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歷史文化

1940年丘吉爾下令對盟友艦隊開火,挑起慘烈的奧蘭港之戰

  • alphaP

  • 12-06

眾所周知,英國和法國從一戰時就是盟友,二戰中更是因為共同面對強大的敵人,關係更進一步。然而,盟友並不代表在任何情況下雙方都不會發生衝突,二戰中,一場鮮為人知的慘烈戰鬥就發生在英國與法國海軍之間,其慘烈程度甚至不亞於二戰中發生的任何一場戰爭。

14810140645015.jpg

1940年5月,德國對法國發動戰爭。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於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被徹底擊潰。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在此期間作為盟友,法國海軍司令部同意了丘吉爾的請求——不讓德軍利用法國的龐大艦隊。實際上,法國在投降時也跟希特勒達成了共識,法國艦隊會保持中立,不再加入戰爭。德國也不會利用法國軍艦發起任何戰爭行為。然而,作為狡猾的政客,丘吉爾根本無法相信希特勒的承諾,尤其是德國的水面艦艇部隊並不強大的情況下。

1940年7月1日,在丘吉爾的授意下,英國皇家海軍向駐紮著法國海軍主力的奧蘭港進發,此行的目的是要麼迫使法國艦隊加入英國海軍,要麼就直接炸沉。反正無論如何,法國艦隊一定不能完整地保留在原處。

14810140658889.jpg

7月3日,英國海軍艦隊抵達奧蘭港。作為盟友,法國艦隊並未對英國人持有懷疑。他們起初認為英國艦隊是來支援的,以消滅奧蘭港附近的德國潛艇部隊。然而當法國人發現情況有異樣時,英軍艦艇已經將奧蘭港包圍。英軍在港口的出口布下了密密麻麻的水雷,將法國艦隊的出路徹底封死。同時英軍將領通過廣播向法國海軍聲稱,加入英國海軍,一起對付德國人。

英軍的一系列行為讓法國士兵感到震怒。畢竟對法國海軍來說,法國政府的投降意味著戰爭已經遠離他們了。況且德、法政府雙方都做出承諾,不會將法國海軍用於戰爭。而英國盟友的這番行為,相當於把自己又拉回了火坑。於是,法國艦隊司令讓·蘇爾將軍斷然拒絕英軍的要求。無奈之下,按照丘吉爾之前的安排,英軍將領對法國人下達了最後的通告,並提出以下選擇: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法國海軍士兵必須放棄抵抗,無條件交出戰艦,在英國人的帶領下開往英國海軍基地。如果照做,英國政府會替法國海軍保存軍艦,直到戰爭結束后歸還。或者法國人自己炸沉法國艦隊,再或者就按照事先說的,加入英國海軍參加戰爭。

英國人的條件讓蘇爾將軍感到憤怒,他認為這有悖於法國海軍的傳統與榮譽。於是,他決定拒絕做出任何選擇,並拒絕接見英國人。同時,他命令法國軍艦與岸上要塞的炮筒對準英國艦隊,並作出最後的承諾:法國艦隊不會向軸心國投降,但也絕不會對英國人做出妥協。此時,英國海軍司令薩默維爾將軍接到了丘吉爾的電報,丘吉爾敦促他用任何手段儘快「解決問題」。7月3號5時15分,英軍向法國敦刻爾克號發出警告,如果在15分鐘內不作出回應,英軍將會擊沉法國艦隊。

14810140653331.jpg

然而事已至此,讓·蘇爾將軍仍然不相信盟友會對自己開火。5時30分,英軍開始向奧蘭港開炮。同時,「皇家方舟」號航母上的戰鬥機也從空中向法國軍艦發動攻擊,重點目標是法國旗艦「布列塔尼」號。儘管布列塔尼號做出了猛烈的還擊,但在英軍的圍攻下,它很快便沉沒了。此時讓·蘇爾將軍終於明白事情沒有周旋的餘地,為了避免傷亡進一步擴大,他立馬請求停火。然而薩默維爾將軍給出的答覆是「除非看到法國艦隊全軍覆沒,否則將會繼續開火」。

英國人的要求終於讓法國士兵忍無可忍,法國軍艦一面沖向沙灘,一面向英艦開炮。另外,「斯拉特斯堡」號在在援軍的掩護下成功逃跑,成為了唯一一艘從奧蘭港逃出的軍艦。在法國主要的戰艦擱淺或是沉沒后,英軍艦隊開始對奧蘭港內的法國艦隊做最後的「掃除」。剩餘的幾艘輕型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都被英軍擊沉。而落入水中的法軍士兵也拒絕英軍的救援,在他們眼裡,盟友已經成為了背信棄義的「背叛者」。

14810140704872.jpg

這場英法盟友之間的「內戰」最終造成了1297名法軍士兵死亡,341人受傷,奧蘭港內的法國艦隊主力幾乎全軍覆沒。而英國皇家海軍在法軍的還擊中也蒙受了一定的損失,這件事也稱為丘吉爾政治生涯中的一個污點。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