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歷史文化

歐洲人很費解:為何中國總能在戰亂後實現統一 而歐洲卻無法做到

  • alphaP

  • 05-08

14941451338681.jpg

文章: 他年我若為青帝 


早在之前就有外媒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的統計:自始皇帝嬴政滅六國實現統一以來,中國歷史上大約有一大半的時間處於大統一的狀態,而反觀歐洲呢,從屋大維·奧古斯都建立羅馬帝國開始,約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出於分裂狀態;很多朋友不禁要問了:這是為什麼呢?


說先來看他的本質,中國和歐洲所存在的意義,一個本質上就是國家,而一個僅僅隻是大洲,要說沒可比性吧,他還真的有。何出此言呢?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春秋戰國開始的諸侯割據形勢一直延續至今的話,那中國大陸不就像歐洲一樣,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了嗎?

14941449117010.jpg

再來看現今的歐洲,恰恰和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代一樣群雄割據,雖然拿偉大的軍事家破侖也曾想要打破這種局面,但這種用武力換來的統一,經不起歲月的洗禮,終究還是會被打回原形。


於是乎西方人便很費解:為什麼跟歐洲大陸面積差不多大的中國都能實現統一,而歐洲卻總是四分五裂?


首先要給大家說明下,歐洲面積和中國差不多的問題?僅僅俄羅斯一國的領土面積就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確確實實是屬於歐洲國家這沒問題,但大家不要忽視俄羅斯的絕大部分領土其實是屬於亞洲的。這樣算來的話歐洲的實際面積大約1016萬平方公里。


歐洲人眼中的自身優勢:

14941449111776.jpg

與我國歷史上大規模農民武裝起義相比來看,歐洲歷史上農民起義不僅規模不大而且次數也是屈指可數,比如1524年歐洲的閔採爾農民起義,其規模隻有三四萬人,還不如現在的一場示威遊行,跟大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相比的話還真是無法相提並論。


同樣,無論是秦朝的陳勝吳廣揭竿起義、隋朝的農民武裝起義還是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都掀起了巨大波瀾,造成了嚴重的會社的動蕩;而歐洲的閔採爾起義,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是最終以帝國軍以傷2人亡4人為代價被平定。這能叫武裝起義嗎?這也就能從側面看出,歐洲的農民起義軍根本無法與正規軍抗衡,更無法造成分裂割據。也就是說不是他們不想把事情鬧大,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早在公元前510年,歐洲便開始了統一的嘗試。但可惜,都以失敗告終了。

14941449124296.jpg

而在反觀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大規模戰爭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但最終還是會回歸一統。於是歐洲的專家便開始分析中國的優勢:諸如有統一的民族啊、文化啊,地理位置優勢等等。


但從整體來看其實歐洲專家們的概括的並不完全準確,統一的語言文字是有秦始皇統一後才開始逐步實現的,至於人數最多的漢民族,那更是漢朝才誕生的局面。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總是能讓中國完成統一呢?說的接地氣一點:其本質是大一統思想。

14941449122387.jpg

首先要大一統思想並不是秦始皇時期才誕生的,早在《春秋經》中就曾寫道:「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解釋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所以,統一六國不僅僅是始皇帝的夙願,換成齊楚燕韓趙魏的任意一國,隻要具備相應的實力,他們也會像秦始皇一樣要統一六國。那麼現在我們再來看農民起義的這個問題。我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的確不少,朝代更替也相當頻繁。但有本質上一點最重要的,那就是無論是誰做到了皇帝這個位置,都有一個統一的夢,無論是明君、昏君亦是如此。

14941449131081.jpg

宋徽宗應該不少朋友都知道,他可謂是昏君的代言人。但就連他也時刻想著要收復幽雲十六州,「混一寰宇」。就連被漢化的匈奴人劉淵都要在詔書中感慨:「四方略定,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


也正因如此,我國在遭遇名族內亂或蠻夷入侵而導致分裂之後,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重新恢復一統的局面,而歐洲則截然相反。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隨機問一個歐洲人:你贊同你的家鄉獨立嗎?或許會得到兩種不同答案。但如果問一個中國人,隻有一種回答:「喂,妖妖靈嗎這裡有人裝逼」。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