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

  • alphago

  • 04-22
不高興先生很不喜歡去英語班接小福氣放學,因為一起上英語課的家長,不是動輒開幾百萬的豪車,就是身上穿著上萬塊的皮草。 這讓他很有挫敗感,深深傷害了他的自尊。 他甚至對我咆哮:“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就別去湊那個熱鬧。” 誠然,孩子每年上英語班的學費不便宜,可這筆錢省下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一下跨越一個階層。 何況,孩子6歲之前是語言的敏感期,語言的學習就是要早接觸,多練習。 何況,相對於更多的貧富差異,教育還算是一件相對公平的事。 那麼,既然有能力,為什麼不去努力爭取一下。 我一不想攀比,二不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缺憾,只求盡力不留遺憾。 我理解不高興先生的敏感,因為他是從小被窮養大的孩子。 “窮”那個字,像如影隨行的詛咒,壓得他透不過氣。 這裡說的“窮養”,並不是單純的經濟上的匱乏。 事實上,不高興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家裡從不缺吃少穿,相反他家的經濟條件比一般的家庭都好,在學校裡也絕對不屬於經濟拮据的那一類。 但是,他的爸爸媽媽從來不捨得在他身上花一分多餘的錢。 他很有藝術天份,想學畫畫,父母不讓。 大一點,想學滑輪,父母也不讓。 再後來想學計算機,父母還是不讓。 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既耽誤時間,又浪費錢。美其名曰,男孩子要窮養。 窮養到什麼程度呢?連塊橡皮泥也沒給不高興先生買過。 他玩的都是同學帶到學校不要的,髒髒的,已經分不出顏色的那一種。 他拿著這樣的橡皮泥捏了惟妙惟肖的小人,他爸爸看到了,也會一巴掌呼過去,然後狠狠地把小人摔在地上。 如果你以為,小時候被窮養的男孩,長大了性格會更堅韌,更有擔當。 那我用切身體會告訴你,並沒有。 事實是,被窮養大的男孩,長大了就會成為窮爸爸 直到現在,不高興先生還是會把 “用錢來滿足自己的任何欲望”都看作一種罪惡,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連買瓶3塊錢的可樂,他都在心裡掙扎一下。 他從來不逛商場,因為那些價簽會刺傷他的眼睛。 他也沒有淘寶賬號,因為他害怕會忍不住,去買那些收藏在購物車裡的東西。 他會選擇和我結婚,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我不化妝,看起來會比較省錢。 現在無論我給小福氣買什麼玩具,他都要先拿過去玩一下才過癮。 在他眼裡,小福氣擁有這麼多玩具,簡直奢侈得令人髮指。 還有一個被窮養的例子,是我弟弟。 弟弟26歲,是傳說中“任何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到的地方都是他鄉”的骨灰級宅男。 弟弟變成這樣,看起來是他自己的問題,但有次趁父母不在家,我跟弟弟聊起他的成長經歷後才發現,他之所以變成這樣,根本的一點也是因為“窮”。 他說,在中學的時候,同齡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會把興趣愛好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女生喜歡漂亮的衣服,男生則追求新款的電子產品。 只有他,終年穿一身校服,背一隻不知哪家親戚孩子不要了的舊的牛仔書包。 加之人長的胖,打扮的又挫,手裡更是一分錢零花錢沒有,就算有人想約他出去玩,也只好作罷。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終於成功地受到了同學的排擠,變成了班級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物,只能天天跟與虛擬的遊戲人物玩。 就這樣,他還不敢玩大型網遊,因為要花錢。 他也去實習過,拿過工資,但也改變不了他“窮”的狀態,因為工資卡始終在我媽手裡,想花一分錢都要報備。 過度地苛刻男孩,盤剝他童年的快樂,你的出發點也許是為了培養他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實際卻為他烙上了一輩子都抹不去的窮酸氣。 而且,經濟拮据還會使人變得渺小,卑賤和貪婪,會扭曲他的性格,使他從一個庸俗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對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錙銖必較。 既然窮養的男孩不快樂,那麼那些窮養男孩的父母呢? 據我所知,過得也不怎麼好。 對孩子都能這麼摳,對自己就更下得去手。 我爸媽就是那種常年吃剩菜剩飯,不捨得買一件新衣服的父母代表。 不高興先生的父母,也是力求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覺得被自己窮養長大的孩子,根本沒有賺錢的能力,所以更是捂緊了手上的每一分錢。 不僅如此,即使我們給他們買了什麼東西,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花了多少錢?”“是不是買貴了?”“這東西有沒有用”…… 明明孩子很愛他們,他們卻永遠都高興不起來。 窮養男孩的父母和被窮養的男孩,都過得這麼慘,第三代也好不到哪兒去。 最近,小福氣愛上了吃車厘子。 車厘子本身不便宜,而3J級品相好的一斤也沒多少個,而小福氣一天吃一斤根本不在話下。 雖然已經提前做好功課,告訴我的母后大人,是打折才買的。 但她對於買這麼貴的水果給孩子吃,還是有諸多的不滿。 “太貴了,這東西有什麼好吃?”“死貴的,吃了能身上多塊肉嗎?” …… 小福氣一邊吃,一邊細心觀察我媽媽的反應。 後來有次帶小福氣去超市,他看到車厘子的價簽,突然對我說了句,“媽媽車厘子太貴了,我不吃了。” 我聽了心裡一酸,一股“孩子連水果都吃不起”的悲涼地竄出來,悲從中起。 我對他說: “車厘子是不便宜,但如果你喜歡吃,還是可以吃啊!你想吃又嫌貴的話,我們可以拿別的東西來換。比如,少買一件玩具或者每天晚上幫媽媽踩背來賺錢。你賺到錢再去買車厘子。” 小福氣認可我的建議,我也減少了買車厘子的頻率,並且每次吃之前都讓他主動先分享給家裡其他的人。  其實,當我們談論錢的時候,更多的我們是在談論我們的尊嚴。 比如,我也很想有很多的錢,那樣我就可以自己帶孩子,不用我媽再為我勞心勞力,也避免產生各種矛盾。 有了錢,也可以不用再害怕生離死別,空氣不好就飛到海邊的城市,生了病就請全世界最頂級的醫生幫助會診。 可是,我的現狀是沒錢,能力也有限,甚至可能窮其一生,也不能讓小福氣過上優渥的生活。 但至少,我可以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給他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和教育環境,讓他既懂得賺錢的艱辛,又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要什麼給什麼”的習慣,也不想對孩子故意苛刻,把那個“窮”字從小就刻在他的腦門上。 我希望我的孩子知道,車厘子好吃,蘋果也不錯。 選擇哪一個,是因為自己喜歡,而不是因為其中的一個比較便宜。 不過,想自己的孩子不被窮養,不能通過克扣自己的方式,唯一的可行的路,是自己努力賺錢。 而當我們為了某個目標,努力追求錢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努力追求人生更多的選擇,以及更大的自由。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