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郭老要用一段他的故事,來告訴現在的年輕應該怎樣成功!!!!

  • alphaC

  • 02-23

 

“在商場上90%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要不斷收集訊息,並且要有膽量,一旦看清楚之後,要跑得快,因為別人也能看的清楚。如果每次膽量都太小,永遠是窮人。”

 

——郭鶴年強調做生意要有膽量。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郭鶴年瞄準國家食糖供應全部依靠進口的現狀,產生了在本國建立糖廠的想法。於是,在某次郭氏家族董事會議上,他向家族成員大膽建議,率先建立糖廠,並把資金全部投入煉糖業。此言一出,全場嘩然。雖然馬來西亞擁有種植甘蔗的條件,且在外國商家壟斷中價格不斷走高的馬來西亞糖業確實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但這種孤注一擲的投資策略還是存在著很大風險。而這,卻也從側面反映出郭鶴年的睿智與魄力。他說,做生意就是要做最有市場的,最存在的市場不是像化工品那種有時有人要,有時沒人要,所以簡簡單單的生意,最聰明的辦法,抓便宜的原糖就可以發財。

“做生意要有膽量,但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郭鶴年為人低調、謙和,在多個領域獲得頂尖成績的他,從不稱王稱霸。他強調,做生意,要有膽量,但膽量要對生意,不要用膽量對人。

“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

——1962年,剛剛開始工業複興的中國也瞄準馬來西亞的廣闊市場,將大量白糖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輸入馬來西亞,這給市場地位還沒有穩固的郭氏家族帶來了沉重打擊。

郭鶴年分析後發現,中國糖之所以能贏得市場,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價格低廉,但自己的工廠剛開工不久,且從別國購買原料導致成本較高,如果簡單以價格戰進行反擊,必然導致虧本。因此,郭鶴年在綜合考慮各方情況之後,充分發揮自己對國際糖業市場的了解及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優勢,直接引入比中國糖價格更為低廉的印度糖,順利奪回陣地。經此一役,郭鶴年在馬來西亞糖業市場上奠定了穩固地位,到20世紀70年代,在國際市場上每年上市的1600萬噸糖中,郭氏企業集團控製了10%左右。在馬來西亞的糖業市場上,郭氏企業則占到了80%的份額。郭鶴年成了名副其實的“糖王”。

“一定要專一,不能花心。”

——1976年,郭鶴年用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收購了自己創立的馬來西亞糖廠93.3%的股份。至此,40出頭的郭鶴年已由原來的“馬來西亞糖王”升級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糖王”,並成為國際同行所公認的世界六大糖王之一。談及成就糖王的這段歲月,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勤奮、智慧與專業之外,郭鶴年特別強調了這樣一點:“一定要專一,不能花心。”

“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是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鄭女士對家族生意不管不學,卻自幼勸告孩子要有商業道德,不要崇拜物質。在世時,她曾在鐵板上刻下“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的金玉良言。郭鶴年非常孝順母親,說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一個人如果能夠改善他的溝通技巧,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更加靠近他。”

——郭鶴年從小受到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熏陶。小學畢業後,他進入新山英文書院學習。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從新山英文學院畢業後,又進入當地最為著名的華文學校寬柔中學,接受了系統的華文教育。而這兩種背景迥然的學習讓郭鶴年離世界更近了,他不僅同時具備了英文和華文的溝通能力,還和很多馬來西亞日後的政界要人成為了好友,這些都非常有利地支持了他其後事業的發展。

“一、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並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鬥;二、公平及誠實,領導人應以公平及誠實的態度與所有人交往,平時以禮待人,講究信用,將會建立良好的聲譽,一旦面臨困境時,將會得到貴人協助;三、擁有堅強的體魄及精神意誌,隨時為公司的前途盡力奮鬥。”

——郭鶴年談成功領導人的要訣。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須不斷向前劃,否則,一停下來便可能倒退。因此,我們不能停下來,必須不斷向前、不斷尋找機會。”

——郭鶴年本身的經曆,便是這段話最好的詮釋。他由經營白糖開始,取得了領導地位後,並沒有停歇,而是繼續力爭上遊,終於在酒店、房產、傳媒、船務等領域大展鴻圖,並創造了更多的成就。對於未來,他依舊充滿信心。

“我相信良好的紀律行為對維持一家公司的正直作風及向前、向上發展大有裨益。它可以協助防止貪汙事件的發生。”

——郭鶴年強調紀律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性。

“他們已把一生最好的時光獻給公司,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很好的獎勵,也讓大家有一個可以期待的東西。”

——郭鶴年的一個經營秘訣就是在經營中,始終堅持與人合作的方法,取長補短,實現雙贏。找尋大夥伴的同時,他還喜歡找尋小夥伴,把有貢獻的公司骨干變成股東。

“我的心分成兩半,一半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半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馬來西亞是我的祖國,即使生意網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馬公民的身份。”

