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耕雲大師:持頌金剛經得定要訣(難得的增福方法!)

  • alphaP

  • 01-01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多》。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的修行證道,般若為梵語妙智慧一詞的音譯;波羅意為完成蜜意為無極。全名是指按照此經修持能成就金剛不壞之本質,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抵達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眾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薩,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都要經過金剛經的真修實證,開悟而後成就。



14764584648375.jpg

耕雲大師:持頌金剛經得定要訣


六祖聞客誦金剛經有省,謁黃梅五祖,為說金剛經而大徹大悟,佛門佳話,人盡皆知。其後歷代聖賢,從金剛經及六祖壇經悟道者,亦所多在,祇如近世人誦經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與根器及對於經義領悟與持誦方法正確與否有關吧!

  

我也是誦經有年的人,卻是鮮有受用,於經義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義。為此數年前專誠拜謁 耕雲老師請教,承他菩薩低眉,向我說了兩小時法,茅塞漸開,謹錄精要,提供參考。

  

一、佛法簡要之訣,在「離分別」。一部楞伽經精義,也祇是教人「離六十二見的分別心」,但必須放下萬緣,始能做到「離分別」。放下萬緣,並非意要「出世」,壇經明示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修行在家亦得」,「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緣心和世情俗慮,就是真正的放下,與工作環境、家庭環境沒太大的關係。能離分別,則「照體獨立」,不妨「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便是十字街頭好修行,火中生紅蓮。

  

二、佛法舍摩訶般若波羅蜜,其餘盡屬方便,鹹非真實;「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唯此一佛乘,無二亦無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說。所謂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離開摩訶般若波羅蜜,即無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說:「若有人能於此經(金剛經)受持讀誦……皆能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如何持誦呢?持誦前放下萬緣,以最誠最恭敬最信實的心,不起分別,一氣嗬成,朗誦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誦不分段的,誦畢合卷,返觀自心,當下便入金剛定中。以此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無雜念狀態,信任此心即是「覺」,即是正受,莫令其它俗情去擾亂它,它是非常珍貴難得的。這樣保持愈久,進步愈快。此一方便,試之障輕者,百試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恆,亦漸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關境界矣。

  

三、所謂看自心即是觀照,觀照者,「念上有無念」也。此境界於朗誦金剛經愈多,愈無分別,保任愈久,進步愈快,古德所謂「照顧腳下」,意即觀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碼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不怕念起,隻怕覺遲」。經雲:「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來清凈──無念.無相、無住,如是則實相顯。亦即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凈」之意,若向心外作計,則心外有法,顯非「正法」。

  

四、世人誦經不得力者,病在不能會歸自心,而與經對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門,焉能悟入?六祖雲:「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常禦白牛車」,便是最好說明。世人誦經久不明,乃由世情俗慮放不下及知解難忘,致為凈業之障。一旦知解銷凈、俗情淡化,般若立顯,益以自肯承當,「自心是佛,離心無別佛」,不是窮子,當下便了。所以誦經若能一一會歸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寧有心外之法?寧有一義可立?經雲:「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又雲:「何以故?如來所說法,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又雲:「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又雲:「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從上便知,經中隨立隨破,無非破除當人我法二執,理事二障。所以誦金剛經不貴分別曉義,而貴朗誦後合經返觀自心──離心意識,久之必獲金剛心,其遲疾胥視當人根基深淺、障之輕重、保任工夫久暫而定,起碼般若種子「一入識田,便為道種」,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金剛經隻是寫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調而已,毫無理路,是其尊貴之處。注愈多,義愈晦;若看注,以六祖說金剛經口訣為言簡理當,令人易曉而不惑,若能同時讀六祖法寶壇經,更易顯發。倘以佛法作學問知識研究,勢必加重理事二執,非佛出世本懷。蓋理執不去,難登離執禪定,離執禪定已登無學位矣。

  

六、悟, 原本是人人本來之心,而悟有理事兩者,缺一不名圓滿。理須到山窮水盡臻於「眾理具萬事出」之根源處,始名到家;事即必達「照見五蘊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為基,上上增進,以至時時處處、語默動靜,皆定慧等持,始能為人,否則盡名「體不具」盡名「半熟」,亦名「得少為足」,勉之!


14764584646116.jpg

耕雲大師:金剛經之殊勝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殊勝,在於其圓具性相全分,而又善能顯示金剛不壞性,令受持者,疾證真常無念心,以其絕對待,不可壞故稱至大至剛。因此歷來諸宗高僧碩德,無不兼弘此經,以是詮釋、註疏、衍論此經者獨多。尤其禪宗五祖以下,每藉此經印心;六祖且聞誦金剛經而開悟;凈宗諸祖勸上根人受持此經,趣生上品者,更多有所聞。至於感應道交,持驗顯跡如驅邪、解怨、往生凈土、消災脫難……直是代不勝數。有誌上乘者苟信心懇到,誌專精誠,於名利世榮,無所貪染,雖顛沛流離,亦不退失,決可一生成辦大事,中間且無迂曲。若是上上根人,宿曾熏修佛法,由於「信心清凈,即生實相」,持誦未終,已證無生法忍;縱是罪惡障重,但辦誠心,受持不輟,亦得陰霾徐消,漸近黎明,會當有雲破月來時也。
 
金剛經何以如此特優、特勝?此蓋本經全昭現量,並無枝節,理事不存,我法齊泯,無你起心動念處,無你攀緣附會處,亦無你望文生義處,故能受無所受,持無所持,證無所得。當下觸破娘生面,還得自在身。故知必是夙具大福德、大智慧者,乃堪信受此經,若是劣根下愚,聞說必生疑謗,何故如此?福薄、慧淺、不堪承當故。
 
總之,金剛經殊勝功德,具如世尊金口親宣。普願我同見同行者,發願受持,行見展卷便澈根源,語默鹹契本真,於無可思議處,疾證無念、無相、無住金剛心體,共相慶快生平也。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