,孫先生夫婦下榻粵秀樓。

6月15日傍晚,薛嶽事前偵悉陳炯明將於當夜兵變,立刻通知孫中山秘書林直勉、參軍林樹巍,讓他們火速通報孫中山,並請先生化裝成出夜診的醫師,乘黃昏時分通過叛軍哨站,直奔廣州天字碼頭,輾轉登上永豐艦。

當天深夜,陳炯明果然造反。叛軍有二三萬之眾,而薛嶽隻有警衛部隊800多人駐守大元帥府,孫夫人宋慶齡尚在附近的粵秀樓,身邊僅有20多名衛士,情況十分危急。然而薛嶽指揮若定,叛軍發動數波攻勢均被擊退。叛軍見久攻不下,準備以煤油縱火焚燒粵秀樓,薛嶽急請宋慶齡下樓,並由廖仲愷夫人何香凝等陪同,將宋慶齡安然撤離到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

大元帥府保衛戰整整打了三天三夜,直到18日晚,薛嶽才率領殘存的200多名士兵向韶關方向突圍而去。薛嶽這一仗,以寡敵眾,事前巧妙安排孫中山突破重圍,並於槍林彈雨中護送宋慶齡脫險,可謂智勇雙全,給孫中山留下深刻印象。

紅軍長征路上最頭疼的敵將

薛嶽在北伐期間歷任團長、師長、軍長等職。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清共」,寧漢分裂。據薛嶽回憶,1927年8月,蔣介石下野後,第四軍及粵軍等商議未來出路,薛嶽主張繼續擁蔣以完成國民革命。

北伐中,薛嶽的第四軍戰績卓著,然而北伐完成後,卻遭到時任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的排擠。何利用編遣軍隊的機會,將薛嶽的第四軍縮編為第四師,官兵被打散到各個部隊。薛嶽心灰意冷,有意辭鄉歸里,途經?南京向蔣介石辭行,蔣推諉說:「並非我對你不好,是何敬之不諒解你!」薛嶽更是意興闌珊,打算赴德國深造。

此時,蔣介石正準備發動對中共的第五次「圍剿」。宋子文恰去美國洽購棉花,臨行與蔣介石密晤。談完購棉事,宋建議:「最好能徵召薛伯陵(薛嶽字)來贛剿共。」蔣介石深表認同,說:薛確系軍中一員虎將,總理在世之日,他英勇護衛總理夫婦脫險,血戰總統府,抵抗陳炯明;參加東征、北伐,戰無不克;「清黨」之役,粉碎葉挺、賀龍武裝行動……戰功彪炳有目共睹,此次剿共戰爭若有伯陵參加,更能克敵製勝。

可想起薛嶽不久前才來辭行,蔣介石不禁眉頭深鎖,探問宋子文:伯陵近況如何?宋說,薛伯陵這兩三個月在香港九龍,埋頭習讀德文,準備去德國念軍校。蔣介石笑稱,你叫薛伯陵暫緩出國,我內定他出任要職。宋子文在蔣的催促下即電薛嶽:「委座要事待商,請速來贛。」接電後薛嶽從九龍直奔南昌行營見蔣介石,被委任為第三路軍上將副總指揮,負責協助陳誠「剿共」。

薛嶽見陳誠時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國民黨軍第十一師和十八軍是陳誠起家的部隊,也是國民黨嫡系部隊,「十一」和「十八」合起來寫是「土」、「木」二字,當年國民黨軍以「土木系」概稱陳誠系人馬。陳誠為試探薛嶽的政治敏感度,請他兼任18軍軍長。薛嶽暗忖,18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我哪能指揮得動?於是謙辭不就,隻接受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之職。薛嶽謙讓得宜,賓主盡歡,隨即走馬上任。

薛嶽在1936年的作戰日記中寫道,共產黨佔領江西,國民黨軍為了對付紅軍,形成「長塹之圍」。從民國二十二年起參與歷次戰役,與共產黨周旋無數次。紅軍突圍西走,薛嶽尋跡追趕,他形容這一路追趕是「不輿不車」,步行兩萬多里。