——作為一位在馬來西亞出生和長大的華人,對於生養自己的這片土地,郭鶴年的感激之情自是不言而喻。這些年來,他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創辦糖廠,他填補了馬來西亞糖工業的空白;通過創辦種植園,他在馬來西亞農業史上寫下了嶄新一頁;通過創辦航運公司,他讓馬來西亞扭轉了遠東航運壟斷國家航運市場的不利局面;通過創辦馬來西亞船塢及工程公司,他為馬來西亞重工業發展鋪就了一條新道路;當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之後卻仍舊與大馬共有一間航空公司時,他受兩國政府委托,出任馬新航空公司董事主席,帶領公司度過過渡期;他在兩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分別擔任馬來西亞駐美國大使和馬來西亞旅遊局主席,為馬來西亞國家服務。

1985年,在由亞洲管理學院以及馬來西亞銀行公會共同舉辦的馬來西亞十大企業家評選活動中,郭鶴年被評為“最傑出企業家”,並被授予象征馬來西亞企業界最高榮譽獎——“金字塔獎”。這是馬來西亞社會對他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的感謝與褒獎。

“企業家都有一種使命感。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當獲得大量金錢後,使命感便會油然而生。沒有使命感,一個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爾夫球場出現。”

——盡管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仍然不減。他看起來總有使不完的勁,其“創業宜趁早,拓業不怕老”的企業精神廣受讚譽。

1992年,郭鶴年宣布退休,將其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們。不過事實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擁有郭氏集團的最高決策權,尤其是在對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投資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們依然可以看見郭鶴年忙碌的身影。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九十歲才是古來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戰。”

——現在已經90多歲的郭鶴年,依然還在挑戰,帶領他的商業王國步步向前。台灣著名企業家,全球代工王郭台銘曾經有過退休的念頭,但與郭鶴年的會見,改變了他的決定。郭台銘曾感歎:“過去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是我的標竿,但標竿走了。”直到郭鶴年出現,他有了新的人生標竿。郭台銘祖籍山西省要組織郭氏宗親會,希望商界代表由他與郭鶴年擇一擔任,為了協調此事,加上一些共同交集的朋友,郭台銘主動約了郭鶴年,但這一約卻拖了一年多才相見。

當時,郭鶴年在香港宴請郭台銘。郭台銘說:“原本我以為他很年輕,見到他時才知,他已86歲。”對年屆60歲耳順,而萌生退休之意的郭台銘而言,郭鶴年的年紀,行為態度令他驚歎連連。“他,86歲,健步如飛,腦筋清楚,帶了個30歲的兒子。”郭台銘如此形容初見郭鶴年的第一印象,接著郭台銘說,“我心里算了一下,他86歲,兒子30歲,也就是56歲時生這個兒子,而我自己60歲生了個女兒,也算旗鼓相當吧。”

沒想到,接下來,郭鶴年問他說:“你們台灣不是有個周傑倫……”郭台銘回:“你還真沒有代溝,連周傑倫都知道。”郭鶴年則回應說:“我當然沒有代溝,我還有個19歲的女兒”。故事到此,郭台銘立即跟記者算了一下,86歲減19歲,也就是郭鶴年67歲才生這個女兒,這大大激發了郭台銘的鬥誌。他說:“我當時立即跟他說,我要拚了!”這場飯局的對話,正是郭台銘延後退休計劃的轉折點。

那一刻,郭台銘心里便浮現出“現在退是不是還太早”的念頭,郭鶴年也說勸郭台銘不要退。郭鶴年以自己的經驗分享,他每天一大早起來掌握所有原物料行情,一天工作6小時,最主要內容就“罵人”(經驗傳承)。

郭台銘說:“我和他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都是自行創業,喜歡低調,專注本業,進行國際性企業經營,我在大陸22個年頭的經驗,是很值得把經驗傳下去給年輕人的。”郭台銘更深一層認識郭鶴年,“他這麼大年紀了,大可不用教,自己操盤,這真的給我很大的啟示。”郭台銘見了郭鶴年之後,也更重視保健養生,除了打高爾夫球之外,他現在也開始練起瑜珈,他說:“他67歲都可以生女兒,我還可以多生幾個。”

“第一,要專注,無論做什麼事業,要抓住機會,不要東想西想,找到好的項目,要抓緊,推動力要大。第二,必須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難,不會很容易的被克服掉,我記得鄧小平先生提到‘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來,做生意一定要這樣;第三,成功以後,賺了錢以後要特別小心。幾十年前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經驗,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2012年年底,郭鶴年在當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頒獎禮上對年輕人的寄語。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