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話變生動!教你「不必聽廢話」的6種搭腔技巧!!
-
Sherry
- 10-04
希望讓對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時,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
如果是親近的朋友,或是某領域的專家同好,因為彼此有共通點,或是都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應該就能自然地暢談。
可是,和第一次碰面的人見面時,雙方並沒有共通點,所以必須聆聽對方說話的內容,藉此找出彼此的共通點才行。
這種時候,“搭腔”就會成為非常有效的工具。這種搭腔方法,你能夠列舉出幾種呢?
在進行研習的時候,我拋出了“請列舉出三種搭腔方法”的議題,所得到的回應多半是“喔”、“原來如此”、“是喔”之類的答案,幾乎沒有其他的答案。
的確,隻要使用這些就十分足夠了,但其實搭腔仍有更多種類,隻要靈活運用,就能夠讓對談更加順利,話題不斷延伸。
搭腔的種類共有下列六種。
1.促進
2.轉換
3.整理
4.同意
5.共鳴
6.吃驚
第一種“促進”是指,在面對說話喋喋不休或不輕易開口的人的時候,都可以藉由“您的意思是?”或是“結果情況怎麼樣?”等搭腔方式,促使喋喋不休的人講重點,或太省話的人開口。
在面對講話反覆的人時,可利用“對了!”、“話說回來”之類的用語,改變之前的話題,提出全新的提案。這就是第二種搭腔方法“轉換”。
第三種“整理”是利用“也就是說”、“總而言之”等回話,把之前的談話內容做個總結、逐一彙整的搭腔法。
第四種“同意”就是藉由“原來如此”、“說得也是”等搭腔技巧,來讚同對方的談話內容。可是,這種搭腔方式絕對不能不斷重複!
如果一直重複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對對對”,就會讓對方產生被當成笨蛋看待的感覺。另外,喜歡說“也不全然是那樣”這種否定言論的人也很多,要多加注意。
第五種“共鳴”出乎意料的困難。首先,要聆聽對方的話,感受對方的心情,然後再說出“你應該很擔心吧?”、“那肯定很辛苦吧?”、“那肯定令人捏一把冷汗”這類和對方產生共鳴的應對。
“我非常可以了解你的心情。我也曾經有過相同的經驗。”
把那樣的心情傳達給對方,對方就會產生“這個人真是與眾不同”、“他真了解我”的想法,進而縮短與對方之間的距離,使雙方更容易交談。也就是說,這種“共鳴”是讓對方開口說話的最強搭腔方式。
最後一種“吃驚”,是能夠帶來極大效果的搭腔方法。
吃驚的搭腔用語有:“真的假的!”、“是喔?”、“有那種事喔?”、“第一次聽到耶!”等等。
隻要說出“是喔?我都不知道耶!”,就算不說出“好厲害”這樣的話,仍舊可以把“你居然知道,真是厲害”這樣的意圖傳達給對方。
這種搭腔方式可以讓對方產生好心情,也具有提高自尊感的效果。
還有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附和。附和是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的一種,能夠有效應用附和的人,可以讓對方情緒高漲、心情變好。有位在業界當中相當知名的資深講師,他會看著對方的眼睛,長聲說“嗯──”,之後則會采用“嗯”這樣的簡短附和。
雖然幾乎沒有說話,但是光是采用不同的附和方式,就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確有認真聆聽。
而且他總是雙手交叉抱在胸前,一邊聆聽。雙手交叉在胸前原本是種否定性的肢體語言,但是,如果一邊采取“我知道、我知道”這樣的附和,一邊聆聽,就算采取雙手抱胸這樣否定性的肢體語言,對方仍舊可以感受到自己有在認真聆聽。
這是他在長時間經驗累積中所學習到的技巧,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馬上學會的,不過,從這個案例中,大家應該可以了解搭腔加上附和,是談話中的一大助力。
切忌一開頭就說:“我知道”
不應該采取的接話方式,其中一種就是先入為主、妄下斷論的聆聽方式。當別人提起某個話題時,有些人會在根本沒有仔細聆聽之前,便擅自妄下斷論。
“啊,我知道。就是這樣,對吧?”
