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人際關係

那些硬社交中帶著明顯意圖的交流,是要去避免的,必看!

  • Jeffery

  • 10-20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和朋友坐在咖啡館。我在看書,時不時打幾個字,她在一旁逗貓,偶爾喝幾口咖啡,偶爾看看我。外面還在下小雨,我們就這樣度過一整個下午。她是我多年的好友,彼此都深知自己在對方心中重量的那種,很奇怪吧,感情這麼好的兩個人坐在一起卻並不熱絡地談笑。這就是我們的相處模式,交流不多,見面也不過於頻繁,但我一想到她,就會覺得很親密。

外人或許會覺得這很難理解,但我們兩個卻很享受這些對坐無言的瞬間,能在這世上擁有一個連沉默都覺得舒服且不尷尬的朋友,是一件多幸運的事啊。而且恰恰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的交流中被損耗了太多,這樣的時刻才顯得尤為珍貴。

那些硬社交中帶著明顯意圖的交流,

是榨干我們最後一絲熱情的元凶

曾經有人問我,‌‌“你覺得交流有意義麼?‌‌”我回答,‌‌“你這句話一說出口,就成了反諷,因為你還是試圖在跟我交流。‌‌”看起來,我們每天要說很多很多的話,就算不用嘴巴親口說出,我們在微信說,在微博說,在朋友圈說。我們用文字說,我們用照片說,甚至用小視頻說。



 

▪▪▪

我們是被傾訴欲吞沒的一代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滔滔滔滔不絕的表達。但大多數的對話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潛藏著一些不易被感知的負面影響。

當我們試圖用對話去了解一個人,聽到的卻不過是對方希望你聽到的東西。他們的表達全是對自己的構建與美化,同樣的,你也在用這樣的方式傳達著自己。就像林憶蓮在《詞不達意》里唱的一樣‌‌“我們就像隔著一層玻璃,看得見卻觸不及,雖然我離你幾毫米。‌‌”

當我們為了討好和維系一些關系,在朋友圈迫不及待地點讚,在每一條狀態下小心翼翼地評論。我們假裝熟悉,假裝有趣,假裝熱絡。卻不料,這樣的社交語境,到頭來透支光了我們所有的熱情。

▪▪▪

曾經聽人說起過一位還挺有名的男演員,有次帶著一群朋友去KTV唱歌喝酒,酒局上觥籌交錯,大家都非常開心。特別是他,跟每個人都高聲交談,把酒言歡,談到盡興處,還點了一堆非常吵鬧的街邊三俗口水歌,一首一首全部唱完。直到酒局散場,助理送完人回到KTV,一推開門,看到他一個人正坐在沙發上,在一片黑暗中獨自唱著一首誰都沒有聽過的歌曲,那個場景實在是非常落寞以至於讓那位助理唏噓了很久。

這就是硬社交中那些帶著明顯目的的交流的罪行,它讓我們無端背負一些沉重的對話,讓我們活在一種疲憊的表演之中,直到耗損完最後一絲熱情。

‌‌“你能說的已經足夠多,

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談的時刻‌‌”

 

 

而我一直覺得,最好的交談是那些關閉了想要開口衝動的交談。那些秘而不宣的交流,那些未被打開的對話,是隻有我們才能夠享受的隱秘瞬間。

《愛在黎明破曉三部曲》是我最喜歡的愛情電影,男女主角在美麗的維也納邂逅,然後漫無目的地遊蕩,漫無目的地交談了一整個晚上。作為一部幾乎是由對話撐起來的電影,那些貫穿始終的交談無疑是出彩的。他們聊人生,聊愛情,聊生活,聊內心最細微的感受,他用對話來坦白自己,來交付自己。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是個懷著春心的小女孩,那時候一下就覺得這樣的交談簡直是愛情中最浪漫美好的瞬間,就好像私語書里寫的那樣‌‌“你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懂得,你開一個話題他就明白,你一交代關鍵詞他就能感應到方位。那真是一個盛大的奇跡。認識他之前,你都生活在南極或格陵蘭群島,全世界的人都和你有時差。你說的話,他們過了宿,擱涼了,擺餿了,也就忘了。而這個人呢,他不一樣,他和你在同一個經緯。‌‌”

但是直到多年之後,我重新看了這部電影,才有了新的感悟。電影里有個情節是,男女主角一起去了一家黑膠唱片店,他們被困在一個逼仄狹小的空間里,試聽一首曖昧流動的歌曲,兩人都想看對方,但卻因為那份愛情里的羞澀與矜持而不斷躲避著對方的目光。全程他們都沒有說一句話,隻有Kath Bloom的《Come Here》不斷放著,‌‌“我喜歡,我望向別處時,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在整部電影里,他們一直在用語言表達一些像是‌‌“愛情‌‌”的東西,但我卻覺得真正的愛情其實藏在此時此刻的沉默里。一言不發,已是千言萬語。

不知在哪看到過的一句話一直讓我記了很久,‌‌“你能說的已經足夠多,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談的時刻‌‌”。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一天你能真正擺脫那些無謂的交談,帶著所有的熱情與時間,沉默地站在摯友與愛人的身邊。然後,你才會發現,此時的沉默才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瞬間。
如果喜歡的話,請分享初去吧出去吧!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