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職場法則

沒有野心只能一輩子當窮人 看富翁如何煉成

  • alphago

  • 04-21
有人認為,現在美國大約有500萬個家庭擁有100萬美元的財富,其中80%的人屬於第一代致富者。對這些人來說,富裕並不是擁有昂貴的轎車、別墅,而是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作保障,為此,理財專家認為,人們只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則,都可以挖掘出致富的潛能。他們歸納出了以下一些法則,或許對你有些啟示。1967年,北卡羅萊納州的拉爾夫兄弟決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籌款開一家雜貨店。他們聯繫了100個熟人,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各自買下了100股。30多年後,當初的雜貨店已變成了擁有1000多家連鎖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價格為每股109美元,當年投資者中的78位已當上了百萬富翁。1960年,漢托和喬吉娜從古巴來到美國時,身無分文。1966年他們大學畢業後做了記者。他們的致富策略就是節省每一分錢,由於銀行儲蓄是按複利計算的,所以夫婦倆每月按時去銀行存錢。他們的生活很節儉,打折商品是他們常買的東西,經常從報紙上剪折價券去買便宜東西,上班帶盒飯。幾年後,他們便把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直到1987年,他們拿出1250美元投到共同基金裡,8年後就成了百萬富翁。今天信用卡公司有五花八門的優惠辦法吸引新客戶。銀行又大力推銷房屋抵押貸款,一般人面對這類誘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代價是你欠下債務,須為債務支付利息。美國百萬富翁中70%全無債務,他們知道,每支付1美元利息,可用來投資的錢就少了1美元。因此,他們所買的房子一定是他們負擔得起而財力上仍綽綽有餘的。自己當老闆的人能成百萬富翁的機率,比工薪階層的機率要大4倍。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于雇主願意給多少,自己創業的人如果精明能幹,可以大展宏圖。要想財富長久,就要具備足夠的定力,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抱緊核心資產。微軟的比爾·蓋茨能夠多年蟬聯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於他能夠抗拒誘惑,不放棄微軟的大部分股權。任何投資者在走向致富之路時並不富有。這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合理地安排自己手中的資金,選准投資方向,如此則任何人都會有可能成為富翁的。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道理,不過,富豪們一定有辦法使自己安度投資的低潮。專家們發現,富豪們大多是玩撲克牌的高手。他們大多生活作息有規律,婚姻生活穩定、美滿。有志成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們的生活態度看齊。富豪的行為模式異于常人,常做出違反社會常規、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奧爾頓經常擾亂市場價格。一旦逮到機會,他便伺機向供應商殺價。所以供應商們都知道和沃爾瑪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當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夢。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美國人查理斯·卡爾森在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的發家史後寫了一本名叫《成為百萬富翁的八條真理》的書。卡爾森所總結的、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是: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他在書中說,在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這些理由都只是自己在找無關緊要的藉口。有人也許會說:“沒時間投資。”卡爾森說:“那你為什麼不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上?”第二步,制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舒服地退休。不論任何目標,一定要定個計劃,並且為了這個計劃全心全意地去努力。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基金上。“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第四步,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的,他們大多數隻投資一般的績優股,慢,但是低風險地斂財。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使投資成為自己的習慣。不論投資金額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2/3以上的人。第六步,堅持就是勝利。調查顯示,3/4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買一種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股票買進賣出資本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稅、交易費、券商傭金等,“交易次數多,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代理商致富。”第七步,把稅務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稅務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而應該把稅務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的投資理財工具,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著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很多人在學習理財時,最注重如何掌握投資的技巧:怎樣去將手上的資金去生利,怎樣在股票市場上去挑選合適的股票,怎樣利用基金等投資工具,怎樣投資房地產或生意,怎樣儘量省下稅金,怎樣為退休或遺產作最佳的安排等等。不錯,要有效地理財,必須瞭解各樣投資工具的特性,然後定下一個整體的計劃去實行,但有一樣比這些技巧更重要的,就是先有正確的理財心態。態度不對,即使有最好的理財方法,往往也是徒勞無功。自古以來,錢財的吸引力令人難以抵禦,試問誰不想銀行存款或資產淨值不斷直線上升?可是人的貪性,令人心永不知足,為了追求錢財物質,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家庭、健康、良知、甚至自己生命。上個世紀80年代華爾街投機專家,公開宣揚“貪是好的”言論,至上個世紀90年代股票市場長期上升,都令不少人對堆積財富如癡如醉,殊不知貪心卻正是理財的首忌。貪心除了導致財務上的虧損外,也危害個人身心健康與家庭生活。建議大家在反思一下自己對理財的心態,然後才花時間為自己財務做一個謹慎的規劃,去耐心地等候收成。到底富人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那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人們理財知識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一個令眾人驚訝的數字。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計算公式如下:1.4萬40=1.0281億。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只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人的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不妨在投資組合時分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很多人有一種誤解,以為單憑職場打拼無法快速致富,實際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某些職業的含金量越來越高,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權威,快速致富會很容易。另外如果在職場中能夠不斷晉升,相應的薪酬也會水漲船高。能夠為社會提供的產品越具有適用性、越具有獨特的知識技術含量,就越容易成功。從可口可樂到微軟,世界上成功的創富故事很多與專利有關。擁有一定的資金以後,在不同的投資市場進行套利性質的操作是實現快速致富的捷徑之一。前提是熟悉的投資市場越多越好,由於每一個投資市場其運行基本上都是漲漲跌跌的,所以白領熟悉的投資市場多,就容易抄到底部,資金也會因此而比較安全。白領應該不斷有意識地積累資源。在現代社會中要取得成功,是否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是很關鍵的,成功的營銷人員通常都是很注意培養人脈資源的,要成為一名專家他平時也必然要注意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廣義上的資源可以包括名氣、比較獨特的技術、資金、人際關係、物質儲備等。普通白領要快速致富,必須學會借。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借來幫助提早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借有時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借資金進行投機風險是很大的,只要注意控制風險,善於利用各種力量的人是較容易成功的。當機會來臨而個人難以把握時,應該採取與他人合作的形式來爭取贏利,千萬不要因為貪婪而拒絕合作或者輕易放棄機會。好的發財機會雖然有但是畢竟不會頻繁出現,應該珍惜每次機會。與大多數人一樣地工作一樣地思維,並且只有與普通人差不多的生活目標,長此以往再出色的人也會淪為平庸。能夠在關鍵時刻出奇制勝者,平時都是有心人,都是善於發現機會並且把握機會者。通過對全球巨富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往往是資本市場中的長袖善舞者。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是快速積累財富的訣竅之一。所以當面臨公司有上市的可能時,一定要把握住機會把公司做大做強。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