「紅軍一路跑,薛嶽一路追」。1934年11月,是紅軍最難熬的一個月份,紅五師在湘桂黔?邊區的界首渡口苦戰兩日,傷亡過半,師參謀長、兩名團長、一名團政委相繼陣亡,另兩位團長和一位政委受重傷。紅八軍團的一個建製師全部犧牲在湘江?之畔。紅軍主力雖然搶先西渡湘江?,但據非正式統計,出發時8.6萬之眾的中央紅軍,光是湘江一戰,損失即高達5萬。薛嶽也因而成為紅軍長征路上最頭疼的敵將。

薛嶽在口述歷史中痛陳,如果有湘桂軍早一點在湘江?西岸的有利地帶配置打擊部隊,乘紅軍將渡未渡之際予以夾擊,紅軍主力或將在湘江?西岸全部就殲。

不過,蔣介石在1935年10月底犯下的戰略錯誤,使局勢發生了變化。

薛嶽的作戰日記大致寫道,1935年秋,中共內部意見不一致,所以分成兩路,一路由毛澤東率領,所部三四千人,經?甘肅而入陝北,希望能在那裡與陝北紅軍會合。另外一路由朱德、徐向前領軍,朱德帶了三四千人,徐向前帶的人馬最多,有七八萬人。按薛嶽作戰日記的說法,徐向前紅軍部隊南攻「勢如破竹」,致「西川千里,鼎沸糜爛,蜀都要區,危如累卵」。

這時,蔣介石見四川局勢危殆,心急如焚,即令薛嶽的王牌軍從陝西回頭搶救四川(薛嶽作戰日記上寫「本路軍奉移師馳剿之命」),失去了進攻甫入陝北立足未穩的中共中央的戰機。這給蔣日後失去江山埋下了遠因。

上海:「血戰半載,寸土未失」

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叫囂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9月23日,蔣介石令薛嶽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次日,薛將軍即赴上海安亭戰場指揮。薛嶽到任後,檢討上海戰場我軍傷亡過重原因,改變了戰場部署,由過去的一線陣地變為縱深配備,全線南北呼應,形成堅強的縱深防線。

10月31日上午9時,日軍大舉來犯,以20輛戰車為前導,衝到我軍陣地前沿10米處,薛嶽一聲令下,機槍、迫擊炮齊鳴,手榴彈如雨下,日軍好幾部戰車頓時深陷火海並連番爆炸,尾隨其後的步兵死傷枕藉。

日軍佔有鐵路優勢,沿路大舉增援,還有大批機械化部隊源源而來。我軍隻有倚靠輕武器及肉身拚搏,薛嶽嫡系吳奇偉的第四軍奮勇殺敵毫不退卻,日軍反覆衝鋒,你來我往,衝殺數十波,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某日下午,日軍更以催淚彈投襲我軍,不料這時風向突變,催淚彈釋出的催淚毒氣反朝日軍飄去,國軍立刻利用天賜良機反攻,打得日方潰不成軍。

薛嶽也很會利用炮兵優勢阻隔日軍進攻。每當大批日軍步兵協?同戰車來攻,即遭我軍炮兵群的無情轟擊。國軍常利用日軍大炮間歇、準備發動衝鋒時朝日軍開炮,予日軍極大打擊。這期間,薛嶽在與雲南省主席龍雲函電聯繫時稱:上海戰局在他手上是「血戰半載,寸土未失」。

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沒想到光是上海,中國軍隊就守了半年。

抗戰期間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歐戰爆發。日軍為因應新的世界形勢,加速解決陷於泥沼的對華戰事,同時打一場會戰給德國看看,第一次長沙會戰乃拉?開帷幕。

日軍成立了「對華派遣軍司令部」,西尾壽造為總司令,板垣征四郎為總參謀長,由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負責戰地指揮。日軍傾巢而出,地面部隊動用了6個師團及海軍陸戰隊兩個大隊共10餘萬人,海軍出動12艘兵艦和100艘汽艇,空軍則出動了一個飛行團,飛機100多架。

