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人際關係

受不了同事?教你這「10個絕招」對付奧同事!

  • Alma

  • 11-04

你本來就不需要喜歡所有同事!因為在工作場合中,“能共事”原本就比“交朋友”重要。

身為快樂工作人,你和同事關系如何呢?

怎麼和個性不對盤的夥伴共事?

個性不合很正常,但不要搜集他人評價來取暖,會影響專業判斷

不用因此感到太困擾,因為你本來就不需要喜歡所有同事!

在工作場合中,“能共事”原本就比“交朋友”重要。個性不合的原因,不見得是對方為人差,而是做事方法和思維邏輯不同。盡量就事論事,不要對人下論斷,才不會造成心結。

值得注意的是,愈不喜歡的同事,愈該避免讓自己有更討厭他的機會。像是到處搜集旁人對他的評價藉此取暖、去探聽他的八卦或私領域,都容易讓主觀情緒膨脹,更無法理性思考,反而會影響專業判斷。

同事常邀我參加工作以外的聚餐和團購,可以不理嗎?

聚餐可增進感情,即使不想每次參加,還是建議偶一為之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深化不在上班時,而在下班後。多參與聚餐、團購等私下交流,才能快速拉近彼此距離。

如果真的對此感到困擾,不妨訂出個人原則,坦誠以告。例如一開始就明講“我每個月的聚餐上限是1,000元”或“我隻團購吃的,所以生活用品可以跳過我”,多數人都可理解。反倒是默不吭聲、沒有理由的不配合,會令同事覺得掃興又莫名其妙。

不過,建議你還是要偶一為之,10次邀約至少參加1次。否則一旦因此被孤立,帶來的困擾更多。

就是有人愛爭功諉過,好頭痛!

初期就要劃分負責範圍,過程紀錄要留底

想對付這類缺乏貢獻、接受表揚卻跑第一的小人,可以依照他爭功的強度來回應。

●對付見縫插針,遇苦差事就落跑的同事:如果他的“爭功”並非完全不參與,而是避開麻煩作業、隻做簡單事的話,不妨主動作球給他!可以反守為攻,明確、公開地劃出每人該負責的範疇,並說明原則,運用群體壓力讓他無法拒絕,萬一出錯或沒做好,也無法規避責任。

●對付不隻一次爭功的同事:既然知道對方習慣,最好凡事想得比他更周到。經手專案,初期就要列出團隊成員的具體角色、細部分工,回報給主管留底。事關重要進度的email或會議紀錄也要留存,以便日後產生爭議時做為證據。另外,你提出的任何新點子,最好都直接和主管溝通,一來可讓主管清楚想法從何而來,二來可避免想法事先被剽竊。

●對付惡行惡狀“有目共睹”的同事: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他習慣爭功,你更該反其道而行,把光環和大家分享。碰到自己接受表揚時,務必一一點名相關成員,歸功給大家,建立盟友關系。久而久之,獨善其身的小人,必然敵不過團隊口徑一致的力量。

不同部門又來亂,怎麼溝通才不得“內傷”?

思考“共好”;與其維持表面和諧,不如表達部門立場再來協調

《有效溝通》書中指出,想和跨部門同事溝通,首要準備是讓自己“聽懂對方的語言”,畢竟各部門的目標、規則、觀點和期待都不同。每次討論前,不妨先問自己:“如果這麼做,對方的業績也會提升嗎?”多思考如何“共好”,可以有效提高共識達成度。

其次,不要害怕衝突。與其維持表面和諧,不如以溫和但堅定的方式,說出自己部門的立場,再相互協調。台面上保持沉默,卻在台面下不斷抱怨,是最差的做法,不僅問題無法獲得解決,導致部門權益受損,也不利於個人品牌與專業。

最後,是“多提選項”與“保持幽默感”。一次提出3~5個解決方案,可以讓其他部門有較大的選擇彈性,也有助於在不失顏面的前提下轉換立場。幽默感更是必備潤滑劑,懂得自嘲和適時為對方創造台階下,自然能減少破局的機率。

組織里“山頭林立”,一定要加入嗎?

先廣泛建立人脈,再視需要結盟

要觀察的第一件事是:這些小圈圈是因為“情感面”還是“工作面”所形成。

前者可能是同事氣味相投、彼此有共通興趣,你可以透過找到共同話題來破冰;如果是後者,代表他們可能負責同一個專案,或彼此業務屬於上下遊,假使和你的職務相關,最好想辦法主動融入。

對新人來說,先廣泛建立人脈,要比太快被歸類為特定小圈圈的一員好。一旦被貼上屬於某個團體的標簽,固然多了歸屬感和同伴相挺,但也可能因此排除掉其他關系和人脈拓展,甚至做任何事都會先被冠上這個小團體的固有印象。

至於能不能始終都不加入任何小圈圈?《人搞定,什麼都對了!》書中建議,人類本來就有結盟的本能,如果不想屬於任何團體,就得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被利用價值”,讓所有派系都想爭取你,才能保持中立,也是一條可行、但非常辛苦的路。

而當組織花在小圈圈彼此內耗的時間太多,甚至影響生產力時,你就該好好思考要待多久了!

有同事來找我講八卦,不聽好像說不過去?

