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職場法則

有遠見的人,更懂得讓別人賺錢!

  • 04-16

各位書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開始共讀《小島經濟學》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本書的第1頁—32頁。

 

在閱讀這兩章的過程中,我們會明白工具對生產力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儲蓄和借貸的價值。

 

 

正如本書的名字,所有的故事都從一個位於熱帶的小島上開始。

 

艾伯、貝克和查理,他們三個人就生活在這個小島上,這里生活非常艱苦,食物種類也極少,菜單上只有一道菜:魚。

 

這里的每一條魚都很大,剛好夠一個人吃一天。因為沒有先進的捕魚工具,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條魚,所以捕魚成了小島經濟的全部。他們每天的活動就是醒來、捕魚、吃魚、睡覺。

 

除了捕魚,艾伯還想做點別的事情。他想做幾件更好、更時尚的棕櫚葉衣服;他想要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當然,他還想執導幾部故事片。

 

但他每天淨忙著捕魚糊口,這些夢想又如何成真呢?

 

他想到了捕魚器,有了這個新裝置,他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捕到更多的魚了。

 

第二天,當貝克和查理都在捕魚的時候,艾伯忍著饑餓和有可能失敗的風險,開始找材料來織漁網。一天結束後,他終於有了自己的漁網。

 

我們可以這樣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機器和工具都不複存在,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毫無疑問,那樣的生活肯定是十分艱苦的。

 

沒有了播種機、收割機,我們只能依靠雙手去播種和采集,生活的全部內容就隻剩下永無休止的勞作。

 

沒有了汽車、飛機,我們只能依靠雙腳去旅行,世界對我們來說處處都是天涯。所以說,工具的發明和使用是我們提高生產力的重要一步。

 

對於我們個人的一個啟示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有助於提高自己生產率的工具上,我們不應該吝於投資。

 

比如買一個配置更高、運行更快的電腦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速度,購買更好的寬帶服務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等等。

 

利用工具提高單位時間內的生產效率, 我們才會擁有更多的剩餘和積累。

 

第二天,艾伯拿著漁網朝海浪衝去,幾分鍾後,他很快捕到了一條魚。在接下來的一小時里,艾伯又捕到了第二條魚。

 

也正是從這樣一個簡單的行動開始,這座小島上的經濟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艾伯用漁網提高了生產力,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做別的事情。

 

而親眼見證了艾伯輕鬆捕魚全過程的貝克和查理,則央求他與自己分享新發明的捕魚器。

 

艾伯擔心他們把漁網弄破了或者不想歸還自己,拒絕了兩人的要求。

 

貝克提出了另外一個提議:“我們編織漁網時,你把富餘的魚借給我們吃,那樣我們織網時就不用挨餓了。等我們捕到多餘的魚時,再把魚如數還給你。”

 

艾伯還是不放心,“如果我把魚借給你們,怎麼保證你們不會躺在沙灘上一整天都不干活呢?即使你們織出自己的網來,也許還不好用呢。如果那樣,你們就永遠無法還我魚了,而我失去了自己的儲蓄,一無所有了!”

 

查理和貝克想到了另一個辦法:艾伯借給他們一條魚,他們歸還兩條。

 

面對這百分之百的利潤,艾伯動心了。

 

 

 

 

有些人也許會認為,艾伯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剝削他的兩位鄰居。的確,艾伯不需要工作就獲得了利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勞而獲。

 

他的利潤是對他所承擔風險的補償,而且,他獲利的能力並未阻礙兩位同伴的發展。

 

因為艾伯想用自己的儲蓄創造利潤,貝克和查理才有機會編織自己的漁網。如果成功了,他們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必再挨餓。但如果失敗了,他們就無法償還貸款,那麼承受損失的人就是艾伯了。

 

所以實際情況是,只有借款人受益了,貸款人才會受益。

 

漁網的發明,讓艾伯願意並且有能力把多餘的魚借給別人,因此,貝克和查理也擁有了自己的漁網。

 

現在大家都有漁網可用了,小島上的整體捕魚能力便從每天三條魚提高到每天六條魚,經濟增長翻番,前景更加光明。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實用或有趣的話,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原文出處:健康生活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