擔任守衛湖南和長沙任務的中國軍隊,由薛嶽代第九戰區司令,羅卓英為前敵總司令,在湖南集中了5個集團軍,共14個軍,總兵力近18萬人。

大戰前夕,國民黨軍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政治部部長陳誠到株洲視察第九戰區,要薛嶽把部隊撤到湖南醴陵、衡陽、湘潭地區,放棄長沙以北區域。薛嶽堅持不肯後撤一步,並勸說兩位長官:自古以來,誰?得到河南和湖南這「二南」,誰?就得天下。如今已丟了河南,如果再丟湖南,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湘北地形複雜,山川縱橫,湖沼錯綜,可以誘敵深入,俟機殲敵。且此前為了迎?戰,已令所部破壞湘北所有的鐵路、公路,「化路為田」,敵人機械化部隊即使來犯,進得來卻出不去,根本發揮不了作用,連大炮都不容易開進來。今後日本人同我們打仗,就是步機槍對我們的步機槍,國軍有把握打勝仗。

薛嶽的一番話白崇禧並沒有聽進去,薛嶽慨然許下重諾:「如果湖南戰勝,是國家和委員長之福;如果戰敗,我就自殺以謝國人!」白崇禧、陳誠勸服不成隻得無功而返。此時炮聲已在遠方響起,大戰如箭在弦。

1939年9月17日,日軍分四路進犯長沙,水陸路並進。9月23日,日軍調集80門重炮瞄準新牆河南岸、王街坊、七步塘等我軍陣地猛轟,5000名步兵隨後渡河。薛嶽命令所屬官兵堅守碉堡,日軍不能越雷池一步。日軍使出三招毒計,先是升起載人氣球,居高臨下指揮炮兵射擊,繼而施放毒氣,又派飛機轟炸,三波惡毒攻勢之後,再派近6000名步兵渡河衝鋒。缺乏防毒面具的國軍官兵有400多名官兵中毒,但仍堅持在毒氣中與戴著防毒面具的日軍展開慘烈的肉搏戰,新牆河上漂滿了浮屍,河水染成血紅色。激戰多時,薛嶽命令後撤。國軍第六十師撤到汨羅江新市南岸一帶集結。

9月26日,原本退到汨羅江一線的國軍,依預定計劃緩緩退後。日軍不疑有他,第三師團進逼湘陰,第六師團前進到栗橋,第十三師團直抵福臨鋪。國軍一路佯裝敗退,第七十三軍、第十五師、第一九五師、第五十二軍、第四軍均到達指定設伏位置,布下「甕中捉鱉」之陣。到10月2日,以逸待勞的國軍開始大規模伏擊,猛烈圍攻日軍,毫無準備的日軍以為是神兵天降,被打得落花流水。據何應欽《八年抗戰》的描繪,我軍跟蹤追擊,加上當地武裝民眾群起協同作戰,敵人望風崩潰,死傷4萬人上下。到了10月6日,我軍恢復陣地秩序,並繼續朝嶽陽進攻。

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戰果,誠如「長沙會戰碑」碑文所記:「鏖戰二十四晝夜,遂奏膚功,殲寇四萬,長驅三百里。」蔣介石聞訊大喜,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從月初湘北戰爭以來,我國抗戰局勢,已臨到勝利的一個大轉變,國際外交形勢,亦隨之一天一天好轉……」

然而,受了教訓的日本人並沒有放棄侵吞我領土之野心,1941年9月,日軍捲土重來,出動陸、海、空總兵力12萬餘人,並強拉?中國民夫15萬人修築從湖北通往長沙的道路。而我軍的兵力仍與第一次長沙會戰時相當。

薛嶽在第二次會戰前即預料,日軍吃過第一次長沙會戰甕中捉鱉的苦頭,第二次打長沙必採用全新戰法,從湘北方向單刀直入。日軍主力果然從湘北而來。薛嶽靈活運用他拿手的「天爐戰法」,把大部隊預置於側翼,再以小兵力與日軍接觸,佯裝正面抵抗,再引誘日軍主力進入汨羅江?以南、撈刀河兩岸一帶。直到大部隊和輜重車輛通過,日軍先頭部隊已逼近長沙,日軍便衣隊甚至滲透進長沙市區,薛嶽率領的國軍主力仍堅忍不發,按兵不動……

