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一夫一妻」的梁啟超,竟與陪嫁丫鬟生了6個孩子還不准孩子叫她娘!沒想到真相讓人淚流滿面了!
-
louis
- 12-13
1901年,梁啟超的長子,後來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梁思成出生了。那個時候,人們多是認為,男兒才是傳後人,倘若無子,便認為是後繼無人,又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蕙仙和梁啟超結婚多年,只育了一女,梁思順。如今,梁思成的出生,梁家上下無不歡欣。
梁思成幼年身骨單薄,多病,望著這個孩子,梁啟超和李蕙仙都有些擔心。為了梁家香火旺盛,李蕙仙請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妾。
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頭,她身世悽慘,4歲時父親病故,繼母虐待她,從4歲到10歲被轉賣了四次做丫頭,後來去了李家,做了李蕙仙的侍婢,李蕙仙出嫁,她也隨著來到梁家。據說,「桂荃」這個名是梁啟超為她取的,之前她有姓無名。
李蕙仙肯使王桂荃給梁啟超做妾,一是為了梁家香火有續,二是,先前何蕙珍風波給了她很深的觸動,雖然梁啟超恪守一夫一妻之念,但他究竟是男人,哪個男人沒有三妻四妾的心?梁啟超自己也說,他「心頭小鹿,忽上忽下」,「幾乎不能自持」。李蕙仙大抵想借王桂荃拴住梁啟超心頭的那不安分的「小鹿」。
納王桂荃為妾,這件事,梁啟超鮮少對人體及,他不願意承認她的側室身份。可能因為,他有悖自己曾定下的「一夫一妻制」,難以啟齒。他要求他的孩子們稱王桂荃「王姑娘」或「王姨」,但,那些孩子個個對王桂荃皆感情甚深,他們管李蕙仙叫「媽」,管王桂荃叫「娘」。
對王桂荃,梁啟超雖不似待結髮夫人李蕙仙那般恩愛有加,但也是尊重的。他曾對長女梁思順說:「她也是我們家庭極重要的人物。她很能伺候我,分你們許多責任,你不妨常常寫些信給她,令她歡喜。」
由此可看,他對她好,也不過是因為「她很能伺候」他,又很能照顧他的孩子。舊時女人,實在委屈,她們不過是男人的工具,負責照顧男人的衣食起居,為男人生兒育女。倘遇著一個有情意的男人倒還罷了,否則,不過是默默生默默死,風過無痕。
王桂荃為梁啟超先後生育了六個子女。在梁家,她既是李蕙仙的得力助手,又是李蕙仙各項意圖的忠實執行者,也是梁家的主要勞動力。梁家老小的飲食起居,是她負擔,孩子們讀書寫字也是她勤加督促。她雖出身貧苦,沒機會讀書識字,但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隨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接受了新思潮,開闊了眼界,很快就學得一口流利的東京話。梁啟超所追求的事業,她很能理解,並盡她所能全力支持。
1924年春,李蕙仙乳腺癌復發,醫治無效,同年9月13日,溘然長逝。
李蕙仙去世了,她留下三個孩子,王桂荃生育了六個孩子,共九個子女,王桂荃是所有孩子的母親,她愛他們。這九個孩子後來個個都很出息。
梁啟超的外孫女吳荔明在《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一書中,敘及王桂荃,她深情地寫道:「婆的性格堅強,富有獨立性,1929年公公去世,沒留多少遺產,兒女們大多還在讀書,經濟上還不獨立,八舅思禮才5歲,是婆苦心把家維持下來,繼續把兒女都培養成才,並想方設法把八舅送去美國深造。在我的印象中,婆從來也沒有發愁的時候,她總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磨難和考驗。……婆也很幽默,這是和公公長期相處形成的性格,常講笑話和各種故事給孫子們聽。」
或可說,王桂荃周全了梁家,梁啟超也改變並成就了王桂荃。因為他,她的名字刻在了歷史的字行裡,雖有些許委屈,卻也不乏溫馨。
李蕙仙去後,梁啟超終肯承認王桂荃的身份,在給朋友的信中,若有提及王桂荃,他稱她為「小妾」,再不似從前,只稱她「王姑娘」或「王姨」。
梁啟超對婚姻的固執,或只因他曾定下「一夫一妻制」,他希望全天下男女皆是一夫一妻,徹底蕩除男人妻妾成群的封建陋習,而他自己,因種種緣故納王桂荃為妾,甭說他的政敵曾以此為把柄抨擊他,他自己亦是無比介意。誰願意去做那自食其言的人呢?
1926年春天,於梁啟超來說是灰暗的,他患了尿血症。1928年,經歷了恩師康有為去世、愛徒范靜生去世、國學大師王國維投湖自盡等大悲之事,梁啟超的健康狀況越發糟糕了,已不能伏案工作。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於醫院病逝。
在他最難過的日子,直到他閉上眼睛停止呼吸,都是王桂荃陪伴著他。
世間人人事事,誰能說得清?最愛的人,或許不是陪伴最長久的。曾不以為意的,卻見證了你生命的所有輝煌或黯淡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