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人生感悟

20歲就死去的他,用千瘡百孔的一生,告訴我們為什麼活著

  • alphaC

  • 03-01

 2013年8月21日,晴。

  在新疆博樂市,一個名叫程浩,

  年僅20歲的青年停止了呼吸。

  他的死去,在當地並未引起震動,

  卻在網絡上卻引起軒然大波。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後,

  數十萬網友自動轉發了消息,

  紛紛點蠟燭表示哀悼。

  李開複、蔣方舟、知乎創始人周源,

  對他的死感到無限惋惜。

  編劇東東槍甚至說:

  “跟他比起來,我們大多數人,

  都活得太輕薄了。”

 

 

 

  事情要從很早的時候說起,

  當初,有人在知乎上,

  發了一個帶有調侃口吻的問題:

  你覺得自己牛逼在哪里?

  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有嘩眾取寵的答案。

  而程浩第一句上來就是:

  “以上所有的回答都弱爆了,

  還是看看我的吧!”

 

 

 

  醫生斷定我活不過5歲,

  可就在幾分鍾之前,

  我還在淘寶給自己買20歲的禮物。”

  這個年輕人將自己的經曆,

  言簡意賅地貼在網絡上,

  瞬間就破了上萬的點讚。

  “我吃過豬都不吃的藥,

  紮過帶電流的針,

  練過神乎其神的氣功,

  甚至還在孤兒院住過…”

 

 

 

  “這二十年間,

  我的病危通知書,厚厚的一遝紙,

  老媽用十幾厘米的釘子釘在牆上,

  她說這樣有紀念意義。”

  可與他所描述的慘烈人生比起來,

  程浩文字里總帶著一種理性的戲謔,

  他調侃自己是,

  1993年,

  程浩出生於新疆一個普通家庭,

  起初,他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兩樣。

  最後整個身體完全不會動彈了。

  父母帶著他輾轉各地做檢查,

  但最後卻檢查不出個結果來。

  但都同樣在後面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父母四處求醫問藥,

  直到程浩三四歲都沒有確診。

  後來爺爺奶奶又折騰他學氣功,

  身體絲毫沒有好轉,

  父母便放棄了這種無意義的治療。

 

 

 

  程浩的父親是旅遊司機,

  常年奔波在外。

  母親為了照顧他,

  隻能做一些會計兼職。

  他沒辦法下地,沒辦法翻身,

  上學自然是不可能的,

  到了學齡,母親為他找來家庭教師,

  可對方教完拚音,就以身體為由辭職。

  在母親的指導下,程浩學會了認字,

  那時,他常在身邊帶一本《新華字典》,

  沒有同學,沒有夥伴,

  看書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

 

 

 

  整個童年都是孤寂的,

  輪椅將他和正常孩子隔離開來了。

  開始,母親還會帶他去公園,

  但他性子很要強,不喜歡異樣的目光。

  回到家里程浩嚎啕大哭,

  母親李哲就這樣一天天照顧著他,

  幫他翻身,帶他活動,給他喂飯。

  程浩的飯量很小,可每頓飯要吃一個小時,

  他的嘴無法完全張開,吞咽肌肉也萎縮了,

  如果喂急了,很容易嗆到。

  那時程浩可能還沒意識到,

  自己一輩子,都要這樣靠別人才能生存。

 

 

 

  6歲那年,父母給他生了一個小妹妹,

  可是他無法為妹妹做什麼,

  反倒是妹妹長大了要保護他。

  當時程浩的外婆說過一段,

  聽起來溫馨而又殘酷的話:

  就這麼著,妹妹從小就學著照顧哥哥,

  “她就是在外面買一根雪糕,

  也會剩一半給我帶回來。”

 

 

 

  9歲那一年,電腦剛出來,

  母親便給程浩買了一台。

  在那個撥號上網費用不低的年代,

  程浩已經可以聊天,在網上和別人下棋。

  但也正是這一年,

  他第一次收到了病危通知書。

  進入青春期後,程浩身體繼續惡化,

  似乎這具肉體根本沒有發育能力,

  他的髒器、肌肉完全不像是活人的。

  他實在是太脆弱了,

  一次輕微的咳嗽,都可能把血管嗆破。

  十二歲那年,一次胃出血差點要了他的命。

  送到醫院時,醫生說:

  “再這樣下去,他不是病死,會活活餓死。”

