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佛學測試題,看看能有多少人答對吧!

  • alphaP

  • 02-16



學佛,誌在參與,重在積極!歡迎您來答題


1、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大譯經家是_____? (單選)

A:不空
B:鳩摩羅什
C:真諦
D:玄奘 


2、何謂三藏_____? (單選)

A:佛、法、僧

B:戒、定、慧

C:斷、舍、離

D:經、律、論  


3、天台宗以哪部經為依據_____? (單選)

A:華嚴經

B:法華經

C:楞嚴經

D:圓覺經


4、大小乘在宗義上的區別是:(單選)

A.發不發菩提心

B.許不許法無我

C.能不能成佛

D.修不修波羅蜜多



5、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後度化的第一位比丘是:(單選)

A.憍陳如

B.阿說示

C.阿難

D.舍利子


6、下列各項是道諦行相的是:(單選)

A.妙

B.出

C.空

D.靜


7、以下各項,哪一項屬於「阿毗達磨藏」:(單選)

A.《般若經》

B.《薩婆多部毗尼毗婆沙》

C.《現觀莊嚴論》

D.《十誦律》



8、欲界最高層是:(單選)

A.非想非非想處天

B.廣果天

C.他化自在天

D.大梵天


9、五蘊不能完全包含十八界中的哪一界?(單選)

A.意識界

B.法界

C.意界

D.觸界


10、依據大乘顯宗宗義,釋迦牟尼佛在哪裡成道?(單選)

A.兜率天

B.菩提伽耶

C.色究竟天

D.須彌山頂


11.、報身佛五種決定中不包括的是?(單選)

A.住時決定

B.說法決定

C.眷屬決定

D.手印決定


12、下列不定屬於阿毗達磨的是?(單選)

A.無漏慧

B.慧心所

C.一切相智

D.《俱舍論》


13、《現觀莊嚴論》中說獨覺超勝於聲聞之處是?(單選)

A.發出離心

B.修波羅蜜

C.證所取空

D.具六神通

--

--

--

--

--

答案在下面 


題1解析:

鳩摩羅什、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而鳩摩羅什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大譯經家。 

答案為:B

【解析】鳩摩羅什  (選擇率為69%)     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人。鳩摩羅什是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父親原是國相,鳩摩羅什7歲時隨母親出家,長大後精通大小乘佛法,成為一代宗師,聲名遠播。前秦君主苻堅征服龜茲,想把他接到長安,但因後來亡國,使鳩摩羅什在後涼滯留達16年之久。之後,後秦君主姚興把鳩摩羅什接到長安,讓他安心從事譯經工作,最後圓寂於長安,終年69歲。譯成經文有:《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


題2解析:

答案為:D

【解析】

三藏  又作三法藏。佛教聖典之三種分類為:經藏、律藏、論藏。

經藏  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於經部類。

律藏   佛所製定之律儀,能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製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部類。

論藏 對佛典經義加以論議,化精簡為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為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而後人以殊勝之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


題3解析:

答案為:B

【解析】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實際創始人是陳隋之際的智顗(531~597)。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智鈒注有《法華玄義》、《摩訶止觀》、《法華文句》,被奉為天台三大部。其判教,主張「五時八教」,把自己信奉的《法華經》列為佛的最高最後的說法。其教義主張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顯現,以中、假、空三諦圓融的觀點解釋世界。


題4解析:

答案為:B

【解析】ACD均為干擾項。釋迦牟尼佛曾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最後證得佛位,對此小乘宗義一概承許,唯其具體解釋與大乘宗義有所差異。

熟悉格魯派觀點的同修可能會認為,按照中觀應成派的理解,「聲聞獨覺必通達法無我,方證聖位」,據此,答案不是B。然而,「聲聞獨覺必通達法無我,方證聖位」所描述的是聲聞獨覺聖者即「小乘人」的特點;題中問的則是大小乘在「宗義」上的區別。即使「聲聞獨覺必通達法無我,方證聖位」這種觀點本身,亦是「大乘宗義」;小乘宗義無論婆沙還是經部,均無承許這一點。

《章嘉宗義》:「立『說大小乘宗義者』之名,是約『是否承許法無我,及十地、報身等大乘道果圓滿建立』之差別而言。將『說大小乘宗義者』與『大小乘補特伽羅』混許為一者,謬也。」


題5解析:

答案為:A

【解析】見《轉法輪經》。


題6解析:

