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討工作還是討拍拍?!李牧宜當空姐開眼界

  • alphaC

  • 02-23
華航空姐李牧宜,這個名字聽起來或許熟悉,一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勇闖天際所寫下的觀察筆記,在臉書上擁有超過萬名粉絲追蹤,卻也因此引發社會輿論的戰爭,對於「空姐」一職,兩年的時間裡,讓她從陌生到了解、從跌跌撞撞到遊刃有餘、再從信任到失望…
   

 

 

你知道,空姐為什麼要有身高限製嗎?穿起製服來好看?可以關得到行李櫃?那都隻對了一半,重點在於逃生時要在最短時間內拿到櫃上的逃生設備。

 

 

25歲,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年紀,李牧宜卻已經是見識多廣,大學畢業後毅然決然考了空服員,同時寫下她當空姐時服務台灣人的心路歷程,每篇500到1000字的文章,都是工作時有感的心情筆記,藉此,她要空姐發聲!述說空服員有的不隻是服務和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是在笑容背後隨時得放大感官的頂真專業。

 

李牧宜說,與其說見識廣、不如說深,空姐一職,不隻是看過很多風景、想法變開明,而內心挖深一點的過程才是讓自己成長很好的方式,無論是有工作經驗的前輩、或是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挫折,再再地累積她「不容犯錯的航空精神」。

 

「當你換上製服的那一刻,就必須把悲傷藏匿在面具之下,完成份內的任務。」貴為招考中唯一、唯二的應屆畢業生,李牧宜形容自己是個「草包」,受訓時考核遇到挫折當場就哭出來,讓長輩「看破手腳」,被她的同學一語道破「妳是來工作,不是來上學。」

 

除了大學沒有考好之外,沒受過多大的挫折,也沒有打過工,剛畢業的她,選擇了當空姐,踏上了磨練之路。

 

李牧宜說自己是安全牌出來的,所以當時要報考空姐要經過爸媽那一關,「我是用交換的,我要去做這一件事情,那你們的擔心是不希望我做一輩子,我"暫時"跟你們說,我訂下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內我會多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兩年之後,我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圖/李牧宜提供

 

「一位空服員的告白:服務陸客傷身,但服務台灣人卻"傷心"」

 

一篇標題名為〈服務大陸旅客是「傷身」,但服務台灣人卻是「傷心」〉的文章讓李牧宜引發網友熱議,甚至還被媒體肉搜指名道姓地出現在新聞標題上,因此,華航空姐李牧宜更有了「爆肝空姐」的封號。

 

關於台灣和大陸旅客之間的差異,李牧宜說,曾經以為自己最喜歡服務台灣客人,結果綜合自己與其他同事的經驗,「台灣客人」、「台灣團」卻是空服員最害怕的名詞。

 

李牧宜指出,大陸乘客於飛機上不受控,的確讓人不敢恭維,像是在機上大嗑堅果、削蘋果,也喜歡亂按服務鈴,甚至在起降時擅自解開安全帶,隻為拍攝窗外風景等等,常常讓空服員嗓子都喊啞了;不過意外的是,這些陸客卻在下機時,不吝給予極高的肯定,熱情地說道,「您們服務真是好呀!下次見了!」

 

「相較於大陸客像是個頑皮的小孩,但服務自家台灣客人,累的卻是心。」李牧宜坦言,台灣人除了有「花錢就是大爺」的心態,還一直需要被捧在手心,她透露,曾有乘客登機時不滿座位安排,竟大聲斥責,即使她蹲下來耐心解釋,對方仍覺得受辱,繼續大發脾氣;另外還有空服員主動協助客人搬行李,卻因為臉上沒有笑容被客訴。

 

「花錢買服務,不是買尊嚴」李牧宜說,台灣人普遍認為"有吵才有糖吃"的觀念,她質疑,把自悲化成字大,靠著謾罵、批評、急於罵人建立優越感的「玻璃心」讓空服員避之惶恐,她希望台灣人不必害怕被輕視,對空服員拿得出基本的尊重。。

 

如此敏感的對等比較,輿論一發不可收拾,牧宜眼下的觀察筆記成了媒體爆料,隨即,公司下達了可能停飛的指令、還得去上職業道德的訓練,讓牧宜趁勢遞出了辭呈。未滿3年,在簽了違約書的狀態下離開了華航,牧宜說「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個性,一但過度安逸的時候就不會想要再跳出這個圈圈,也有前輩跟我說,倘若飛來飛去習慣了,而且它的附加價值又很高,如果真的撐到3年,可能也不會想走。」兩年大限一到,順勢而為。

 

 

 

圖/李牧宜提供

 

這一件事情,丟給李牧宜很大的震撼彈,讓她時刻提醒自己,言行舉止不是想像中,要做甚麼就可以做,如果是在大公司,就得要去想到別人的感受、甚至高層的想法。

 

「我很幸運,當時開啟了寫作這一條路,所以也就做了這個決定。」

 

「如果我不當空服員,我也不知道我會寫東西。」新鮮人,大部分的人都對未來感到徬徨,李牧宜建議,不要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不一樣,很鼓勵大學生花一點時間多去嚐試、或去撞牆,去摸索自己想要甚麼。

 

從空姐、到記者,都跟牧宜大學四年讀的會計系毫無關聯,她說大學沒有考好,爸媽捨不得她重考再苦一次,就填了會計系,而高中就讀景美女中語言資優班的她,始終熱愛閱讀,她開玩笑地說,沉寂了四年,還繞了一大圈,回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圖/取自李牧宜個人臉書

 

2016/6/23在華航空服員集體罷工的現場,李牧宜頭綁罷工布條,手拿著寫字版,以記者的身分採訪著曾經共事的組員。現在的她,出了本書、又去當了記者,如此跳tone的職場經歷,在她亮麗的外表下,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在職場中,李牧宜體現了「蹲低,跳得更高。」的精神,學會了觀察、贏得了尊重。她分享在校園演講中,和同學們說,「在座的各位,你們都比我"大"很多,比起來,我很討厭以前的自己,在學時期總覺得自己有天龍人的思想,我屬於某一種人,跟大家不一樣。」

 

她進一步地說,曾經看在火車上看到一群移工,好幾度換車廂,雖然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他們說的話、甚至身上的味道就讓她很排斥。之後,擔任空服員期間,目睹到,那些移工來台灣那一些辛苦的過程,開始自我反省,新書裡的故事都是從觀察到的事情中,自我成長的一些省悟…看到這一些東西更可以證實,自己的眼界很小。「原來,我們都是在同一片土地努力生活的人,原來,我們並沒有麼不同。

 

李牧宜說,客艙就是個小社會,任何微小事情都值得成為可細細咀嚼的小故事。而種種飛行中的客艙經驗,教會了她許多。可以從她的文字裡,看故事、讀人性、觀人生,從機上到機下,每一個她所服務過的客人,接觸過的人,去過的地方,都讓她的生命有了累積與厚度。也得以窺見一個不一樣的空中世界。

文章來源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