  但昏迷了三天三夜後,

  強有力的求生意誌,讓程浩回到人間。

  也正是從那之後,

  病危通知書也越攢越多。

  他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小,

  三四個月出一次門,多半是去醫院。

  每年他都會被死神造訪一次,

  有一次昏迷9天9夜,人中都黃了,

  可是他的求生意誌實在太強,

  昏迷之中仍舊叫著“媽媽”。

 

 

 

  隔三岔五收到病危通知書,

  很多人勸母親李哲放棄,

  這話傳到程浩耳朵里,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他也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了。

  那段時間,他開始沉迷網遊,

  用虛擬世界里的幻景逃避。

  母親小心翼翼地嗬護著他的尊嚴,

  對那些勸自己的人說:

  直到一個突然停電的雨夜,

  虛擬的世界忽然從程浩眼前消失了。

  那之後,他沉默了好幾天,

  最後對母親說:“媽,我還是更喜歡文字。”

 

 

 

  “我意識到,雖然不能去上學,

  但我擁有了大部分人,

  很難擁有的一樣東西,時間。”

  程浩用大量時間來看書,

  一開始也看那些青春校園小說,

  但很快,他的閱讀興趣就轉向了,

  嚴肅的文學和哲學、曆史。

  《1984》《胡適文選》《民主的細節》

  這樣的閱讀讓他擁有了比同齡人,

  更為成熟的智識。

  對於生命,他更早獲得了自己的體悟。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

  有時候,我也會問,

  為什麼上帝要選擇我來承受這一切,

  我隻能說,

  幸與不幸,都需要有人去承擔。”

  曾有人問他是否覺得命運對他不公,

  他卻在知乎上說:

  “命運嘛,休論公道!”

 

 

 

  或許是無數次的病危通知,

  已經讓他看淡了死亡,

  隨時都做好了離開的心理準備。

  在父母面前,他從來不避諱談死,

  甚至經常和母親用死亡來開玩笑。

  “既然事實已經成為事實,

  就應該正視它、面對它、接受它,

  而不是像鴕鳥把頭埋進沙子里,

  那樣一味地逃避它。

  世界是很殘酷的,

  它不會因為你有病,

  就把生活中的美好和歡樂送到你面前。

  而你要在一條鮮有人走的路上,

  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程浩不懼怕死亡,

  但是他懼怕毫無內容的人生。

  “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

  生命之可貴,亦在於其短暫。”

  所以他將自己的夢投注在寫作上,

  每天上午閱讀,下午寫作。

  可就是敲打鍵盤這麼一件小事,

  他的身體都無法配合他。

  他隻能靠鼠標,一個一個字母點擊,

  才能寫出一篇文章來。

  因為內心太好強,他不想麻煩別人,

  就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直到母親李哲辦完事回來才會翻身。

 

 

 

  他努力讀書,堅持寫作,

  並不是期待自己成為驚世之才。

  成為一個好作家,是他的夢想,

  但更重要的是,他說:

  因為我不想讓自己身上的傷痕,

  變得毫無意義。

  看著這些淤青,

  我就能想起曾經的日日夜夜,

  想起曾經的自己。若放棄寫作,

  則是對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比起死亡而言,

  令他感到毫無價值的人生,

  才是最最恐怖的。

 

 

 

  他的這份堅持,在2013年有了收獲。

  他的《昂著頭的藝術》刊發在,

  《全球商業經典》這本雜誌上。

  2700元的稿費,他給自己買個kindle,

  給爸爸媽媽買了禮物,

  還送了妹妹筆墨紙硯。

  而就是知乎的那條回答,

  刷新了網站的點讚紀錄,

  24小時就收獲了5000+讚。

  但真正牛逼的,

  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跡,

  而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一夜之間,他的粉絲漲到幾萬。

 

 

 

  跟我們這些常人比起來,

  程浩的人生顯得如此“干枯”,

  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遺憾。

  甚至從未用自己的雙腳,

  在這個世界上奔跑過。

  曾有一段時間,他愛看吸血鬼小說。

  他對母親李哲說:

  “你們不知道吸血鬼有多慘,

  他們看似長生不老,

  卻永遠停滯在一個時間點。”

  這就像是常年坐在輪椅上的程浩,

  當他幼年認識的人都長大了,

  可以開始各種各樣的人生了,

  他卻仍舊隻能坐在輪椅上。

  “那種感覺,就像所有人都在往前走,

  可我自己卻停留在生命的原點。”

 

 

 

  可即便如此,他有自己的尊嚴,

  他最不喜歡的事情,

  就是別人說他“身殘誌堅”“自強不息”。

  “我並不覺得我有什麼了不起,

  好好活著,不過是一個人的本分。

  難道一個人生了病,

  就該活得垂頭喪氣、萎靡不振嗎?”

