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真正會生活的人,一生都在做減法

  • alphago

  • 08-16

走在大馬路上,經常聽到人說「快點快點」,幾乎聽不到有人說「慢下來」。

阿谷君曾經看過作家麥家寫的一篇文章《請走慢一點,等等身後的靈魂》:

當代人精於圖謀,卻疏於思考,很多問題我們是不問的,因為生活節奏太快,沒時間去問。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往前沖,以為前面有很多好東西在等著我們,其實很多好東西是在我們身後。

我們拼命地去追趕前面的東西,一直在給自己的生活做加法。

我們不停地往前沖,往往使生活和工作都丟失。而真正會生活的人,其實應該學會做減法。

只做加法的人生是很悲哀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要學會勇於看淡成敗,勇於讓自己慢下來,這是讓自己的心做減法。

減去多餘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

學會做減法,才能輕裝上陣,更好地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欲望做減法,會活得更快樂

曾經看過一部德國電影《敲開天堂的門》,這是一部很荒誕又不失真實,黑色幽默裡又帶著溫情,它講訴了兩個性格迥異、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馬丁和魯迪。他們意外得到了黑幫老大的100萬美金,於是決定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放飛一下自我,去做一些還沒來得及做的事。

有一天,他們決定互相把最想要完成的心願都寫下來:

死前去看海;

給媽媽買一輛車,因為媽媽有一次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很羡慕的看到一個明星給他的媽媽買了一輛車;

跟兩個女人睡覺。

他們的願望變得如此真切又接地氣,他們沒有喪心病狂,也沒有驚天動地。他們本來以為自己會有很多很多心願的,結果等開始寫才發現,原來自己根本就沒什麼心願。

最後的最後,馬丁和魯迪他們拎著酒瓶,來到了海邊,他們終於聞到了大海的味道。沙灘,海浪,而馬丁倒在了一旁……只是,這一次身邊的魯迪卻靜靜地坐在倒下的馬丁身邊,是啊,他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手忙腳亂地去救人了。

因為,他知道,他們都實現了最後的願望。他們不再強求再多活一秒。此時此刻,他們看到了大海,在海邊敲開了天堂的門。

在生命的最終時刻,他們是如此的渺小,但是卻又如此的滿足。他們到頭來才發現,原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麼簡單,原來曾經的自己一直誤以為想要的有很多。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在不斷地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我們以為需要很多很多東西,忘了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很少很少。

就像海明威所說: 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我們常常誤以為人生是一個做加法的過程,然而實際上人生應該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學會減去不合理的欲望,學會減去負能量的情緒,學會減去無關的枷鎖。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工作中善於做減法,會更高效

高昂的房價壓在現代都市中的人身上,使得我們不得不進入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停地去追求更多的時間。

我們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工作、生活、社交……事情繁雜,縱使有千頭萬緒,卻也無處下手。

我們總想擁有更多的時間,總想追求更多的價值,而我們身心卻逐漸進入了一種焦慮的狀態。我們像背著沉重的負擔,無法自如地前行。

這個時候的你,更應該在工作中學會做減法。

一支筆,一張紙,給自己5分鐘。

整理自己思緒的過程也是將自己大腦清空的過程,放下那讓你忐忑不安的事情,放下那讓你惶恐的項目,放下讓你不安的未來。就這一秒,什麼都不用想,清空自己的腦袋。

然後, 給自己5分鐘,寫下令人不安的事情。給自己做完減法,清空腦袋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裡像卸下了一箱沉重的貨物。

學會做減法,學會讓自己專注於自己最在乎的事情,而非做到面面俱到。

正如李歐梵老師曾在《人文六講》中說道:

做日常公事應該越快越好,譬如每天必須打開電腦檢查郵件,或寫公文報告,我盡可能在一天工作快結束時才做,用有限的時間把它處理掉(當然寫私人信不在此列)。

所謂效率,並不是凡事都做得快,而是知道如何善用時間。

所謂減法,並不是不去做事,而是知道如何把最重要的時間用在最值得的事情上。

學會做減法,清理頭緒,列出規劃,才能更高地提高效率。

在人際交往中做減法,才能收穫真正的友誼

小時候,特別喜歡看《三國》,那時候總是羡慕能力最強的呂布。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但是卻發現稱為武聖的並不是呂布,而是關羽。後來才知道原來關羽是一個會在人際交往中做減法的人。

天下之大,並不是人人都來結交。

而呂布則是天下之大,人人都可做朋友,誰勢力大就結交誰。

呂布的行為放在現在的社會中也是一種令人不堪重負的加法,誰都是你的朋友,但是到最後,誰都不是你真正的朋友。

最近,微信增加了一個新動能,查看微信裡不常聯繫的朋友。此項功能一出,才發現無數的所謂的「朋友」早已沉寂在我微信圈。

國外有個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說的是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你翻下你的微信連絡人,肯定遠遠不止150人吧?

我們總以為朋友越多越好,很多時候卻忽視了其中真正的朋友。相識滿天下,知交能幾人?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這其實才是一種正確地對待朋友的方式。

所以,給你的「朋友圈」做做減法吧,這樣你才會發現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人是誰。

善於給生活做減法,人生會更富足

1845年,美國學者梭羅跑到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的時間。

他說: 「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俐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他認為生活應該過得簡單一點:

人生存的必需品應該主要考慮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這四大類。如果再配上幾件工具,如一把刀、一柄斧頭、一把鐵鍬和一輛手推車等,就可以過日子了。對於好學之士,添一盞燈、一些文具,再加上幾本書,便是一種奢侈和舒適了。這正是他所宣導的簡樸、獨立、寬宏和信任的生活。

除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其他的基本是由於欲望所致。

在隱居的這段時間裡,梭羅的物質生活過得簡單無比,但在精神上卻異常充實富足。

梭羅是善於給生活做減法的人,並且在給生活做減法的同時,他們卻為自己的精神做了加法。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感覺自己在被生活牽著走。其實是我們一直給生活做加法,我們以為我們給生活加的東西越多,我們就得到的越多。但其實不然,想要得越多,往往最後得到的卻越少。

反而當你給生活做減法的時候,卻會發現得到的東西更多。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吧,你會驚喜地發現你的生活反而變得更豐富了。

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找一找,做做加法,注意不要累己累人。

覺得累了就休息一下,理一理,做做減法,要求不要急於求成。

你可能還想看:

人最重要的三種能力,通過讀書都能實現

劉若英:一生充實而舒心,孤獨卻得體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