答案為:B

【解析】道諦的四行相是:道、如(理)、行、出。「妙」是滅諦行相,「空」是苦諦行相,「靜」是道諦行相。見《俱舍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等。


題7解析:

答案為:A

【解析】「經藏」與「經典」內涵不同,「阿毗達磨藏」與「論典」內涵也不相同。依印度佛教的一貫標準,「三藏」是依三學建立:主要宣說「增上戒學」的是律藏,主要宣說「增上心學」的是經藏,主要宣說「增上慧學」的是阿毗達磨藏。後代論師說三藏,佛陀亦說三藏。《般若經》雖是「經典」,但主要宣說破除人我執和法我執,屬「增上慧學」的範疇,因此屬於阿毗達磨藏。《現觀莊嚴論》雖是「論典」,但主要決擇《般若經》的隱義修行次第,屬「增上心學」的範疇,因此屬於經藏。《大毗婆沙論》:「複次,諸佛出世皆說三藏,謂素怛纜、毘㮈耶、阿毘達磨。如是三藏有何差別?(……)若依增上心論道,是素怛纜。若依增上戒論道,是毘㮈耶。若依增上慧論道,是阿毘達磨。」

此題有一定難度,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坊間流行的大量佛學書籍、詞典等中區分三藏的標準有誤。


題8解析:

答案為:C

【解析】A屬無色界,B屬色界第四靜慮天,D均屬色界初靜慮天。 


題9解析:

答案為:B

【解析】「蘊不攝無為。」法界中包含無為法,而五蘊中沒有無為法。見《俱舍論》等。 


題10解析:

答案為:C

【解析】依據大乘顯宗宗義,佛於「色究竟天密嚴剎土」成道。具有五種決定的報身佛此後安住於密嚴剎土,化身佛則去往兜率天、南贍部洲等地,示現十二事業。

《大乘密嚴經》:「不於欲界中,成佛作佛事,要往密嚴土,證於無上覺。俱胝諸世尊,欲中施佛事,先從於此國,化為無量億。」

《大乘入楞伽經》:「住色究竟天,離諸過失處。於彼成正覺,具力通自在;及諸勝三昧,現化於此成。」

堅意(安慧)《入大乘論》:「非閻浮提成佛。十地功德非欲界法,況於閻浮提得成正覺。(……)於閻浮提實身成佛者,則非其義。以是義故,當知凈居天(色究竟天屬凈居天)成佛。」

本題易錯選B,但B是小乘宗義的觀點。依大乘顯宗,世尊於菩提伽耶悟道成佛隻是示現,實際早已成佛。


題11解析:

答案為:D

【解析】法尊法師編譯《現觀莊嚴論略釋》:「具足五種決定之究竟色身,是受用身(報身)相。界限:唯在佛地。五決定者,謂1.處決定,唯住色究竟天宮;2.身決定,唯是相好圓明莊嚴之身;3.眾決定(眷屬決定),唯聖菩薩之所圍繞;4.法決定(說法決定),唯說大乘之法;5.時決定(住時決定),乃至生死未空而住。」 


題12解析:

答案為:B

【解析】《俱舍論》:「凈慧隨行名對法,及能得此諸慧論。」「阿毗達磨(對法)」分為四種:

1.「凈慧」,即無漏慧;

2.「隨行」,即無漏慧的眷屬;

3.「能得此諸慧」,即作為無漏慧的資糧、能令人獲得無漏慧的有漏慧(即生得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思所成慧),以及它們的眷屬;

4.「能得此諸論」,即通過學習,能令人獲得上述諸慧的教典。

前二者稱為「勝義阿毗達磨」,後二者稱為「世俗阿毗達磨」。

A.無漏慧,即凈慧。凈慧、眷屬合計,無漏五蘊皆是對法,故C.一切相智是對法。能得無漏慧的論也是對法,故C.《俱舍論》是對法。B.慧心所不一定是對法。慧通善不善無記三性,例如其中的邪慧、惡慧,就不是對法。


題13解析:

答案為:C

【解析】《現觀莊嚴論》:「遠所取分別,未離能取故,當知由所依,攝為麟喻道。」依此派獨有觀點,聲聞唯通達補特伽羅無我;獨覺通達所取空,但未通達能取空;大乘聖者則通達一切法空。

其餘三項皆聲聞、獨覺共通。其中「修波羅蜜」聲聞獨覺亦有,但非大乘波羅蜜。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