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當你學會溫柔,便是幸福的開始!

  • 02-26

在生活中,
有的人因為一點磕磕絆絆,
便心生怨氣;
發生一點小摩擦,就怒火中燒。

但發脾氣,
往往解決不了問題,
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有句話講得好:
「把脾氣拿出來,是本能;
把脾氣壓下去,是本事。」

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的人生,真正厲害的人,
都是耐下了性子,然後把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脾氣越大,身體越差
聽過一位近百歲奶奶的養生箴言:
「氣不過夜,吃七分飽。」

即使生氣、憤怒,
也盡量不要讓它過夜。

那樣既影響了睡眠質量,
也傷害了身體。

很多人以為,
情緒是無關痛癢的,
遇到點小事就氣得睡不著覺,
要么就愛斤斤計較,
經常讓自己氣不爽、心不順。

《黃帝內經》這樣寫:
「百病生於氣,百病由心出。
心主喜,肝主怒,肺主悲,脾主思,腎主恐。」

身體是誠實的,當你發完脾氣,
以為事了拂衣去的時候,
它都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了。

那些壞情緒,
會一步步慢慢侵蝕身體,
就像一個外表看上去無比新鮮的蘋果,
會先從內部開始逐漸腐壞。

可能初時沒有表現出來,
不過等積蓄到一定程度,
往往就是一場大病的開始。 

有句話說得好: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情緒管理。」

《莊子》裡講過一則耐人尋味的寓言:
一個人在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一隻船正要撞過來。

這個人喊了好幾聲沒有人回應,
於是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

結果撞上來的竟是一隻空船,
於是剛才怒氣沖衝的人,
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無影無踪了。

很多時候,
人的怒火都是莫須有的,
是可以由自己控制和調節的。

重視健康,
意味著重視自己的情緒,
生活認真,但不較真;
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不與人吵,氣不過夜,心不留怒。

最重要的是一個健康的身體,
最重要的是活得快樂、幸福。

最好的脾氣,給最愛的人
很認同一句話:
「真正的教養,是面對最親近的人,也依舊保持耐心與尊重。」

然而,不少人在現實當中是:
對待陌生人,則笑臉迎人、彬彬有禮;
與最親的家人相處,卻凶神惡煞、惡語相向;
本末倒置切不可取,孰輕孰重須拎得清。
家,是用來藏愛,而不是用來爭對錯和發脾氣的。

小區裡有對可愛的老夫妻,
老頭是個急脾氣,
一把年紀了,走路還是風風火火。

而老太太就在他後面慢悠悠地走著,
他也不著急催,走一段路回頭就等等老太太。

老頭的脾氣也很怪,在路邊看人下個像棋,
都能和人吵起來,發起脾氣來一點都不像個老頭,
扯著嗓子,擼著袖子,好不威風。

可面對他老伴的時候,
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老太太讓他等多久他都毫無怨言。

雖然說老頭對待外人的態度不是很妥當,
但當他面對家人時,能把暴脾氣收住,
也不失為一種可貴的品質。

周國平曾說: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
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很多時候,明明是彼此依賴,
血濃於水的深情,
卻因為沒能把握好表達關心和愛的方式,
而產生沒必要的摩擦與隔閡。

《禮記》中說:
「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對待親人,不妨多講一分恩德、多講一分禮敬,
遇事不指責,多一些謙讓,好好說話,不亂發脾氣;
懂得包容彼此的不足,就可以多些歡笑,少些爭吵。

相信以和睦為土壤,
以正能量為養分,
終會收穫寬厚而溫馨的家庭氛圍。

有本事的人,沒脾氣
拿破崙有一句名言:
「能控制住壞脾氣的人,
比能攻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

每個人都想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但很多時候,拼的不只是能力,而是脾氣。

一個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即使有能力,也會徒增很多波折;
當脾氣與能力同向而行,人生的路往往就能如虎添翼。

曾國藩早年脾氣並不好,
在京任職期間與不少人發生過爭執,
也得罪過不少人。

以至於好多人見到他就躲開,
更不敢同席吃飯。

曾國藩也多次反思自己:
「我做官,卻和眾人不合,導致辦事處處碰壁。
歸根到底,還是自己脾氣差,太不近人情。
謹記於此,以為切戒。」

咸豐八年七月,
清廷命他入江西重新掌兵,
他的改變令人感到驚訝。

好友郭嵩燾說他「曾司馬再出,頗務委曲周全」;
胡林翼說他「漸趨圓熟之風,無復剛方之氣」。

這種隱忍平和的心性,
最終讓他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有本事的人並非天生就沒有脾氣,
而是在控制情緒的方面,
經常反思自己,修煉一顆沉穩的內心。

不困於心,不亂於情,某種意義上看,
多一分好脾氣,其實就多了一分本事。

有道是:
「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脾氣好,對身體的健康大有裨益;
而心胸寬大,也有利於提升處世的智慧、生活的質量。

餘生很貴,
沒必要讓負能量充斥你的生活,
更不要讓時間浪費在發洩脾氣上。

當你學會做一個溫柔的人,
便是幸福的開始。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