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美國教授澄清!大家對美國文化有很大的迷思!美國人都追求拜金嗎?!

  • Dora

  • 11-01


“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希望對我訴訴苦,我會停下來聽他講”,美國語言學教授和作家凱莉(Pauline Kelly)女士說,“因為我知道他在找聽眾把煩惱一吐為快,而神選擇了我去幫助他”。
 

凱莉女士是馬里蘭州蒙郡學院語言學教授。她說,一些外國人對美國人能停下來聽陌生路人講自己的遭遇或困惑,感到很吃驚或不解。這些外國人要麼覺得這個路人太開放自己的世界給另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其二,這個能夠停下來聽對方講話的人是否頭腦太簡單,居然不會懷疑對方有什麼企圖?
 

凱莉教授說,這或許是因為許多外國人並不真正了解美國文化。“美國是建立在信仰神明的基礎上,樂善好施是這里的傳統。”
 

“從表面看,我與陌生路人素昧平生,然而我的理解是對方需要外界的幫助,他找到了我;但真正選擇我的是神,是祂讓我去幫助這個陌生人,因此我沒有猶豫,”凱莉說。
 

凱莉認為,外界對美國文化可能存在不少誤解。她接著舉了幾個生活中的實例。
 

 

見面就問“How are you?”

一些在美國生活了幾年的外國人覺得,美國人有點虛偽。以上面這句問話為例,外國人認為對方問我“你好嗎?”,一定是很關心我,希望聽我講講自己的近況。然而通常美國人在問過後,就繼續走開了。

凱莉說,其實“How are you?”與“Hi”、“Hello”這樣的問候語沒什麼區別,都代表“您好!”的意思。除非你在診所或具體的環境下,醫生或對方問你“怎麼樣?(How are you?)”,才是他需要認真了解你情況的時候。

在美國,無論是在社區、學校、公司或其它公共場合,相識但不一定相熟的人碰面後,通常會問一聲“Hi”或“How are you”,以表示禮貌和尊重。這意思是說“哦,我認識你,你好嗎”。否則,相識卻不打招呼是很不禮貌和冷漠的表現,大多數美國人不這樣做。
 


凱莉說,在同一個社區,彼此不相識的人,見面也會打招呼,因為大家在同一處居住,互致問候是非常暖心的做法。

“因此,當你聽到對方說‘How are you?’,這不代表你需要停下來仔細說說自己的情況,你隻需答一句‘Fine,thanks’就好,或也問候對方一句‘How are you’”。
 

“美國人追求拜金主義”

美國人注重個人的發展、財富的積累和事業的成功。財富水平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但這不是美國人追求的唯一目標。

凱莉說,長久以來,許多美國人選擇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教書、護工、緊急救援和社會工作,並成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這些行業都不是能賺大錢的地方,卻一直不斷地有美國人的加入和付出。並且,美國人很小就注重做義工,從中了解社會的不同層面和需求。許多人從中對人生有了更新的了解,有些人因此選擇從事護士、醫生或助教類的工作作為職業發展道路。
 


還有許多家庭自第三世界國家領養貧困兒童,這種做法也相當多見,盡管再養育一個孩子意味著給這個家庭增添更多的財務負擔和社會責任。
 

許多大富翁都是慈善家

美國的多數大富翁,如巴菲特、比爾.蓋茨等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用於幫助其它企業、組織或個人的發展。回饋社會是多數美國大富豪的價值觀。

凱莉說,剛才提到美國人有“樂善好施”的傳統,這點同樣適用於大富豪們。並且,多數美國人認為,富豪們有義務向社會或他人伸出援手,因為他們擁有和掌握了國家的大部分財富。

許多財團或個人基金會都有助學金或獎學金項目,專門為沒錢上大學的學生們提供資助。一些成績優良但家庭收入不足的學生們,如果去這些個人基金會尋求幫助,大多會得到滿意的答複。

“如果你在社交場合碰到哪位大富翁,你甚至可以直接上前搭話,告訴對方你在學費上遇到困境,請求對方提供幫助”,凱莉說,“通常,對方不會輕易拒絕你的請求,他會把助理或基金會的聯系方式給你,請你繼續和他們聯系”。
 


美國人也有社交恐懼症

美國是個多元文化並存,又注重個人價值的社會。許多人認為,美國人熱衷社交,哪里會有社交恐懼症?

然而,這並非完全準確。凱莉說,美國人喜歡聚會,但也時常在聚會中感到不自在。她說,自己經常在陌生人多的聚會中感到不適應。

“如果遇到說話投緣的人,還好。否則,我會找個借口,告訴主人我需要提早離開。”凱莉說。

“通常最喜好聚會的還是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喜歡結交新朋友。而對於不少中年和老年人,他們對聚會的熱衷會越來越少。”

凱莉說,通常在聚會前,可以了解一下新聞,作為聚會中的談資,但涉及政治、宗教或爭議性話題最好避免。
 


美國人不願與老人同住

中國及許多東方文化看重“老有所養”的傳統,贍養年邁的父母被視作自己的責任。在美國,人們與年長父母同住的情況很少。

凱莉說,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許多美國人沒有與自己的父母同住,並不是因為嫌棄父母老了、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主要還是因為工作繁忙、難以分身的緣故。特別在首都華盛頓或紐約等這些大都市,許多人在政府部門或商界奔忙,難以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因此,他們選擇請保姆、護工來填補這個空缺。

第二種情況是當父母患有某些老年疾病——如老年癡呆或中風等,由於自己不具備專業護理知識,與其照顧不好,還不如請這方面的專才來照顧,更讓人放心。
 


美國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

美國人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人們在許多美國影視節目中看到,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自己的房間,而不與兄弟姐妹共享房間。凱莉說,這也是個誤解。美國家庭多數有兩到三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們在小時候與姊妹們共享一個房間的情形很多,除非家里隻有一個孩子。

通常當年紀大的孩子上大學或開始工作,搬出去住後,年紀小的孩子才有條件擁有獨立的臥室。
 

“我們都是美國人”

美國的社會形態多元而開放,同時注重個人的價值和發展。美國也是個注重禮節和尊重差異的國家。

隨著移民人口的不斷增加,不同族裔的人口有往同一處聚居的趨勢。“這樣不太好,因為美國是個歡迎多元文化的國家,我希望看到不同族裔的人們在一起融合,因為我們都是美國人。我不希望看到這里被叫作韓國村、那里是中國城、還有墨西哥社區等。不分到來的先後,我們都是美國人才對。”

看完有沒有澄清一些你對美國人的誤解?!快分享出去吧!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