  早年他寫過一篇小說,

  別人看了,評價說“太不容易了”。

  意思是說,他沒上過學,

  還能寫到這樣的水平,已是很不錯了。

  可程浩說:“我可以接受批評和鄙夷,

  唯獨不喜歡這樣的評價。”

  他隻願意聽到人們就作品本身做出評價,

  而不要扯到和作品之外的疾病上來。

  人家看了說這小子寫得真無趣,

  也不願意聽誰說太不容易了。”

 

 

 

  後來,程浩在知乎開設了專欄,

  用自己的文字,

  感動和溫暖了無數的網友。

  但其實在去知乎答題之前,

  他的身體便每況愈下,

  心髒衰竭、腎結石、腎積水、

  膽囊炎、肺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

  各種疾病纏身。

  他的左肺隻是一隻扁條,

  連呼吸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一次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那天他正在床上看書,母親要出去,

  分別前,他們還開了玩笑。

  可等到母親回來時,手機屏幕已經熄滅,

  李哲上前搖了搖程浩,又摸摸他的胸口,

  兒子已經停止了心跳…

  事後發現,可能是由於痰卡在喉嚨,

  最後阻斷了他的呼吸…

 

 

 

  就在程浩去世第二天,

  母親接到一個男孩哭著打來的電話:

  “阿姨,我真的對生活都絕望了,

  是程浩把我從病魔手里拉了回來,

  讓我對生活恢複了信心。

  我沒想到他竟然走在我前面。

  我心里真的特別特別難受,

  要不是他,我可能會走在他的前頭。”

  當時母親李哲不明白,

  兒子到底是如何在網上治愈大家的。

  而在整理程浩的遺物時,

  她發現了44萬字的電子稿,

  全都是兒子用鼠標,

  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

 

 

  那台電腦里,還存有程浩,

  太多未曾實現的夢想。

  比如一封《寫給未來的愛人》的信,

  里面沒有一個“情”或“愛”字,

  母親李哲讀了之後哽咽道:

  “如果真的有女孩看到,

  一定會非常感動…”

  電腦里還有一份2013年的計劃清單,

  這個隨時可能死去的年輕人,

  無時無刻不在規劃自己的人生:

  1. 閱讀10部關於西方哲學的著作

  2. 閱讀儒、墨、道、法等學派的主要著作

  3. 閱讀各類暢銷書50部

  4. 學習新概念英語全四冊

  5. 學習英語500小時(共1000小時)

  6. 寫下50份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7. 寫下50部短篇小說

  8. 寫下一部長篇小說

  他有太多的願望沒能實現,

  戀愛、學書法、繪畫、鋼琴,

  我們輕而易舉都可以做,

  但卻從來不去做的事,

  卻是他一生最大的奢望。

  程浩曾說:“也許這場疾病拯救了我,

  讓我比一般人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如果沒有得病,我或許會渾渾噩噩吧。”

  死前,程浩強烈要求捐獻眼角膜,

  但最終,現實又給他開了個玩笑,

  因為當地的醫療條件無法完成他的心願。

  不過,程浩對此大概也會說一句:

  命運如此,休論公道!

 

 

 

  程浩生前畫下的鮮豔的畫,一種濃烈的生命感

  在去世的4天前,

  曾有網友在知乎問他:

  “我們要忍受那麼多痛苦,

  那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對此,程浩寫下了一篇文章,

  名為《地獄在身後》:

  也許我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我們已經為夢想流下了太多淚水。

  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這條路上

  走得更遠,絕不回頭。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後。”

 

 

 

  凡人終有一死,

  肉體凡胎將化為塵泥,

  我們終會被虛無捕獲,

  在億萬年的浩瀚宇宙中,

  一個生命的消逝實在太微不足道,

  像是未曾來到過這個世界一樣。

  可是這微不足道的瞬間,

  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最沉重的事。

  無論如何,在有生之年,

  我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去尋找,

  屬於我們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無論它是什麼,無論它有多麼遙遠,

  最終我們能否將其牢牢攥在手中,

  都請拚盡全力,展開雙臂,向它奔跑,

  否則還未等死亡降臨,

  我們就已屈服在虛無腳下。

  而這,即是生之意義。

文章來源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