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請不要高估你的關係人脈圈子, 你需要繼續積累!

  • alphago

  • 09-21

請不要高估你的關係人脈圈子, 你需要繼續積累!

在家裡聽到這樣一個段子:市政協會議散會,幾個身價十億以上的老闆去打牌。某市某超市連鎖企業的老闆同為身家過億的政協委員,和他們一起開過幾次會,也提出去一起玩。煤老闆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首富張嘴說話了:「我們哥幾個一起玩,是因為我們都有產業,你一個開小賣店的跟著我們湊什麼熱鬧?」然後在凜冽的秋風中,超市企業老闆悻悻地回家了……

某哥經常炫耀他跟某女神關係多熟悉多熟悉,講述他們一起社會實踐的點點滴滴,還把對方設置為特別好友,描述很是親密。我們都覺得「哇塞,好牛的感覺。」只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此女神和他網路上有過互動。我們平時出來吃飯,K歌都希望此哥能夠安排這位女神出席一下,讓我們一起認識認識。但是也從來沒有邀請過。後來我終於在網上見到了女神給這哥們的一次回復:請你以後不要再騷擾我……

還有一次某哥,平時如花蝴蝶一樣,翩躚於各大飯局,號稱學校朋友無數。一劇組求助他幫忙組織戶外活動,需要一批外場觀眾。這哥心想平時朋友那麼多,找幾十個朋友做觀眾算什麼,一口應承下來。然後當天上午群發飛信給很多人,大意是「是我的朋友你就來之類的」。結果到了錄播時間,攝像機等等全上,結果來的人,寥寥無幾。至於他包票會來參加節目而且「跟他很鐵」的校園牛人,則一個都沒有來……

「人脈」云云,不外如是。真正跟你鐵的就那麼幾個老兄弟。而讓很多人引以為榮的在課堂,開會,飯局,酒桌,夜宵,散夥飯,KTV,桑拿房等等社交場所開拓的各種「人脈」,一般都是不靠譜的。在沒有感情基礎的前提下,人脈不人脈,全拼綜合實力。對於弱者來說,一些所謂人脈,看似全線飄紅,實則虛假繁榮。

社會是一個圓錐,每個人都在圓錐的高上面爬。你和同等水準,不同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是你所處平面圓的半徑。只要你的水準更高,你接觸別的領域的人的距離就會更短。三流的投行員工認識三流的演員不太容易,但是投行老總和大明星就可以出雙入對。博士剛畢業的學術菜鳥認識一個基層政府科員的難度微大,但是院士可以很方便跟省長交流交流,喝一杯茶。

所以,決定你有效人脈的不是你接觸範圍的廣袤否,而是你自身的實力水準。你認識多少人沒有意義,能號召多少人才有意義。不是說我每天又認識了誰,跟某某名人一起吃了一頓飯,哪個女神把微信號給我了我就和他們建立了友誼關係或者形成了新的人脈資源。問題的關鍵是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水準與他們站在同一個高,即便是不同的領域,也可以肩膀對著肩膀來對話——他是投行董事總經理,我是政府副市長,他是大學副院長,我是電影導演等等。

圈子內外不重要,實力高低才重要。即便我們和大神處於同一個具備某種特質的圈子——IT圈,娛樂圈,投資圈,學術圈等等——經常一起開會,出席活動,我們還是沒有機會跟他們形成真正的友誼,建立穩定的聯繫,遑論「人脈資源」。原因就是大神只看得到同一高度的大神,我們還處於大神的俯瞰視線之外。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學生,上午圍觀了成龍新片發佈會現場,下午旁聽了馬斯金的制度經濟學,晚上買票參加了李澤楷的慈善晚宴,又能怎麼樣呢?即便是你四處發朋友圈,水微博向著世界描述你和成龍、馬斯金、李澤楷等等多麼多麼熟悉,但又有什麼意義呢?你向成龍要簽名成龍保安依舊會攔住你,馬斯金也不會給你寫推薦信,李澤楷也不會跟你合夥做生意。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來源:a.mp.uc.cn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太弱,以至於都沒有資格用共同特質向牛人拋出友誼的橄欖枝。就算是我們在騰訊工作天天見到馬化騰,馬化騰跟我們見面聊的都不如八竿子打不著的大衛貝克漢姆多;哪怕韓寒的每個微博我都留言點贊,韓寒想找人吐槽一下媒體二缺也不會想到我的。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盲目的「拓展人脈」,遊走在各種「社交場合」,加入各種「微信群聊」的意義真心不大,其效果遠遠沒有集中精力讓自己成長起來更有效。比起四處給牛人跪舔,處心積慮經營一些吹彈可破甚至虛無縹緲的「人脈」,倒不如自己成為牛人中的一份子或者起碼與牛人所處的水準更接近來得更實惠。

