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還沒出生就在等待移民!80後高冷暖男的紐約生存記!

  • yayoi

  • 10-04

他們出生於80、90年代的中國,還未成年時隨家遷居國外,在跨語言和文化的轉折中調整和自我探索。他們如何看“中國”?又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下塑造的自己?



 

人物:吳穎翩

出生年:1987

出生地:廣東廣州

來美時間:1999年

入籍時間:2005年

一推門進入吳穎翩家,就覺得客廳裝修是很典型的中國家庭:木地板、大電視櫃、紅棕色皮沙發,陽台和窗台密集擺放了許多綠色植物,中國掛曆......他的媽媽在與客廳連著的開放廚房里收拾洗碗,喊他給我們倒杯水,請我們隨便坐。

吳穎翩還沒有出生時,在美國的姑姑就為他的父親、母親申請了親屬移民。父母從小就告訴他,某一天會舉家移民到美國。他12歲時,移民申請才批準下來,於是全家移民來美國。他們一家人先是在親戚家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搬到布魯克林的華人區八大道,在離海邊近的康尼島住過一段,因為2012年桑迪颶風家里被淹,最後就搬到了現在的房子。來了美國之後爸爸一直在裝修公司做建材買賣工作,媽媽一直是做護理工作。

為了迎接我們的來訪,穎翩給我們準備了不少東西,都在小餐桌上放著:老款鬧鍾、代表他出生時間的銅錢、口琴、三好學生證、小學生手冊、甚至還有一本泛黃的畢業證。他以為是自己的,沒想到竟然是爸爸的畢業證,上面還印著毛主席語錄。

△穎翩從中國帶來的物件:新華字典、口琴、鬧鍾、小學生手冊和三好學生證書

穎翩有點冷面段子手氣質,雖然繃著臉,但偶爾蹦出的回答搞得我和攝影師都哈哈大笑:

“離開的時候有跟同學說嘛?”

 

 

“老師、班主任知道,沒有跟同學說。因為我是學霸嘛,比較高冷。高冷,就是一般都是等女生來追我的那種。”

“你怎麼連三好學生證都帶著?”

“當時就覺得,以後會用得上,比如找工作啊什麼的。我比較有遠見。”

穎翩是小學快念完的時候來美國的,除了三好學生證,他還帶著小學時候的照片,跟我們開玩笑說要找他的“初戀女友”。說是初戀,其實是他那時心儀的一個女孩。時過境遷,穎翩也希望能通過世界說能找回當年的好朋友。

△穎翩小學時期的照片,猜猜他曾經心儀的女孩是誰?
 

采訪時,穎翩的媽媽偶爾也會插話,她對一家人移民的日期記得很清楚:1999年1月8日來的,因為那一年1月17號就是過年了。雖然過去很多年,媽媽說起小時候穎翩上學被欺負的事情,還是又好笑又心疼:“剛來的時候,他個子矮,英文又不會,經常被欺負,特心疼他。他天天哭著回家喲,吵著要回廣州,說走路都要走回去。”

穎翩卻跟我們說,現在回想起來,他反而感恩這段經曆。“因為在學校的經曆,我知道怎麼去面對那些霸淩者。那個時候把架都打完了,所以高中大學就沒有那麼衝動了。

而穎翩媽媽眼見兒子“逞強”也忍不住拆台:“還打架呢,可不是他打別人,是他被別人打。”穎翩上高中第一天,媽媽還遠遠地跟著他走到學校,擔心他又被欺負。不過穎翩學習成績優秀,高中也不像原來初中那麼亂,他的學習生活也就順利了不少。

穎翩媽媽說:我們對他也沒什麼期望,希望他健康快樂就行了。

穎翩最後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目前他就職於一家銀行的IT部門。從中國來到美國

Q1:為什麼移民來美國?

阿姨在美國做設計衣服的工作,幫我們一家申請了親屬移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跟我講了,因為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們就在等待移民排期了。我是獨生子,從小到大,父母就有說我們要移民。
 

Q2:離開的時候有什麼感受?來美國後在學校的體驗?

有點舍不得,因為一直都知道要移民,也沒有覺得那麼突然。來之前是五年級,來了之後剛好3月春假結束,就在家附近的學校入學了。一到新學校就開始上六年級,相當於美國這邊的初中,剛來的時候經常被欺負,被打。後來學習成績好了,跟同學也熟了,就沒有人敢欺負我了。高中還挺不錯的,都很順利。那個時候跟著同學一起去教會,但感覺自己的靈魂還不夠純潔,自己還需要曆練,所以就不太想說自己也是基督徒。

Q3:說一說考大學和上大學的經曆?

