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職場法則

誰想躺平…130萬低薪族,青年逾3成!

  • 10-11

哪些產業從業人員的薪水偏低?

一○四人力銀行整理最近兩年求職會員薪資,發現今年全體六十三個產業的平均月薪為四萬三五七○元,較去年微增,卻有高達四十一個產業的平均月薪低於全體平均線,高於均線的產業集中於半導體、軟體網路、電信通訊及金融業等。

低薪產業高達三分之二,難怪非理工科年輕人感受特別深。

更慘的是,今年是近十四年通膨最嚴重的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三月起連續五個月飆破百分之三,前八個月通膨指數百分之三點一,如果一般勞工沒有加薪,等於今年每個月增加的消費支出都吃掉薪資,實質薪資倒退嚕。

六成二年輕人 月薪不到三萬五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長期追蹤低薪數據變化,看到微弱的曙光。他說,台灣一直沒有低薪標準,他只能以OECD標準「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以下」為低薪定義,以此標準來衡量,台灣在民國一○八年低薪人口約一三一萬人,相較一○五年的一四一萬人,好消息是近三年低薪人數少了十萬人。「但壞消息是,低薪人口中,青年低薪(十五到廿九歲)比重占三成二到三成三,一直沒有下降,是首當其衝的一群,也是最大隱憂。」

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也指出,一○一年至一一○年這十年來,我國受雇者經常收入逐年增加,去年全時受雇者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紅利等收入)平均為四萬一三一九元,但去年青年族群收入未滿三萬元者以下為百分之卅五點九,未滿三萬五千元者則達百分之六十二點五一,我國青年多仍屬低薪族群。

李健鴻引用主計總處的人力運用調查原始資料計算低薪標準及人數,一○一到一○九年低薪標準是逐年成長,近三年低薪標準增幅加快,三年低薪標準提升一千五百元,且人數降了快十萬人,感覺有開始改善。

基本工資調漲 低薪族未必受惠

「不過,比較大的隱憂來自青年低薪」,李健鴻追蹤低薪人數中,卅歲以下多年來約占三成二到三成三;之前勞動部調查大學新鮮人薪資,四分之一大學畢業生拿的是基本工資。他說,低薪結果,在人生職涯發展上就不敢做太多規畫,例如薪水的三分之一恐怕都要付房租,加上近期物價上漲,生活負擔沉重。

他分析台灣過去低薪主因是大量製造業產業外移,導致產業去工業化、空洞化;第二個因素是連續調高基本工資後,薪資略高於基本工資那一群人反而沒有被加薪,這些約一二○萬到一三○萬人,沒有因基本工資調升而受惠,也就是低薪的那群人。

「多數企業沒有工會,無法透過集體力量爭取分配正義,目前的薪資分配,不是制度性分享,而是看資方善意的分享」,從事勞工運動廿年以上的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談到經濟成長分享及低薪問題,非常有感。

工會力量不夠 加薪看老闆意願

他認為企業內的分配機制是雇主單方面決定,個別勞工議價能力變低,這是勞工整體薪資與經濟成長不成比例主因,「台灣工會只集中在國公營或準公營,因為成立工會壓力比較不大。」

張烽益表示,日本、南韓、台灣都是發展企業工會,工會組織力當然會影響企業內的分配正義,如果工會有力量,就比較可以達到平均效果,但有工會的反而都是高薪產業,服務業因為員工零碎化,團結能力就更差,對薪資不公頂多以離職的流動方式抗議,無法用談判發揮力量。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