一直忍到9月29日子夜,日軍第四師團、第十三師團先頭部隊正準備包圍長沙城郊,薛嶽拉?滿的弓弦突然將箭射出,他命令預先埋伏的兩個軍向日軍發起猛攻,另兩個軍由瀏陽河兩岸攻擊日軍的側背,然後調動5個軍向萬家鋪、新安鋪之線急進,防止敵軍向後逃跑。

9月30日,第十一、第十二挺進支隊奉薛嶽之命,將楊林街、長樂街道及新牆市道徹底破壞,斷絕日軍退路,合圍態勢形成。10月1日,總攻開始。國軍不斷衝殺,日軍兵疲馬困,戰鬥中隻要稍有空檔,宿營時倒地就睡,而此刻又是國軍敢死隊掃蕩鬼子的最佳時機,許多敵人都在夜宿時分,被我軍一個一個解決。日軍夜裡不敢睡,白天精神不濟,退卻時昏昏沉沉,又遭國軍的追殺及沿路的遊擊襲擾。鬼子睡也不是,走也不是,進退不得。

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的「天爐戰法」大顯神威。不過,畢竟敵強我弱,我軍損傷仍頗重,堪稱「慘勝」。據薛嶽提供的數字,我軍傷亡5.9萬人以上,日軍死傷4萬人以上。何應欽的統計是日軍死亡41537人。

1941年12月19日,就在珍珠港事變發生後不到兩個星期,日軍不甘心前兩次敗陣之恥,又乘珍珠港事變的勢頭,悍然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這次會戰持續29天,日軍遭逢更重大的慘敗,傷亡六萬餘人(何應欽的統計數字是「是役斃敵五萬六千九百四十四名,俘敵一三九名」),據說光是清理戰場時焚燒屍體就燒了好幾天。

總結薛嶽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關鍵,固然是靈活運用「天爐戰法」,善用湖南特殊而複雜的地形,獨樹一幟地創造了這個有效的防守戰術,使日軍三次喪師湖南,但官兵同仇敵愾、愛國軍民齊心發揮的整體戰力更是功不可沒。「天爐戰神」的美名不脛而走。岡村寧次亦不由得發出「撼山易,撼薛將軍難」的哀嘆。八年抗戰中,薛嶽指揮所部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堪稱抗戰期間斃敵最多的中國將領。

1942年1月24日,薛嶽獲國民政府頒發代表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稱:「長沙會戰大捷之意義非比尋常,予敵人戰略之打擊也影響深遠,尤其薛長官以下各軍、師、團、營、連長,以迄全體官兵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才能締造此一光榮之勝利,不僅可以告慰全國民眾,而且也可以告慰世界友邦。」1946年10月10日,美國向薛嶽頒發「自由勳章」,表彰他在抗戰期間的卓著戰功,薛將軍享譽國際。

將軍失去了戰場,是軍人莫大的悲哀。抗戰勝利後,薛嶽宦途崎嶇。1945年在南昌接受日軍投降後,他決心離開部隊,由南昌往上海暫住。蔣介石任命他為山東省主席兼濟南綏靖主任,被他拒絕了。陳誠奉蔣之命兩度見薛嶽,第一次要他當陸軍總司令,被薛婉拒;第二次又要薛任海軍總司令,薛嶽笑說:我沒當過一天海軍,如何能當海軍總司令。

蔣介石沒辦法了,1946年5月親自召見薛嶽,當面下達命令:「共產黨一旦渡江?,你想閑居上海都不可能了,為了國家的生存,我命令你到徐州接替顧祝同。」於是,薛嶽被趕鴨子上架,當上了徐州綏靖主任。可1946年的魯南戰役失敗,讓薛嶽的宦途橫遭波折。一說是,薛嶽把蔣介石最重視的機械化部隊第一快速縱隊給犧牲了;另一種說法為薛嶽自己回憶時所說,是作戰部次長劉斐向蔣介石進了讒言,說「陳辭修、薛伯陵對統帥信心已經動搖,不聽委員長的命令」。薛嶽被調回南京,擔任上將參軍長。

