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職場法則

進入職場後,「這七個行為準則」絕對會給你帶來「職場好運氣」!

  • Alma

  • 10-01

三十歲是人生的關鍵期。到了三十歲,你有你必須做的事,為什麼呢?如果不懂得大量學習,你跟其他同儕的差距會愈來愈大…

對每個人而言,二十幾歲時都沒什麼差別。不過出了社會,經過十年歲月後,每個人之間就會逐漸出現差異。特別是三十五歲以後,持續成長者與停止成長者明顯地區隔出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會成長的人,毫無例外地,都相當地勤奮於學習。

好運的人和不幸的人就是不同,持續學習的人會有好運。以下,列舉七個帶來好運的行動準則。

這七種條件,對於遇到困難時,或平常不認真學習的人,單靠模仿也能喚來好運。“隻要知道了這些,一定沒問題”,這句話也可說是輕輕鬆鬆就可學習的秘方。但其中雖然有些不同之處,但無論如何還是開始來記述這七點)。
 

1.徹底排除以自我為中心的邀約

社會上,有許多人會不假思索的拜托朋友介紹人脈、工作、借錢之類,以至於衍生出一大堆問題。這種人不懂得經營人脈,反而輕易的求助別人。他們都不懂得為對方著想。

請設想對方的心情。

他們一定不可能輕易就答應,相反的,當自己受人委托時,“我什麼都願意幫你做”等等的話,會這樣回覆你的人都是騙人的。如果請托了,至少或多或少,你都是“占用”到他們的寶貴時間。對於這一點,請托者並未查覺。

總之,別莽撞地拜托別人,因為隨便的拜托別人,等同切斷與對方緣分的愚蠢行為,少了這分緣分,就再也無法喚回與對方之間的友誼。
 

2.徹底回應他人的邀約

看起來與1.矛盾,其實不然。

當然,要幫忙對方到何種程度,得看與對方的交情多寡而定。我認為人生至福是付出而不求回報。而且,我雖想過這種人生,現實中卻不可能。

人總有向人請托的時候。在這種重要時刻,最能發揮力量的即為平時累積的“人情債”。
 

3.排除無意義的會面與電話

每個優秀(能為你帶來好運)的商務人士,沒一個例外,大家都很忙。

他們無論時間或精神上,常被工作追著跑。所以,若非重要的事,就別見面或打電話。因為這等於在浪費人家寶貴的時間而已。而且如果被冷處理,你的心情必定也不會太好。

特別要注意打電話這一點。

有人會臨時想到什麼,就拿起電話給對方。但是,對方可能正在開會或正絞盡腦汁想點子,由於自己無法知道繁忙的對方此刻正在做些什麼,所以要更小心。

我接過這種毫無意義的電話,而數度懷疑對方的人品。有一次我很晚才下班回家,當在洗澡早到一半時,電話突然響起,那次也就因為出去接了電話而罹患感冒,對這事,至今仍耿耿於懷。

4.與人見面,一定要帶伴手禮

這並不表示,非帶數萬日圓的高級葡萄酒不可。

還年輕的你這麼做,對方反而會感到奇怪。而且,那種因你沒有準備高檔拌手禮而感到不悅的人,你無須與他來往,因為他們不值得進入你的人脈存摺里。

伴手禮若能附帶對方不知道的“資訊”,最好。

就算你帶去的是一般性資訊,也可能因彼此年齡與興趣不同,而成為對方重要的資訊來源。報紙的剪報也不錯,將報導影印下來,這也是一種手法。

如果是影印新聞或雜誌,去便利商店用個一張十塊就可以解決,這種花費便宜的“新知”,比送數萬圓的葡萄酒,還讓人開心。

隻要讓對方覺得:“和那家夥見面可以聽到有趣的事。”之後,這個人將當作對方的優先見面對象,自然的就能深化彼此的感情。
 

5.見面後,要提早結束離開

就算有一小時的面談時間,花三十分鍾說完重要事項,別久留,就起身告辭。如果是閑聊,則別超過一、兩分鍾,讓對方覺得先前的三十分很有收獲。

如果對方是個大忙人,那麼賺到三十分鍾的感覺會更強烈。

如此一來,對方會對你留下印象,“和你見面,一點都不浪費時間”,反使得對方想多跟你聊一些。當下次見面的時候,氣氛一定會比前次更好。

6.學習離開的藝術

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好不容易約到對方以後,到了要見面的時刻,對方卻會因前一個行程拖延而遲到。這時,你應該等個五分鍾、十分鍾,但是若超過十五分鍾,就不用再執著等待了。

此時,建議在名片背面寫道:“百忙之中打擾您,真是不好意思,過幾天再跟您約。”

如此,會讓對方覺得對你“有所虧欠”,下次當然就能輕易的約到,且多少更有利於商談的進行。但是,如果是對方無論如何都必須見你的約會,則無論等多久都得繼續等待。
 

7.用寫信取代電話道謝,或至少寫E-mail

我雖然在3.寫道“別輕易打電話”,但是如果接受了對方幫忙的場合,則“一定”要回電致謝。

以為對方很忙,所以想盡速向對方道謝,這理由並不妥當。前述提及洗澡洗到一半衝出來接的電話,就是回禮的電話。回禮應把自己的心情寫進信中,或至少用電子郵件一字一句的寫下感謝之意,才是表達誠懇的理想做法。

電話用來當做與家人親友們聯絡的工具,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