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你和自己是陌生人嗎?趕快和他建立一個關系,慢慢愛上他吧!

  • Jeffery

  • 11-21

真正愛自己的人是一點也不會自私的。一個人之所以什麼都先想到自己,是因為他自己家里面沒有人在,那個“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別人家去討愛、討東西去了。我們的眼光總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卻很少回來看自己。你和自己是陌生人嗎?趕快和他建立一個關系,慢慢愛上他吧!

自私是因為內在的匱乏

很多人搞不清楚自愛和自私的差別。其實,真正愛自己的人是一點也不會自私的。一個人之所以什麼都先想到自己,是因為他自己家里面沒有人在,那個“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別人家去討愛、討東西去了。

說實在的,以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有什麼外在的東西是非要不可、沒有會死的?基本沒有。但是自私的人卻不顧一切,凡事隻想到自己。為什麼?因為他內在匱乏。就像一個永遠也吃不飽的人一樣,因為心里匱乏、饑餓,所以你給他再多的食物,他也不滿足。

隻有自己才能滿足內心的匱乏

內在的匱乏誰能為你滿足?永遠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們自己。所以,如果你真的愛自己,隨時隨地都在心里陪伴自己,給自己關愛,你會是一個非常歸於中心的人。這樣的人,不急不躁,不會去和別人爭名奪利,更不會像一個乞丐一樣去跟所有的人乞討:愛、肯定和關懷。

不斷的誇獎自己的人內心貧乏得可憐

我有些條件很好的單身朋友,一直找不到對象。仔細檢視之後,我發現他們都是無可救藥的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人。為什麼會給人家自我感覺過於良好的感受?因為你和他們接觸幾分鍾之後,他們的所言所行就開始不斷的為自己鼓掌,不是炫耀自己的功績、優點、榮耀,就是自顧自的說他們感興趣,可是對別人一點意義都沒有的無聊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自我內在感覺不良好,所以需要一直爭取外界的注意力和肯定,這還不夠,自己還得不斷的誇獎自己,這些人內心貧乏的可憐。他們和朋友在一起,對朋友說的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隻是關心自己的事。如果你告訴他們,最近你去哪一個國家旅行的有趣見聞,他等到你稍微喘息一下的時候就立刻插話告訴你他去那個國家的更有趣的事或是他去別的國家發生的類似、但更精彩的事宜。

愛上陌生的自己 - 文章圖片

沒有意識的機器人

他們就像沒有意識的機器人,在朋友聚會的場合里,自顧自的說自己的事情,人家說什麼他都要把話題拉回到自己身上。這樣的人是愛自己嗎?我要說,正是他們太不愛自己,所以才要不斷的在外界乞討注意力和關愛,這樣的人,能夠吸引到什麼樣的異性呢?一定是跟他們條件不對等的異性。而這樣的人,他們又是看不上的。所以,明明條件非常好,可是卻找不到對象。

建立起和自己的關系

到底如何愛自己呢?我寫了那麼多本書,都是在談我們和自己的關系。想要愛自己,首先就是建立起和自己的關系。我們和所有人事物都有一個關系,和父母、孩子、愛人、事業、金錢、健康等………我們也都知道,要想幸福、健康、快樂,我們需要去“經營”所有層面的關系。可是我們最常忽略的,就是跟自己的關系。我們的眼光總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卻很少回來看自己。

原因就在於:在小時候,我們學會除了自己外,沒有人會照顧我們內在最深的需求。我們成為自己內在受驚小孩的警戒保護者,將注意力和覺知放在外在世界,學習控製與操縱周遭事物,盡一切力量保持自身的安全-不讓自己感受痛苦、失望和失落。所以我們采取很多不當的反彈行為,傷害別人,更傷害了自己——克里虛那南達、阿曼娜合著《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回到自己的內心


 

所以,靈性修煉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觀察,不斷的回頭審視自己,始終把一部分的注意力留在自己身體上,回到自己的內心。這樣你就會感到紮實、安穩,歸於自己的中心。這樣的人,不需要一直去表達自己、讚美自己,不需要去爭取別人的認同,也不需要跟別人去爭奪什麼,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知道該屬於他的誰也搶不走。

這種感受,是需要一個過程慢慢培養,才能夠達到的。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很愛現的人,由於自己條件也的確好,又不懂得收斂,所以很惹人討厭。靈修之後,我慢慢內斂,慢慢開始關注自己、愛自己,現在和朋友聚會的場合,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的滔滔不絕、為自己歌功頌德,或是說一些讓自我感覺良好的話。我也會注意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別人,讓伶牙俐齒的自己有多休息的機會。

愛上陌生的自己 - 文章圖片

接納自己一切的不完美


另外就是我在“重遇未知的自己“里面和大家分享的,當你有更多的能力、覺知和時間回觀自己時,你會看到自己很不想承認的那些陰影、陰暗面,而這個是最關鍵的時刻。你一定要拿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接納自己一切的不完美。看到:我是一個會嫉妒的人。就對自己說:哦,我是會嫉妒的人耶,好的,我接受它。下次看到別人嫉妒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啦。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去看,一點一點的去接納,你就會真正的愛上自己,和自己和睦相處。

認識真正的自己

最後,我和大家分享“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寫的一段話,非常發人深省:

或許我們恐懼死亡最深刻的理由,是因我們並未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相信的是一個個人化的、獨特的和分離的身分——但如果我們有勇氣認真檢視,就會發現此身分仰賴無數東西的支撐:我們的名字,我們的“經曆”,我們的父母,家人,家庭,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的安全感便是建立在這些脆弱又多變的基礎上。所以,當這些東西全都失去時,我們還會知道自己真正的身分是什麼嗎?

缺乏這些熟悉的支撐物,我們面對的就隻有我們自己,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一個我們一直與之生活,卻從未想要真正面對而且令人不安的陌生人。這不就是我們老是以各種喧鬧與活動填滿所有空閑的原因嗎?無論這些活動多無聊與瑣碎,我們依然樂此不疲,隻為確保自己絕不需靜默地跟這個陌生人單獨相處。

如果喜歡的話,請不要忘記分享!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