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歷史文化

羅馬教皇撒了一個700年的謊,最後被一個技術控揭穿了

  • alphaP

  • 02-08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羅馬教皇的權力極大,經常對世俗君主指手畫腳。教皇哪裡來的這麼大權力呢?這要從公元8世紀說起。

公元751年,義大利半島上的倫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威脅到了教皇斯德望二世統治的羅馬公國。由於此時東羅馬帝國保護不了教皇,無奈之下,教皇不得不謀求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丕平的支持。

當時,丕平正想要篡奪王位,也希望得到斯德望二世的支持,兩人一拍即合。最後在斯德望二世的支持下,丕平成功篡位;作為回報,丕平擺平了倫巴第人,並把從倫巴第人手中奪回的土地—羅馬城及其西部的一些土地統統交給教皇管轄。這便是歐洲歷史上有名的「丕平獻土」。

14723469537090.jpg可是沒過多久,教皇斯德望二世突然開始鬧心,覺得自己堂堂一個教皇卻從一個「蠻族」國王那裡接受獻土,實在是太丟人了,於是他決定把這件事「洗白」——他授意手下人偽造了一份叫《君士坦丁獻禮》的檔案。文件的大意是說,早在公元4世紀,古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曾經發布詔令說,為了感謝當時的教皇治好了自己的麻風病,特送給羅馬教廷一份「小禮物」,而這個禮物就是「丕平獻土」中的那些土地。

之後,教皇方面就開始反覆引證這份「詔令」,把它作為自己在歐洲橫行霸道的擋箭牌。事實上,自從這份文件公布起,幾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質疑就沒有中斷過,但都沒有找到有效證據來反駁。最終,這個謊言被15世紀義大利一個「技術流」奇才洛倫佐·瓦拉給揭穿了。

14723469539106.jpg左一為瓦拉

瓦拉認為《君士坦丁獻禮》的記載僅限於教會資料之中,其他任何著作中都無記載,這顯然隻是教皇自己的說辭。

再有,這份詔書與當時的政治體製不合。依照古羅馬的政治傳統,當時的元老院有很大的權力,一些重要文件的發布都需要經元老院批準才能實施,而對於將帝國一半領土贈人的重要事件,《君士坦丁獻禮》中竟然沒有提到元老院對此事的態度,這顯然不大可能。

還有,《君士坦丁獻禮》與古代重要文件的載體材料不合。按慣例,古代在發布重要文告時,考慮到長久保存的問題,往往要把文告鑄刻在金屬或石頭上,而這份如此重要的《君士坦丁獻禮》卻隻有紙草和羊皮紙文本。

第四點更是給了《君士坦丁獻禮》最致命的一擊。作為一位精通希臘語和拉丁文的學者,瓦拉最拿手的就是古今語言的對比。他把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時期歐洲通用的拉丁文辭彙和公元8世紀的拉丁文辭彙進行對照後發現,《君士坦丁獻禮》是使用公元8世紀的拉丁文書寫而成的!君士坦丁大帝是公元4世紀的人,他怎麼可能用公元8世紀的拉丁文來「書寫」該文獻呢?

至此,瓦拉依靠強有力的證據徹底推翻了羅馬教皇賴以維護其「神聖統治」的證據。大家這才知道,維持羅馬教皇統治權力基礎的文件是個偽詔!那麼教廷之上那些峨冠博帶的袞袞諸公一貫宣揚的絕對權威又在哪兒呢?這一次,教廷的那些神學家儘管對此義憤填膺,卻沒有一個敢出來應對挑戰。於是,延續上千年的羅馬教皇對歐洲至高無上的神權統治土崩瓦解了。

14723469548498.jpg若干年後,一個叫馬丁·路德的德意誌神學教授讀到了瓦拉的論文,他大受啟發。不久,一場發端於德意誌並蔓延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拉開了帷幕,歐洲的歷史從此被改寫了。


純分享世界歷史文化,每日不定時更新,以取得更多歷史文化與大家分享,請不要吝嗇你的讚(臉書主頁:全球華人歷史文化聯盟),大家的鼓勵就是社區仝人的動力!謝謝支持,感恩!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