申請大學沒什麼壓力,家里對我也沒有什麼期望。沒有想過去常春藤,因為學費太貴。在高中時候就開始做兼職了,派派傳單之類的工作。2005年開始,我在石溪上大學。小時候想過要做科學家,受到傳統的中國愛國主義教育,想為中國拿個諾貝爾獎。上大學的時候剛開始是想學物理的。後來發現自己不是那個材料,成績不是很好,就學了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當時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項目(work-study program),主要是做學校運動館的管理員。家里經濟也不寬裕,我也希望自己能賺些錢。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邊讀書邊打工,因為影響了我的學習成績,現在想想有點後悔。
 

Q4:畢業就碰上經濟危機,當時找工作的情況是怎樣的?

我這個人比較隨遇而安,也不會老想著畢業之後的事情。畢業之後主要就是不斷地發簡曆,同時找一些兼職做。賣過燈泡,另外當時2011年,剛好美國在做一個人口普查,我就兼職去發調查問卷。我大學專業是編程,但畢業之後一整年都沒有干相關的工作,會有點迷惘。後來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高盛做程序員。雖然經濟危機期間銀行業很動蕩,但我倒不太擔心,因為自己工資不多,裁人應該也不會先裁我。三年之後跳槽了。如何看自己的身份

Q5:平時說什麼語言?

在家里講廣東話,學校用英文,和其他身份的中國朋友用普通話。三語轉換有時候會卡住。

Q6:什麼時候入籍?當時入籍有什麼特別的考慮或者感受嗎?

18歲的時候入籍。那時候沒有多想什麼。主要就是考慮入籍之後福利各方面好一些。

Q7:你現在護照上的名字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

是中文名字的漢語拚音,覺得沒有必要改。
 

Q8:分享一下你對於身份認同(identity)的思考?

小時候曾經非常“愛國”。出社會之後,看得東西更多。讀了曆史之後,會想:“什麼是中國人?”這是很難有一個框能把意思固定進來的。“中國人”有個“國”字,戰國時代還有七個“國”呢,現在都是中國了。

我還是認為自己是華人。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沒有減少,沒有疏離感。現在我們家都還能看到中國的節目,入籍時也沒有對中國人美國人身份的問題有困擾。因為在我心里面,我覺得國籍不太重要,隻是你對文化的認同是什麼。我從來沒有覺得對中國文化認同在減少。

身份認同是在互動中產生的。我來這里之前覺得自己是廣東人,來了之後的感覺是中國人,融入了這個社會一點點的時候覺得我是亞裔。我的身份認同會隨著別人怎麼看待我逐漸改變。

Q9:你的身份認同和處事方式對工作有影響嘛?

我是比較典型的中國人處事方式,會避開矛盾,很注意禮貌。但現在我會讓自己更加自信果斷一些(assertive)。美國社會始終是男性白人做主導,我會擔心作為一個少數族裔,如果還是用慣性中國人的處事方式的話,職業的道路可能被卡住。我現在就會覺得自己的事業有碰到一些障礙。我會嚐試去改變,但我覺得因為這個事情感覺沮喪的話,其實就不太值得。在美國看中國


 

 

Q10:你和在中國長大的同齡人有接觸嗎?

接觸對象僅限於留學生,覺得他們的文化和對美國的態度有些不同,例如多數留學生願意去曼哈頓消遣。

Q11:你媽媽說你哭著要回中國,後來有再回過中國嘛?

2000年的時候他們帶我回去過一次,後來就沒有了。回去之後發現美國也挺好的。回國的時候天氣很熱,空氣很糟。而且一切都變得太快了,回去的時候發現很多自己熟悉的地方,自己以前住的家,都已經被拆了。而且看起來就是在複製西方城市的樣子,跟曼哈頓都差不多了,為什麼還要回去呢。不過今年會回去一下,因為外公今年90歲了。

Q12:會考慮去中國工作嗎?

會考慮。但如果最後家庭在這邊的話就不會去,我不會覺得職業規劃里一定要有中國。但不會拒絕在中國發展職業路徑的可能性。因為中國好多東西還有待發展,我是個不太喜歡太多風險的人,也不是一個因為要達到特定目的去交際的人。我知道中國主流的發展方式是依靠“關系”的。現在回去發展,如果成功的話,結果可能很好,不成功的話可能沒有什麼意義。我知道我回去可能也不會有什麼作為,頂多是去打一份工。

Q13:喜歡中國的什麼?喜歡美國的什麼?

中國我很難評價,因為我離開中國已經很久了,對美國比對中國更了解。美國的話,法律製度比較完善,雖然也有執行效果沒那麼理想的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這個吧!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