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勵志語錄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會不努力?

  • 愛堅強

  • 09-18

世上的努力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清醒」的努力。一種是「不清醒」的努力。

其區別就在於“努力者”的主觀意識層面是否明確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想要達到的是一個怎樣的方向或目的。

理論上講:一個人一旦能夠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付出行動去追求的話,那麼他就會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一種在別人看來可以稱之為努力的狀態。而對於“努力者”自己而言,他並不會在意自己是不是努力的。

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兩個前提條件的存在:

第一,我們是否能夠付出行動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往往會還會受到思維觀念(對自己為什麼要努力的主觀認知)、意誌力(能否堅持不斷地付出行動)、行為習慣(打破固有的行為習慣總是非常困難的)、反饋時長(我們的付出需要多長時間才會得到回報)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

第二,人是一種群體性生物,所以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普世價值觀(給人類行為貼上的好壞善惡等標簽)、集體無意識(參考《烏合之眾》)、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從別人那里獲得認同)、社會的獎懲體系(什麼樣的努力能得到回報,什麼樣的努力得不到回報)外界誘惑(網絡遊戲,香煙毒品,色情)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這兩個前提條件的存在看起來似乎令我們想要“努力”看起來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層面都有著這麼多的限製和影響會令我們懶惰,消極,找不到方向。

但是當我逐漸接觸到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人之後,通過對不同類型的人觀察、分析、交談,和我自己的內化與嚐試之後,我發現想要“努力”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我們對於努力的錯誤認知:

當我們談論到「努力」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會因為這個詞的詞性而和勵誌、超越常人、忍受痛苦堅持付出等概念聯系在一起。

誠然,「努力」的確是和這些概念有著相關性,也的確存在許多的「努力」的事跡令人很感動。

但事實上就我所接觸到的那些正在努力的人們中,隻有很少一部分會以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吹噓的資本,他們也很少會覺得自己的努力很勵誌,覺得自己比普通人強上許多,甚至他們也很少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努力。

他們基本上都不會去思考自己要怎樣才能努力,他們也很少會糾結於自己要不要努力,他們本身就已經是處於努力的狀態之中,他們隻會去思考如何將問題解決,怎樣提升效率,他們更多的是著眼於如何把事情做好。

我們可以將努力視為一道門檻,對於沒有跨越這道門檻的人而言,他們看到的隻是「努力者」外在的狀態和表現,他們對於努力的概念完全是來自於他們對於努力的「想象」,並將「努力者」完全理想化。

由此便產生了兩個最大的錯誤理解,這兩個錯誤理解是令大多數人無法努力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一:將努力視為一種犧牲。

在大眾的潛意識里,努力意味著舍棄快樂,放棄享受,要減少社交,要承受痛苦,要忍耐枯燥,要堅持不斷地付出等。

但實際上,對於真正清醒的努力者而言,「努力」並不是犧牲,也不意味著要放棄什麼,努力是本身正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自我認同感的不斷延續,是在向著自我實現的目標不斷地前進。

我反複強調過很多次,人無法堅持做他不「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歡背單詞,你不喜歡跑步的話,那麼你幾乎不可能僅憑著一種“要努力”的信念堅持下去。

如果對你而言努力意味著一種犧牲的話,那麼當你試圖去努力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你根本無法真正的沉下心去付出努力。

你隻會不斷地被痛苦折磨,你的心中會有一種來自惰性和習慣的聲音不斷的干擾著你要你放棄,你會因為“理性”上要求自己付出努力和“感性”上提醒你這並不是你想做的而產生的衝突變得越來越焦慮和煩躁,你會找出無數個理由來拖延說服自己明天再做也沒什麼。

你至多隻能夠在外在的行為上做出一副很努力的樣子,你可能也的確會看很多書,背很多單詞,花很長時間用來寫作,但你真正記住的、真正寫出來的根本就沒有多少。

最可怕的是,有相當大一部分的人很喜歡用這種「隻是看起來很努力」的努力來自欺欺人和自我感動,他們隻談論自己「付出」了多少,卻刻意的忽略了是否是真正、有效的付出。

所以你現在應當意識到,努力並不是意味著一種犧牲,當你努力的時候也並非是要和痛苦抗爭,你不是在通過「強迫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斷地和自己的負面情緒與惰性做抗爭」等這種痛苦的方式來進步。

努力其實是一種「愉悅」的付出,努力這個過程本身對於你而言就是一種享受,因為你清楚地知道你的「努力」是在令你不斷的向你想到達的目標前進,你會在「努力」的時候體會到一種精神貫注的狀態,努力是基於你整體的認知模式的一種“正向”的提升,你根本不需要去糾結和焦慮,你也沒有必要在努力的時候有一種「被剝奪感」。

