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什麼「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才是最愚蠢的思維!!

  • Sherry

  • 10-12

“嫁給你我後悔了。”不僅隻是在氣頭上這麼說,而且,她們往往在心里也是這麼想的。

“倘若當初……就好了”,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在對現狀不滿的時候,喜歡這樣發牢騷。

但是,這並不隻是牢騷,而且還是一種思維方式。

對職業,他們會認為,目前正在干的,是最糟糕的,要是當初選擇了另外一個就好了;

對婚姻,他們會認為,所嫁(娶)非其人,要是當初選擇了(假如能夠)另外一個就好了;

對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如果重心放在了事業上面,他們會後悔,“要是當初能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就好了”,但如果真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面,他們又會遺憾,“假如當初能再多騰出一些時間,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愛好和金錢,他們也會糾結,假如選擇了自己喜歡干的事情,他們會抱怨錢太少,假如選擇了賺錢多的事情,他們會抱怨自己不快樂……

這樣的人,之所以後悔(遺憾),跟他們當初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一點關系都沒有。事實上,無論是選擇了怎樣的人生道路,無論嫁(娶)了誰,他們都會抱怨。

簡言之,你之所以後悔或遺憾,並不是因為“當初選錯了”,而是因為你是你——隻要你還繼續是你,隻要你還繼續被“得不到的(錯過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思維給奴役著,那麼,無論當初怎麼選擇,你都會覺得是“錯的”、不圓滿的,都會遺憾或後悔。生命不息,後悔不止。

後悔、遺憾、抱怨,是一種人格。

“得不到的(或錯過的)才是最好的”這種思維,是後悔型人格及遺憾型人格的基礎,也是諸多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如果你不幸中槍了,請不要辯解說這是“人性”。人性,不是愚蠢的擋箭牌。況且,一旦你把自己的一個弱點誇大成“人性”,則其他人也會被冤殺。

以前,常有人以“小人之心”來揣度我是不是更喜歡那個“未得到的”,每次,我都是像受了羞辱一樣憤怒。憤怒之餘,還有委屈。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但我偏偏以為已經實現的這種可能性就是最好的,哪怕它隻不過是個“失意的副產品”。

很久很久之前,在被一位可愛的菇涼拒絕後,我們再推心置腹地聊,我問她:“你有沒有發現,在我的潛意識里,總會覺得,已經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她說,“我早就覺察到了。”

我當時說這個話的意思是,我固然不會“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但倘若我是跟其他人在一起了,那麼,我心目中那個“最好的”就不再是你了,你充其量就隻算得上一個“次好的”,我怕你會有失落感。

在我的思維中,吃不到的葡萄固然是甜的,但已經吃到的那個,卻是個“更甜的”。

在填報高考誌願之前,我的目標院校一直是人大、南開、對外經貿等等,從未考慮過複旦,隻因戴宗同學的一句話,我便鬼使神差地選擇了複旦。

在複旦的第一年,因為對本專業毫無感情,加之對大學教育沒有明確認識,我活得極其迷茫、極其痛苦,甚至動過退學再重新高考一次的念頭;在剛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我再次堅定地認為當年為了虛榮心而冒著分到“爛專業”的風險選擇複旦是個極其嚴重的錯誤,我甚至追根溯源到“高中選擇文科就是個錯誤”......

這些痛苦或悔恨的原因都在於我那時的心智尚不成熟:人生本有無數種可能性,當初有多條道路可選擇,而我偏偏認為自己已經選的這條路、已經實現的這種可能性是最差的,這是一種極其消極悲觀的心態;不能從眼下的生活中發現美和意義,不懂得把握已經進入的這條道路,而是拿現實與一種已經無法實現的“可能性”做比較來加深自己的悔恨,這說明那時的我還未懂得生活的真諦。

如今,我傾向於認為,已經選擇的這條“錯誤之路”,要比那些沒有機會嚐試的“正確之路”有價值得多——這條路再怎麼差勁,也是你經曆過的,也帶給你了實實在在的體驗;“那條路”不管多好,終究不過是個虛幻的概念而已。

對已經實實在在地擁有的一切,你當然可以隨便彈嫌(挑剔)它的種種不是,但隻要你足夠用心,你也可以找到一萬個珍惜它、愛它的理由;對於那種未曾實現的可能性,你當然不會因為它的不好而牢騷滿腹,但倘若你要愛它,卻連一條充分的理由也找不到。

如果你不懂得把握當下已經擁有的,你便不會滿足;如果沒有一種富足的心態,那你生活中的悲傷、失落將遠遠超過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吧~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