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如果你賺錢觀念不改變, 有可能窮一輩子!

  • alphago

  • 07-04

聽說猶太人說,賺錢的知識觀念最重要, 到底什麼是有錢的知識觀念,變成有錢或更有錢的觀念? 有人說節儉才是有錢,又或者是要有創業才會有錢?

關於如何積累財富,來看一位先生的自述:我跟太太結婚的時候,就對我們家的財政大權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 我的提議是我們家的錢都歸太太管,然而她斷然拒絕了,理由有三:

一、這樣不利於分散風險;

二、身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無法接受這種包養的感覺;

三、如果財務統一由她管,情人節生日之類的節日我給她買完禮物,事後她還要幫我還信用卡,感覺是自己在給自己買禮物,心理上不爽。

於是我們就確定了三權分立的原則:自己賺的錢自己管理,遇到大的支出比如買房之類的每人出一半,彼此都有隨時查對方帳戶的權力。

我自認為自己在財經圈裡混,賺錢能力肯定會比太太強,過不了多久她就會哭喊著要求兩岸統一。

但結婚十幾年來,越來越不對勁,每次我查她帳戶都比我錢多,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這就引起了我的恐慌和警惕,到底是為什麼?她賺錢的能力比我強?

我仔細回顧了結婚以來的經歷,我覺得在這麼幾個方面她明顯比我做得好。

首先是我們對賺錢的意識差距甚大。我始終迷信一個觀點,提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然後用自己不斷地去賺錢。比如我做演講,那就是名氣越大,出場費越高。但這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用時間來換錢。而一旦生病體力不支,收入也就斷了。

但她卻一直在用別人賺錢,她的淘寶店已經四個皇冠了,還雇了十幾個人為她工作,她每天只需要看看今天又賺了多少錢。——我一直在挑水,她一直在造水渠。

所以一個人靠自己來賺錢,始終有個上限,因為方法無非就兩個:要麼增加工作的時間,要麼提高單位時間的價格。如今是一個合作的時代,互聯網讓人與人的合作變得越來越簡單,利用合作彌補自己能力的缺陷,去實現價值的倍增,而不應該只是單槍匹馬地去拼殺。

這種意識非常難改變,這幾天我跟太太說,為了更好地研究經濟,我想去斯坦福讀一個經濟學的博士。她哈哈大笑了一番說:你想要幾個斯坦福的博士,我給你招聘,你何必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你要去整合資源,而不是僅僅把自己當做一個資源。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其次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完全不同,這可能得益于女人查崗的天賦。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起去美國看房,我想的是如何儘快挑到一套滿意的房子,然後儘快簽約。她想的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在美國賣房?他們是怎麼銷售房子?如何在美國拿到地開發房地產?等我簽完協議,她基本上把這事也摸得門清,等回國沒出一個月,她已經開始談地建房子要開發美國房地產了。 我只專注一件事,她專注的是每件事背後的邏輯。

再比如我們春節前去英國逛商場,我買得不亦樂乎,她逛完後跑去跟商場的公關經理聊如何幫他們在網上做推廣,聊得對方雲山霧罩崇拜不已,覺得她是來自東方的一股神秘力量。這幾天我去買了一個Playstation重溫《古墓麗影》,我太太跟在旁邊跟我聊的是:這行業是怎麼賺錢的?他們一天租多少張碟出去?一個月的利潤大約是多少?

一個人看問題有多少角度,她做事情就會有多少可能。一個人看問題有多深入,她的收益就會有多大。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我跟太太的最後一個差異是,對風險的定義不同。我認為超出我現在承受能力的事情就是風險,比如買房如果首付湊不齊,我是絕對不會買的。我太太對風險的定義是超出未來支付能力,才是風險,她認為湊不齊首付可以借啊,網上借貸、銀行借貸,都可以嘗試,以後只要賺得出需要還的利息就可以了。 眼看著她在合肥買的房子翻了三倍,我買的股票被腰斬。

我這麼一路想起來, 我跟太太最大的三個差異分別是:賺錢的意識、看問題的角度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這個案例引出的幾點思考:

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錢人或許還不是自身擁有超凡技能,通過自身的本領獲取超高收益的人,而是擅于整合各種資源為自己所用的那類人(可以稱之為老闆)。

其實,在現代的商業環境下,並非傳統企業那種公司100%的擁有者才叫老闆。項目投資人,企業的合夥人,裝修隊的工頭,安排一隊小弟在三裡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邊抽煙的人… 但凡直接發起並促成商業活動的人,都可以看作是老闆。

所以想要賺更多的錢,有些觀念必需轉變:

從經濟身份來講,社會上只有三種人:

資源出售者,如上班族,靠出賣時間與技能賺錢;

資源配置者,如仲介,靠整合資源與資訊賺錢;

資本擁有者,如巴菲特,靠投資在家躺著賺錢。

通常來說,後者賺錢總比前者多。

怎麼才能從財富1.0進化到3.0呢?

1.0階段,你要知道,工資多少跟工作量沒關係,而由你的資源稀缺性決定。如果老闆覺得你可隨意被替代,那你只能賺平均工資。所以必須把活兒練好,讓老闆離了你就玩不轉,還怕不給你加薪?

但碼農的水準再高,收入恐怕也趕不上包工頭兒。因為進入2.0階段,重在整合資源。創業者就是典型代表,利用投資人的錢去整合勞動力資源,為項目折騰,萬一成了就屌絲變富豪!

如果你足夠幸運,進化到3.0階段,玩的就是資本。利用資本的力量,直接整合行業、企業資源,最終靠所投企業的估值增長獲取暴利。

遺憾的是,沒有幾個人能完成這個蛻變。

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這裡有個思路供大家參考:

比如 2.0階段的“資源整合”,這個階段一定不要單打獨鬥,你要吃雞蛋,不一定要養只母雞呀,別人的資源也可以為你所用,關鍵看你能不能盤活資源!

3.0階段的“資本意識”一定要有,要明白“錢生錢”才是財務自由的正路。比如你可以通過努力拿到公司的股權,靠股權致富;沒有股權也要有投資意識,如果你的財富可以保持20%的年增長率,三年半就可以翻一番。 所以,趁早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然後“躺著賺錢”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