你用來努力的時間的確原本也可以用在打遊戲、躺著玩、吃零食等這些“享受”的地方,但這絕對不意味著犧牲,這並不是說你放棄了享受。

你選擇努力這是你自己的一種「主動」的選擇,努力在你的認知體系里是一種比打遊戲、吃零食等更為高級且「收益」更大的享受。

但正是因為我們對於努力的錯誤理解,我們將努力視為一種犧牲,所以我們付出努力的行動的時候內心總會感覺到有些不情願,我們感覺自己的努力要付出“放棄享受”的代價,我們想要努力的意願會不斷的和想要「止損」的意願抗爭,這就導致我們在努力的時候無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努力的

「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不再「信任」努力,因為在我們潛意識的認知里,努力是一種既要犧牲和付出、又得不到多大回報的「負收益」投資。所以我們就不願再努力。

如果你能將這種思維觀念轉變過來,將努力視為一種主動選擇的愉悅享受的話,那麼你不僅能夠更好的努力,而且努力的效果也會有很好的提升,因為你不會再在努力的時候做無意義的自我消耗。

但也並不是說我們要將所有的努力都視為一種主動選擇的愉悅享受。

因為努力真的可以成為一種享受的前提的是,這種努力你是主觀意誌上真正願意去做的選擇。

這就涉及到我們接下來要談論的第二點。

第二:我們努力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多數並非我們主觀意誌上真正願意去做的選擇。

大多數人對於他們想要通過努力到達怎樣的層次、達成怎樣的目的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努力的理念,社會、家長、環境告訴我們,要努力讀書,將來才會有個好出路,要努力工作,才能獲得體面的生活。

媒體總在宣傳和美化一些勵誌的故事,如:JJ三厘米的老王身殘誌堅努力三十年終成亞洲花式擼管大賽的冠軍,郭東林努力在動物園假扮狗熊終於迎娶到他的女神野生範冰冰,一個狗在保定努力賣驢肉火燒終於月入2300達成每天都能吃烤串的小康生活。

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環境給我們造成的最大的一個限製就是:我們都是在追逐著別人告訴我們「應該」去追逐的目標,我們的努力是為了達到一種在別人看來很好、別人都推崇的目的。

我們被社會和他人捆綁著向前,我們總是為了別人而活。

但是實際上你的內心深處並不一定想要個大房子,你也不一定想結婚,你也不在乎必須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現實的壓力和思維的慣性一直在強迫著我們去追尋我們本身並不想要的東西,強迫我們為了一個我們並不想達成的目的而努力。

像那些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成為身價百萬的富翁,成為指點江山的風雲人物的確在普世價值觀中是很厲害的人,許多人都對這些人崇拜有加,甚至示其為偶像。

但是無論這些人多麼厲害,如果他所達到的成就並不是你所想要達成的,那麼你根本沒有任何必要去羨慕這些人。因為他們和你並不在一個頻率上,他們的成就或光環對於你而言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比如:馬雲的確是通過努力才做成了阿里巴巴商業帝國,許多人都在分析他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將他說的一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奉為金句,去了解他過去的生活和人生節點,仿佛如果他們能從馬雲身上學到些什麼,他們能像馬雲一樣努力的話也一定能成功了。

但馬雲之所以會努力去做阿里巴巴那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事業,他所做的是他真正喜歡,真正想做的事。你讓馬雲去唱歌,去參政,他做著這些他並不喜歡做的事你覺得他有可能成功麼?

許多人正是因為社會洗腦和思維慣性的影響令他們總是試圖向著在社會價值觀內那些光鮮亮麗的目標努力,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又在不斷地提醒著他們:你並不想當個律師,你根本不喜歡學英語,你討厭做產品經理。

在這種情況下,你根本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效的努力。

所以努力的前提是你要先確定你努力的方向的確是出於你的本心,是你真正想做的事。當你朝著一個你內心並不認同,你自己並不喜歡的方向努力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就的確是一種犧牲了,並且,這也是對你人生的消耗。

如果你在做著你自己想做的事,那麼你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激勵,不需要任何勵誌、自我感動的手段來給予自己力量,不需要任何促使你變得努力的方法,因為你本身就已經處於努力的狀態中了。

但是你也要意識到現實的諸多限製因素。

我們不可能總是都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們很多時候也總是不可避免的必須要去做一些我們不喜歡做的事。甚至有許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也需要我們“努力”去做。

但是如果我們生活的整體的大方向是向著我們所喜歡做的事、向著我們真正想達成的目標前進的話,那麼那些你不喜歡的、你討厭做的事也是處於你整體宏大的使命感之下,你也因此會清醒的為之付出努力。

「清醒」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在本質上隻是你達成目的的手段之一而已,它和投機取巧,依靠父輩的資源等並無優劣之分,隻不過是在社會的價值觀中我們給努力賦予了更多正面的、積極的意義罷了。