不光是如此,甚至還會自己加油添醋、發表評論。
A:“我為了上次的事情去拜訪客人○○的時候,對方突然抱怨連連,真是傷腦筋……”
B:“我知道,是那個○○對吧?我是不知道他是抱怨什麼,不過,他不是那種會給人添麻煩的人耶!”
就算B說的話沒有錯,但是,B仍舊沒有讓A把話說完。這樣一來,A就會有話被打斷的感覺。
“你的意思就是說我不對囉?”
A或許就會因為如此對B產生不信任感。
如果一個人凡事都先入為主,就會過分執著於自己的觀點,與人談話的內容也一定會有所分歧。因此,與人談話的時候,應該盡可能讓自己的心維持宛如白紙般的狀態。
再來舉個例子吧!
A:“我最近開始學習韓語。”
B:“真的啊!我有時候也會看韓劇耶!”
A:“是喔?我很少看韓劇……”
B:“那你是誰的粉絲?”
這兩個人的對話完全沒有半點交集。如果擅自以韓語=哈韓的觀點進行交談,話題就沒有辦法持續下去。這個時候,雖然A有小心應對,不過,之後的談話應該很難聊得起勁了。
引導他聊興趣,陌生就變熟悉
希望盡早和某人打好關系、讓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時,與其直接推銷自己,不如透過對方感興趣的領域來開啟話題,這部分也與閑談的技巧相關。
一般而言,對方隨身攜帶的物品或特征、公司都是不錯的主題,如果前往對方家里,可以拿來做為話題的事物應該會更多。例如掛在玄關的圖畫、裝飾用的花卉,或者是放置在書房里的陶器。每樣東西都一定有某種理由或是意見。
A:“這花真漂亮。”
B:“是啊,我太太的興趣就是插花。”
A:“是喔?真是有品味。那麼,您個人有什麼興趣嗎?”
B:“我喜歡釣魚……”
A:“釣魚嗎?真是個好興趣!您是去海邊還是河川釣魚?”
B:“我都是海釣。”
A:“海釣嗎?我也是喜歡海釣耶。海釣可以釣到各種不同的魚,感覺很有趣。”
B:“就是說啊。非常可以理解。您平常都去哪一帶釣魚呢?”
A:“我……”
如果談到的話題正好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對方應該也會在中途拋回問題,彼此的談話就會更進一步。
如果不好意思問,隻要先陳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主動說“我最近對這種事情挺感興趣的”,然後再詢問“你覺得怎麼樣?”就可以了。
在進行商談等交涉的時候,人們往往都會有所防備,避免讓對方看到手中握有的棋子或本領,但如果是一般的對話,則要反過來展現出自己的本領。然後,再依照對方的性格或話題的鋪陳,采用前面章節說明的搭腔技巧,就能夠讓對話更加順暢有趣。
在一邊聆聽一邊接話的過程中,還必須觀察對方的反應,從談話的內容中找出對方的喜好和心情。
簡單來說就是要搔到對方的‘癢處’。換句話說,聆聽的時候就是在找尋令對方產生興趣的‘癢處’。
遺憾的是,世界上並沒有“隻要這樣回答就完美無缺!”的完全教戰手冊,因為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都不相同,要找到他專屬的“癢處”沒有那麼簡單。
要找到能觸動對方的點,最基本的作法就是真誠的了解對方。雖然說談論任何話題時,要具備相關知識和經驗,才能理解對方的話,並且順暢的交談下去。但是如果根本不關心對方,不僅沒辦法找到共通的話題,就算對方主動開口,你也很難把話題接續下去。而且對方一定能夠察覺到你的漠不關心,自然更不想要和你聊下去了。
然而,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中,總會需要與人互動,所以若是你想要和某人打好關系,或是要某人對你產生好感,就一定要先仔細觀察對方,找出對方的“癢處”!
不管是工作或是生活,都是由情感豐富的人類所構成的。當我們希望與某人打好關系,或是令某人對自己產生好感時,就先仔細觀察對方,並且刺探出對方感興趣的事情(癢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