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何謂「孝順」:行孝才能事事順

  • alphaP

  • 12-05


14808634737160.jpg



古代中國獨特的社會形態,讓封建家長制度在華夏大地傳承千年,至今仍有餘威。這餘威之一,就是每個中國家庭的家長都自認擁有「絕對權威」。如今新時代的文化變革早已賦予了孝順新的內涵,正所謂「孝而不順」,晚輩在長者面前保持敬畏和尊重的同時,可以不必事事都言聽計從。

然而不少年輕人曲解了「孝而不順」的寬容內涵,再加上近年來國外文化的衝擊,讓孝道的傳承之路多出些磕碰——曾有人這樣感嘆:「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


何謂孝順?行孝才能事事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國人代代相傳的齊家之本。佛說父母恩是子女此生必報之恩;若只是對父母不生怨心,尚且不夠達到報恩標準,更何況完全丟了感恩之心,受父母供養后不知回報呢?

人生在世,無非衣食住行。行孝才能事事順,筆者不妨就從這些細枝末節給大家舉例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時母親給我們洗尿布,織襪子,當母親老了,身體佝僂,穿什麼都不如當年神采飛揚,你是否想為她做點什麼?

有人這樣做了。一位知名服裝設計師為母親設計了四季的衣飾,採用大方巾、寬風帽等設計讓母親佝僂的腰背不再顯眼,反而顯得時尚有活力。「女兒讓我變得更自信了」,已經六十多歲的老太太笑著說,「我現在出門還會帶自拍桿,學著拍照片發微博。」然而她留存的圖庫里並沒有幾張自拍,滿滿的都是女兒的笑臉,這大概是每個母親都改不了的偏愛吧。


看到父母重病在床食不下咽,我們除了心疼還能幫他們做些什麼呢?一位肝癌患者的女兒輾轉反側,得出了一個力所能及的答案:給父親做好吃的葯膳。

她原本是學營養專業的,本身沒有護理經驗,就上網查數據、諮詢父親的主治醫生、跟身邊的護士學基本常識,每天起早貪黑挑選食材,烹制好父親的一日三餐,再送到醫院親手喂父親吃下。幾個月下來,她瘦了十幾斤,但看到父親的臉上終於有了健康的血色,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如果父母行動不便,心臟又脆弱,你除了每天好好照顧,還會做些什麼?

有這麼一個單元樓,每家每戶走路說話都聲音極輕,樓道里甚至聽不到別處常有的「砰砰」的關門聲。這都是因為這裡的一樓住著一個孝子。他的母親腿腳不便,他便和妻子賣了高層的住宅搬到一樓來;他的父親心臟不好,他便帶著禮品挨家拜訪,和每個住戶說明情況,拜託大家平時幫忙注意些,不要有突然的雜訊。


阿茨海默症是家庭的噩夢,每個患病的老人都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無知無措的幼兒,連洗澡、吃飯這樣的事,對他們來說都會變得危險重重。即便用縫在老人衣服上的家庭住址來防止他們走丟、用對待嬰幼兒的方式看顧他們白天的日常行動,夜晚熟睡之後,也難保不會有意外發生。

一個幸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卻能夠避開夜晚的意外,因為她的孫兒發明了一種墊在襪子里的感測晶元,能夠在老人下床時感知壓力變化,提醒家人起床照料老人起夜。這不僅讓老人免於意外,也讓照料者的睡眠不再憂心忡忡。

有人要問了,你舉這麼多孝子賢孫的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

那個為母親設計衣服的設計師,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專為身材有瑕疵的老人設計衣服,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喜愛;那個為父親烹製藥膳的小姑娘,後來放棄了本職工作,專職為與父親一樣的病人開發菜品,生意紅火善名遠播;那個住在一樓的老父親去世那天,所有住戶都去參加了葬禮,因為老人的兒子無形中讓整個單元樓都學會了如何關心家人,學會了用自己的能力讓家更細膩更溫暖;那個為祖母發明了感測晶元的少年,不僅成功申請到該項專利,還收到了多所著名學府的邀請……

誠然,我們行孝不是為了換取任何利益,但正因為懷著赤子之心敬愛父母,才會將這分愛不斷擴散,感染影響更多的人。感念父母恩,是善心之始,是大愛的根本。因此,用心行孝之人,也必定會常遇貴人、事事順心。這,便是因果的力量了。



14808634735574.png

14808634733925.png

14808634736228.png

14808634745561.png

14808634748453.png

14808634749998.png

14808634743529.png

14808634747781.png

1480863474158.png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