但是你自己必須要清楚,你沒有必要用「努力」來自我感動,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比投機取巧的人並不高貴,其區別隻在於你就你目前的意識層面和認知水平在對事物做了衡量之後作出了不同的選擇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清醒」比努力更重要的原因,一旦你知道自己的目的何在,你就能夠很清楚的去選擇對你而言最有利最便捷的達成目的的方式,在這個時候你並不是一定要去努力,努力對你而言隻不過是在眾多的可選項中你在這一次的抉擇中所選擇的一種。

大多數人雖然看起來是在活著,行動著,思考著,但他們其實和在睡夢中並無區別。他們很少會主動地去思考問題,他們也並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所作所為意義何在,他們從沒想過自己究竟要去向何方。

所以你看到許多人渾渾噩噩的上學,渾渾噩噩的畢業,渾渾噩噩的工作,渾渾噩噩的結婚。他們也許的確也曾努力追求過什麼,也的確沉下心堅持不斷的付出過,比如上學的時候努力的學習,談戀愛的時候努力的為對方付出,但他們卻從沒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努力學習?自己是想通過努力學習達到什麼樣的一個目的?為這個人付出合不合適?他是否是真的想和對方在一起?

他們隻會被生活推著走,畢業了就隨便找個工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去相親,到了周末就躺在家里一整天。

如果我們不能為了自己而活,如果我們這一生都隻是匆匆忙忙的體驗些什麼卻從沒有深入而沉靜的融入,如果我們囿於社會的道德標準,別人的評價,現實的種種限製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如果我們還沒有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卻因為害怕孤單而隨便找了個人戀愛,那麼我們來這世上走了一遭又有什麼意義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在生活中體驗到一種失控感和茫然,我們會發現有些事情做也可不做也行,有些人見也罷不見也無妨,有些行為既非對也非錯,所以我們會逐漸的感覺生活好像變得越來越不真實,不知不覺間時間就那麼過去了,而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留下。

這種失控感和茫然其實就是來自於我們從來都沒有做過真正的自己,我們也沒有明確且果斷的去追尋過自己的目標,所以未來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確定,我們的內心也就越來越空虛,越來越浮躁。

在我沒有下定決心要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我所過的每一天都覺得無比的煎熬和痛苦,因為我很清楚我隻是在虛度光陰,我隻是在不停地變老,我隻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我那時很清楚,我其實是想成為一個作家,當我的智慧和能力積累到了足夠的層次後我還要辦培訓班授課,將智慧傳遞給別人,讓更多的人「覺醒」。

然而一直有兩年的時間,我基於現實層面的考慮為了生存而一直在做著和我的夢想毫不相干的工作,在這兩年間我內心的那個聲音不斷地在提醒著我:鳳紅邪,你現在是為了一時的金錢和對未來愚蠢地估量,而在消耗和浪費著你寶貴的生命。

直到三個多月前我終於開始為了我這個目標去做一些嚐試,我開始關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我開始主動地結交有趣的人,我開始走出去見識更多的風景,這段時間我的成長和進步比我過去二十多年那空虛的生命加起來都要多得多。

有很多人開始說我很有智慧,說我堅持精心打磨寫很長的文章很努力,說我很有行動力,whatever,這些對我而言都無所謂,隨著我學到的越多,便越覺得自己的無知與渺小,我也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麼努力。

但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當我完全沉浸在我所感興趣的書中,當我費盡心思花一周的時間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的這些行為就已經是很「努力」的了啊。

我知道你看到這里或許會覺得略有些勵誌,但我必須在最後這一部分提醒你,我的確是在鼓勵你不要畏懼各種各樣的限製,要勇敢的去追求你想做的事。但我一直也在強調「清醒」。

清醒的意思是,你可以選擇去做你想做的事,但同時,你也完全可以不去做你想做的事。

你對此擁有百分之一百的絕對選擇權,我們不可能將現實層面的所有限製全部忽略不計,假如說你父母身患重病,家里八個小妹都還在上學,你們還欠了一百萬的外債,這個時候你說你要追求夢想去造火箭,很明顯,做出這樣選擇的你並不清醒。

但無論你是否會選擇努力去追求你的夢想,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得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基於現實層面的各種因素令你的確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就沒必要再為此糾結。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不是你必須要做的選擇,這也不是一件多麼高貴的事,所有的選擇在本質上都是平等的。

最根本的、也是我這篇文章真正想傳達給你的是:

你應當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清醒過來,你應該學會為自己負責,從現在開始你要意識到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當是你「主動的選擇」。

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斷地做出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如果每一個選擇都是你清醒且主動的選擇,那麼,

在你的這段生命中,你就是你自己完全的主宰者。

而這樣的生命,無論怎樣對你而言都會是值得驕傲、且精彩紛呈的。
最後一句要寫 文章真的太受用了,分享出去吧!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