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歷史文化

三國里的神秘現象,出現過27次,諸葛亮和曹操都遇到過

  • alphaP

  • 12-31


14739953886888.jpg

14739953884954.jpg

14739953882452.jpg

核心提示:在眾多的數字中,「三」字出現得最多,使用頻率最高,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毛宗崗評《三國演義》,認為有「三絕」:其一是曹操的奸絕,其二是關羽的義絕,其三是諸葛亮的智絕。翻開小說的目錄,稍加留意便會發現,《三國演義》還有一絕,那就是所用的數字最多。這些數字包含了從一到九所有的單數,它們鑲嵌在小說之中,猶如粒粒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可以說,因為有了這些數字,《三國演義》才奇特。《三國演義》從第1回的「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到第120回的「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僅在回目中,數字就佔據了27處,還有的並沒有體現在回目中,比如曹操敗走華容的三次大笑,諸葛亮的六齣祈山,薑維的九伐中原等。

從內容上看,回目中的數字,有些是實指。比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曹孟德會合三將」。此外,有些數字則是虛指,如「三江口」、「七星壇」、「五丈原」等。但不論是實指還是虛指,這些數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與主要人物的事跡有關,比如「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郎縱火」。

數字反映了三國鬥爭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由「三英戰呂布」可以聯想到劉、關、張戰呂布時那種激烈廝殺的場面;由「關雲長放水淹七軍」,則彷彿使人感覺到大水驟至的聲威;「陸遜營燒七百里」則彷彿使人目睹了大火熊熊的慘象。而「孔明巧布八陣圖」則又使人從烈火焚燒步入了濤聲陣陣的八陣圖。

數字刻畫人物用得最多的當是諸葛亮。在回目中就讓他佔據了15回之多!「定三分隆中決策」表現了孔明的遠見卓識;三氣周公瑾,則是以周瑜為映襯,突出了孔明深謀遠慮、料事如神;還有孔明對孟獲的七擒七縱,其政治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單純軍事勝利。小說通過一系列的數字,刻畫了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賢相的形象。

但在眾多的數字中,「三」字出現得最多,使用頻率最高,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周易》稱「三」為天數,有21處用到數字「三」。在《三國演義》中「天數」一詞出現了17次,可見作者雖然有「擁劉反曹的傾向」,但又把三國統一於晉視為天數。小說名曰「三國」,寫的是天下紛亂,始有三雄並起,三分天下;小說開篇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末篇是「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可見,「三」既是合久必分的象徵,又是分久必合的結果。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