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見識的少,所以才得過且過!!

  • Karen

  • 10-18

看到這麼一句話,深以為然,“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並不稀罕,稀罕的是終身戰士。很多人的血從未熱過,而他們的血從未冷卻。”

你是哪一種?

你從來都沒有感受過熱血?還是在歲歲年年里,逐漸消磨了意誌,懈怠了,暫停了,然後,就再也沒有往前走了?

還是,你永遠都帶著20歲時候的熱血,在這個大世界里橫衝直撞,你看著那些熱血冷卻的姑娘,好想告訴她們,做雞血本人,那種爽感,不是嫁富二代能體會到的。

我之前很想去讀一個MBA,問了很多身邊的人。

有同齡的小姐妹告訴我,讀吧,大家都在讀,也算是一個文憑。

有大叔告訴我,你要是沒結婚,可以考慮,還是有可能在MBA班級里覓得如意高富帥郎君的。

有高管告訴我,你如果讀個MBA想要找個更好的工作,那麼就算了吧,MBA更多的是高管們要這麼個經曆,前提是你已經是高管了。

最終的結論是,大部分人說,

“終究功利來看,對你,沒什麼用。”

於是,我就心安理得地認為,MBA沒啥用,不過就是一個文憑,一個找老公的平台,或者高管想要一些經曆和談資。

於是,我就心安理得地忘記了這件事。沒考托福,沒考GMAT。

終究還是懶惰了。

後來認識了一個斯坦福MBA在讀的男生。

他和我描述在斯坦福讀MBA的生活。那是一個民族大熔爐,各個國家,各個種族的人都在一個班級里,並且background各不相同。有傳統的金融,谘詢行業的,有企業高管,有創業者,也有部隊退伍的空軍,還有編劇,導演傳媒行業的同學。

“嘿,你是駐外記者,你應該要來。”

“第一年特別辛苦,但是我學到特別多的東西,和這些背景各異的同學一起上課,討論,做小組作業,每天都是思維的碰撞,你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同學們都特別厲害,你會對過去的經曆有不一樣的看法。”

“總而言之,這一年會讓你對人生有新的認識和期待,你可以有更開闊的思路去做不一樣的事情。你應該要來!”

為什麼他和我之前問的人,說法截然相反?

為什麼他過著如此熱氣騰騰的生活,就像永遠20歲一樣?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男生三十出頭,在國內已經做了七八年金融,業餘還和朋友一起創業,公司做的產品,融到了C輪,然後他把公司賣了。

然後他來到了斯坦福讀MBA。

我才恍然大悟。

哪里是MBA沒有什麼用。

不同的人對於MBA有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是基於自己的見識和眼界的。

我們自己擁有的少,見的少,所以MBA對於我們來說,隻能是個找高富帥,提高資曆,最多是個換工作找跳板的機會。

而對於本身就擁有得多的人來說,MBA可以給予他們的,才會是更多。

給他們帶來的是新的思維方式,新的世界和機會,還有一群同樣擁有大世界大格局的小夥伴們。

如今,MBA的第二年,他上著課,做著實習,還和小夥伴在矽穀創著業。

見識的少,擁有的少,直接導致我們在同一個機會面前,得到的東西也是截然不同。

這是多麼殘酷的道理。

資本就像滾雪球一樣,你的基數越大,能撬動的資本也越大。

機會也是一樣。

你擁有的東西,直接決定你能不能撬動更大的機會。

不要怪機會少,是我們擁有的少。

一直有人問我,為什麼25歲以後,好像永遠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然後按部就班地生活?

好像身邊同齡的姑娘們都是一樣。

就是坐地鐵上班,然後做著重複的工作,然後下班,做家務,玩一會兒手機,看一會兒電視,然後睡覺,再重複這一天。生了孩子,就是多加一項,然後做更多的家務。

日子循環往複地過,

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這樣的生活。

她們說,好像青春永遠就停留在25歲,那些肆意大笑,激動人心,永遠都有新鮮事兒的日子就停留在25歲,往後便是日複一日的尋常。

我們最常給自己找的借口就是,身邊的人,還不都是這樣。

我們見的少,我們身邊永遠是那些和我們過著同樣日子的姑娘們,所以我們連機會都不相信了。

我們見的少,所以才從25歲就開始循環往複的生活,所以才得過且過,不期盼未來,所以我們才安慰自己,人生不過是這樣的尋常。

然後,你看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們,他們才沒管是25歲,還是30歲,還是35歲。而機會也從來都不管你是男生還是女生。

人生有很多個分水嶺。你上了一所好大學,隻能說,你跨上了20歲這個台階。

然後,大學畢業,有人選了自己熱愛的事業,每天都熱情洋溢地工作著,一步一步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跨上了25歲這個台階。

如果你從25歲就開始得過且過了,那麼根本也就沒機會去跨那30歲,35歲的台階。

走著走著,有些人懈怠了,有些人走散了,有些人止步不前了。

機會永遠眷顧著那些擁有的多,見識的多,能夠撬動更大機會的人。

而這些人,血從未冷卻。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