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椒可以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生薑是超級食物?真相告訴你
-
- 10-06
香料自古以來,就是很難以取得的高等物資,因此煮任何食物用上香料後,就好像帶有種療癒的力量,其中辣味香料更是獲得不少好評。
不只天氣冷會讓人想吃麻辣鍋,現在宅在家時,大家也很想煮一鍋香氣四溢鹹辣夠味的麻辣鍋來吃。
然而,又有人認為,吃辣應該很傷胃,不該多吃。
究竟吃辣對身體有哪些影響,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辣椒素可以延長壽命? 首先,辣椒裡面究竟有哪些營養素呢?
以15克的新鮮紅辣椒來看,裡面的成分以水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
紅辣椒裡面也有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K1、以及銅、錳、鐵等礦物質,不過因為吃辣椒的量很少,不可能一口氣吃個好幾百克,因此我們幾乎不會因為吃辣椒而補足維生素。
紅辣椒裡面含有辣椒素,辣椒素是個強力的抗氧化劑。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樣的說法:吃辣能活久一點?在2019年,一份針對意大利約2萬3千位成年國民的研究認為,在體重、血壓等心血管條件類似的狀況下,有規則吃辣(一星期吃四次)的人比起都不吃辣的人死亡率更低。
過去也曾有其他研究指出,每天吃辣的人之死亡率,比起一周吃辣一次的人之死亡率,還來得更低。
多數研究認為,習慣吃辣可能與降低死亡率有關,尤其是死在心血管疾病、癌症、或呼吸疾病的可能性。
這些研究認為,吃辣會降低死亡率的原因,很可能與辣椒裡含有的辣椒素有關。
因為辣椒素能抗氧化,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消耗的熱量,因此對健康帶來了好處。
另外,調味加辣之後,可以因而少放一點鹽,減少了鹽分的攝取量,像是炒個空心菜加點辣椒,就能因此少放點鹽,或許也因此帶來了健康好處。
那麼,既然看到了這樣的研究結果,代表我們應該要多吃辣嗎?或是平常不吃辣的人,需要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改成一星期吃辣四次嗎?不。
請注意,這些研究都屬於觀察性研究,因此很難理清其因果關係。
我們無法了解是健康的人比較喜歡吃辣,或健康的人比較能承受住吃辣;還是因為喜歡吃辣,才能有較低的死亡率。
另外,關於吃辣,還是可能帶來其他負面影響,我們繼續看下去。
二、吃辣能減肥嗎? 吃進辣椒素後,體內負責溫度感覺的受器會與辣椒素分子結合,傳送訊息到大腦,發展出好熱的感覺。
辣椒素亦會與疼痛受器結合,引發燒灼的感覺,但也因此比較不會感受到其他的疼痛。
吃辣不僅可以稍微止痛,還可能讓人感覺比較暢快。
辣椒素可以靠著讓人吃得少一點,並增加脂肪燃燒,因此體重可能下降。
曾有研究指出,每天吃10克左右的紅辣椒,就能明顯增加燃脂效應。
不過,這些效應常常是暫時性的,如果一路都是辣食常客,就不太會因為吃辣而食慾下降,燃脂效果也比較差。
三、吃辣可能帶來腸胃道癌症及失智? 許多人不吃辣的原因就是因為吃辣讓腸胃道不舒服,誘發胃痛、胃食道逆流、肚子痛、腸胃道有燒灼感,絞痛,甚至拉肚子等不適。
在吃很辣、常吃辣的國度,例如印度,曾有觀察性研究認為吃辣會破壞腸胃道的細胞,增加嗜辣者膽囊癌、胃癌、或口腔癌的機會。
還有研究認為,吃愈多辣食的人,後來認知功能變得更差,愈容易失智。
一種解釋方式認為,辛辣的植物可以因為辣味而避免被昆蟲吃掉,同時也可能會產生少部分的毒素,避免自身成為昆蟲獵食的犧牲品。
或許就是這些少許的毒素影響了腦部的功能。
四、健康吃辣,牢記3個原則 辣椒非常健康,而且用途廣泛。
它們的這種雙重特性使我們更容易將其添加到飲食中,並為自己開闢了許多想法。
我們可以把辣椒作為配菜吃,煮成主菜,或者作為主菜本身。
無論我們選擇哪個方式,都要注意辣椒會對我們產生健康危害。
◆如果腸胃承受得住,吃辣並不會太傷身
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的飲食中很容易吃到很多的辣椒。
如果胃腸能夠承受,吃辣並不會傷害身體。
但是如果胃腸承受不了,一定要注意避開辣椒,以免過度刺激會更傷胃,尤其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不適的朋友。
◆ 將辣椒當成一個適當的香料
如果是把握少量原則,且單純以辣椒佐餐或炒菜的方式,原則上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相反地,加了辣椒的菜餚因為多了一股天然辛香風味,還能有助減少糖、鹽等調味料的使用。
但是對於平常不吃辣的人,不需要因為看到吃辣降低死亡率的研究而開始吃辣。
◆ 適量吃辣才健康
眾所周知,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即可,不要迷信單一食物會帶來超級影響力,吃辣椒也是一樣的。
若一天攝取少於30毫克的辣椒素,大多數人並不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況,所以一般人適量食用應該不至於對身體帶來傷害。
不過,基於每個人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還是根據自身的情況適量選擇。
五、延伸閱讀:生薑是超級食物嗎? 說到辣,我們提醒了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即可,不要迷信單一食物會帶來超級影響力。
這時我們不禁想到生薑,生薑在這段時間以來非常知名,普遍有不少宣稱生薑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癌、抗抑鬱、抗病毒、抗糖尿病的說法,幾乎是被認定為超級食物的等級。
然而,我們這裡也想提醒一下,生薑裡面含有薑黃素,薑黃素雖然是個抗氧化劑、能有抗發炎的能力,但目前關於薑黃素抗癌、抗憂鬱等研究,多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做的動物研究。
在脫離實驗室環境後做的研究,還缺乏薑黃素對健康有益的強力證據。
然而,醫學研究中也會有實驗室內與真實環境的差異,可能的原因是濃度和水溶性。
第一,生薑內含有的薑黃素,量並不多,我們就算吃生薑,薑黃素的量可能也沒辦法多到能帶來健康好處。
另外就是薑黃素的水溶性極差,人體小腸無法好好吸收,既然難以吸收,就很難因為吃了薑黃素而帶來什麼健康好處。
而且當薑黃素在腸胃道內與蛋白質結合時,結構又會有所變化;於腸胃道內難以吸收、會結構變化等這些實際的因素,都是讓薑黃素無法重現實驗室內表現出的抗癌能力之原因。
總之,我們盡量不需要相信某個食物是超級食物,而吃孤味。
廣泛攝取各種食物與營養素,並多選擇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物的攝取,對健康就有一定的助益了。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