最好轉移話題,盡量不聽、也不發表評論

那些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對工作沒有好處,既會影響個人心情,也讓自己跟著成為謠言中繼站之一。如果你不希望別人在你背後說長道短,你也不應該如此做。

《讀者文摘》雜誌(Reader's Digest)指出,當同事想詢問其他人的八卦,你隻需要回應“是喔?”然後不著邊際的轉換話題,像是“哎呀,我今天5點前要完成工作”,趕快離開當下情境。一旦你選擇不回應,八卦者也會自討沒趣,時間久了,自然會贏得其他同事的信任與尊重。

《富比士》雜誌(Forbes)則提醒,雖然八卦是人性,但加入八卦圈,可能損害你的專業,因為這顯示你無法自我控製。“你的目標應該是在職場上盡可能多建立盟軍,而不是傳遞他人八卦,”個人品牌專家蕭貝爾(Dan Schawbel)表示。

《一出社會就該懂的職場微社交》書中指出,如果已經無法回避八卦同事,可以在當下做兩件事:①把焦點轉移到他身上,例如反問“聽說你上周提的案子很成功?”往往效果不錯,畢竟沒有人會排斥談話的重點是自己。②聽完後,讓八卦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傳播,也不要在當下做出評論,因為你很難預測對方將如何轉述你的話。

“瑜亮情結”怎麼解?

視為自我督促的動力,一起打贏外部對手

“瑜亮情結”之所以難解,因為除了當事人的心理感受外,有時老板也會刻意營造內部競爭的氛圍,讓情況更加白熱化。不過,如果換個角度想,跑道上是專心望向眼前目標奔馳,還是邊跑邊轉頭、在意其他選手的進度更容易成功?答案就很明確了。

碰到表現旗鼓相當的同事,最好的做法,是將他視為自我督促的動力。如果對方態度惡劣、競爭意識高,可以有效激起戰鬥意誌,透過期許自己“絕對不能輸給那家夥”,邁開更大步伐,加速前進。

但如果並非“你死我活”的戰局,大可升格為保持風度的“君子之爭”。畢竟共同目標應是對外作戰,打贏外部對手,而不是顧著向內看,糾結於茶壺中的風暴。

把眼光放遠,也有助於打開視角,超脫當下情境。人生若真要計較和比較,又何止在眼前這個人或工作這個面向?更重要的是,當其他人發現你跟某人有“瑜亮之爭”時,未必會因此站在你這邊,反而會留給別人操弄的縫隙,甚至走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同事對我有意思,怎麼保持距離、然後繼續共事?

不用主動攤牌,若有困擾可私下報備主管

如果朝夕相處的同事似乎對你產生感情,不建議主動說破。一來很難確定究竟是他“暗戀”還是你“自戀”,二來是攤牌後隻會徒增尷尬,兩人都很難若無其事地繼續工作。

假使你已經心有所屬,不妨間接表態,例如擺出和另一半的合照、請另一半來接你下班、主動在閑聊時提起心儀對象等。不要刻意回避對方,唯有營造出“不是特別針對他”的感覺,對方才能自然回到同事應有的位置。

如果對方已開始猛烈追求,務必第一時間挑選適當機會,溫和、冷靜表明立場。若已對你造成困擾,建議可私下和直屬主管報備,以“不希望影響到工作表現”為由,請主管代為協調工作,或安排更換合作夥伴。

初到新環境,菜鳥要怎麼融入團體?

第一次自我介紹是關鍵,記得發群組信件建立存在感

過度裝熟、亂開玩笑、急於表現等行為,最好都先緩一緩。態度友善,適時回應並加入大家的談話,才是基本禮節。

長年指導新進員工的三商美邦人壽處經理邱瓊慧建議,新人務必要好好準備報到當天的“部門自我介紹”,幫助大家對你建立正面印象。

回到座位後,一定要主動向附近同事打招呼,再做一次簡短、輕鬆的自我介紹。也要記得發封群組信,提供自己的信箱、手機、公司分機等聯絡資訊,做為正式上班的開始。

這些動作能幫你建立“存在感”,日後有問題請教同事時,也較好開口。但邱瓊慧也提醒,注意禮貌是一回事,四處“拜碼頭”送禮請客就大可不必了,如果沒有適當理由,容易引起揣測或防備,反而得不償失。

竟然被很混的老鳥看扁,心里實在不太爽!

提醒自己不要變成那樣,也可以思考他說的是否為真

建議你先厘清問題:“我為何那麼在意他的看法?”如果他是主管,無論看起來再混,能爬上這個位置,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果他隻是同事,那就不必太在意了。

“說得現實一點,你可以直接把辦公室里分成‘老板’和‘非老板’這兩種人,”企管講師謝文憲直言,除非犯下大錯,否則後者對你的觀感並不會產生實質影響。

但如果老鳥的態度已經確實影響工作情緒,又該如何調適?謝文憲建議兩種做法:

●換個角度,將老鳥視為“可遇不可求”的負面教材。假設他已經來了10年、薪水比自己多一點、職稱高一級,那應該開心。因為他很可能已經到達職涯高峰,未來超越他應是指日可待。不妨牢牢記住他現在的模樣,提醒自己未來絕對不能變成這種老鳥。

●如果老鳥經常反覆提及你的某項缺點,其實是一個警訊。因為在職場聽到真心話的機會屈指可數,與其想著“關你什麼事”,不如去思考他說的是不是事實。

即便無法對批評心懷感激,也要想辦法藉此學習“自省”。如此一來,那些被酸、被痛罵、被白眼的經曆才算值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