前幾天看到一個節目,是馬雲對話周星馳。一個是喜劇之王,一個是電商大鱷,照樣談笑風生。兩個如此看似無關的人聚到一起聊得來不是因為他們交情多少年或者共同語言有多少,而是因為他們都是站在各自領域頂峰的男人。天下高手想聚在華山之巔一起指點江山,吃吃喝喝,打打鬧鬧的前提是你能夠在兵器譜上有一號。想參加武林大會,你想喝俠客島的那碗「臘八粥」,你就得先混個掌門當當。

記得一位朋友狂粉黃曉明,某次機會見到本尊連簽名都沒有要。我好奇問「哥你咋回事?」此哥說:「就是電話都要了,有意義嗎?現在的我沒事騷擾教主,以後教主到哪拍戲也不會告訴我,只會把我拉黑。倒是不如以後去了投行,發達了跟他合作投資。」然後他補刀:「每當看到四處坐著火車追著黃曉明跑的粉絲們,我就想勸一句:孩子,回去努力當上青島市公安局局長什麼的,保護好教主老爸老媽,你還愁教主跟你不熟?」

那麼友誼是不是一定要以實力為基礎?不一定,畢竟友誼是由不同的原因成就的。各方面差距大的友誼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密集的存在著。但是,以「經營人脈資源」為 目標的功利性社交,一定是以實力為基礎的。你想跟大家稱為相互照應的「一家人」,那得先走進「一個門」,前提是咱得有能力跨過「門檻」。

那麼是不是只有通過「走向更強」才能贏得友誼和維繫友誼?也不一定。畢竟友誼這種美好情感的產生和維繫方法多多。但是很確定的是,沒有比「走向更強」能夠更有效地維繫功利性的「人脈」了。想跟百萬富翁維繫「人脈」的最好辦法就是和他們一起成為億萬富翁。

那麼是不是所有有目的性的「人脈」和都不能成為真正的友誼的關係呢?額,跑題了。插一嘴,也不一定。在沒有感情基礎的情況下,以利益為基礎的社交必然是以利益持有者之間的議價能力為基礎的。你什麼價位,你就什麼找什麼價位。至於是否有人具備「杠杆能力」,鳳毛麟角。如果日後隨著接觸增多,共鳴增加,昇華為無關功利的生死之交也說不準。

由此來看,做一個招蜂引蝶的交際花多麼的無意義,他們苦心孤詣的「人脈泡沫」多麼一文不名。每天癡迷於穿梭地鐵來聽各種講座,推杯換盞結交各種「名人」,熬夜通宵參與各種微信群聊等等用青春在刷存在感的交際花們,實際上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與其汲汲於那些傷身體又沒效率的應酬,還不如看兩本書,鍛煉身體,陪陪父母老婆孩子。

「交際花」們錯把「認識」等同於「認可」,錯將手機通訊錄等同於「及時雨」。喝出胰腺炎換下來的「朋友」,未必比得上幾篇SCI的效力;有微信群裡生龍活虎的精神頭,不如用來琢磨琢磨讓自己資產升值。殊不知,草率的結交唯有脆弱的關係,所謂的「人脈」不過是呵呵一聲。今天還一起喝的 五迷三道一起稱兄道弟,第二天公交上打個照面心裡在想:「這孫子誰啊?哪見過。」當某交際花為多參加了一次舞會又掃了幾個牛人的二維碼而沾沾自喜的時候,牛人正走在「更牛的路上」即「甩開交際花的路上」。

嶺深常得蛟龍在,梧高自有鳳凰棲。只要不斷進步,每個人自然就會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真朋友結識和也會拓展和聚集一些可以發揮實際作用的「人脈」。大家現在充實自我都還來不及,何必急於拓展所謂「人脈」。畢竟,五十元的計的再好看,也不如一百元招人喜歡。

來源:a.mp.uc.cn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