國共內戰進入白熱化後,薛嶽已是失去槍與戰場的光桿將軍,無用武之地了。

直到1949年2月,蔣介石下野後不久,薛嶽被調任廣東省主席兼廣東全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調海南防衛總司令。此時,除海南、西藏外,五星紅旗已飄揚全大陸。薛嶽名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實際上海南島沒有國民黨正規軍一兵一卒,他隻好把原來廣東省的6個保安師運到海南,編成了3個軍。

1950年3月,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一如薛嶽所料,海南守軍士無鬥誌,一觸即潰。4月底,薛嶽奉命把這一生最後調教的3個軍完整撤到台灣。移交部隊後,薛嶽手上已無一兵一卒。將軍失去了戰場,失去了袍澤,唯有仰望西天彩霞,百感交集。

蔣介石先後給了薛嶽幾個虛銜,如「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國國民黨改造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兩蔣父子固然執禮甚恭,但並不授予實權。薛嶽無兵可帶,無仗可打,百無聊賴,多半閑居在台灣南部嘉義鄉間,過著閑雲野鶴、與世無爭的半隱退日子。

物換星移,人事兩非。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相繼亡故後,李登輝當政。李大搞「修憲」勾當,妄圖擴大自身職權,有意連任「總統」,引起島內反對聲浪。有著「國民大會代表」身份的薛嶽,拒絕簽署國民黨提出的「憲法」修改方案,引起外界關注。

個性耿介的薛嶽難免得罪心胸狹窄的李登輝,李某幾度以「小動作」為難薛老將軍。

薛嶽在擔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委」時,他在台北的房舍是由「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編列經?費,向台灣銀行承租。1991年,李登輝把這個委員會裁撤,薛嶽隻好自付租金。台灣銀行欲索高額房租,薛嶽不接受,台銀便於1993年把薛嶽告上法院。

對待薛嶽這種「功在黨國」的老將軍,若在兩蔣時代,別說台銀這種官僚銀行不敢動他一根汗毛,即使房東與房客間真有房租糾紛,兩蔣隻需大筆一揮,就可動支特別預算經費代繳房租,根本無須薛嶽付一毛錢,更不可能演變成打官司的難堪場面。薛嶽對國家民族的貢獻,難不成還抵不上台灣銀行的一幢破舊房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顯然是李登輝挾怨報復,存心出薛嶽的洋相。

跟許多追隨蔣介石到台灣的國民黨軍官一樣,薛嶽非常思念家鄉故土,每有機會,總要打聽家鄉的狀況。廣東樂昌的鄉親也曾多次給他寄去信、照片和錄像帶,希望他能看到家鄉的新面貌,還經常托回樂昌探親的台胞把親人的問候與祝福轉達。這一切讓客居他鄉的薛嶽異常感動。家鄉政府也沒有忘記這位抗日英雄,專門撥款對他在九峰的故居進行修葺,他的祖祠文物及「伯陵堂」等建築物都得到了妥善保管。薛嶽在台灣還擔任過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促進了兩岸人民的聯繫。1992年11月,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訪問樂昌,把薛嶽所贈的一份珍貴禮物「銅鏡」帶到樂昌,上刻他的題詞「桑梓情深」,再次表明了薛嶽對故里的牽掛思念之情。

1998年5月3日,103歲高齡的薛嶽將軍逝世。辦理後事期間,李登輝當局協?助處理喪葬事宜的單位草率無禮,竟連殯葬儀式中覆蓋「國旗」、黨旗的人選都要家屬自行設法邀請,此事招致薛嶽昔日部屬大感不平。薛嶽大半生追隨孫中山、蔣介石,在北伐時期曾與毛澤東、周恩來有革命情誼,蔣經國猶是他的後生晚輩。這位走過波濤壯闊的人生歷程,與中國的命運血脈相連的薛大將軍,何嘗在乎那些跳樑小醜呢!

2005年,適值抗戰勝利60周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播出《抗日英雄譜》,薛將軍名列其中,成為兩岸同欽、舉世矚目的反法西斯英雄。薛將軍之彪炳戰功,永存世界戰史。他捍衛民族、維護國土的巨大功勛,也已在中華民族千秋史冊上留下燦爛篇章。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