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職場能量
  3. 職場法則

你得和聰明人打交道

  • alphago

  • 04-22
讓你無法忍受的, 不是別人的智商, 而是你的心魔。 我有位朋友年後跳槽到一家新公司,薪資雖然翻了兩番,可她卻很不開心。 她從前的公司是一家小國企,辦公室的中老年同事對電腦的操作,大多僅限於開機看電視劇刷淘寶,作為辦公室屈指可數的年輕人,她簡直是如同天才一般的存在。 可是到了新公司之後,卻幾乎發生了逆轉。 人家輕車熟路操作著的軟件對於她像是天書,會議上的很多內容,她常常聽不懂,就連午餐時間別人默契的笑點,她也不知所以。 作為部門唯一一個非985院校出身的本科生,她暗歎自己好運的同時又覺得無比心虛,長歎一聲說: “我現在都開始懷疑自己當初跳槽是不是錯了,我也想跟大家好好相處,可是總覺得自己好笨,跟那些名校畢業的研究生智商不在一條水平線,怎麼強融?” 我們常常對“比自己聰明”的人有莫名其妙的複雜情感,一方面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另一方面卻又因嫉妒心和挫敗感而想要逃開。 可無論是厚著臉皮假裝自來熟,還是乾脆縮回殼裡扮高冷,都既解決不了問題,也挽回不了自信。 如何跟比自己聰明的人溝通,也是一門學問。 我還是個職場小透明的時候,有次鼓起勇氣跟一位公司大牛請教數據分析的難題,他聽完我語無倫次地敘述完,只抬頭看了我一眼,皺皺眉:“這個簡單,做個pivot就行了”,然後就繼續埋頭處理手頭的工作。 那時我剛剛入職一周,根本就不知道pivot就是數據透視表,毫無頭緒不知道從何做起,看到對方態度冷冷的,不好意思再問,玻璃心碎了一地。 我只好選擇最費時費力的方法手動編輯數據,晚上忍不住跟朋友吐槽,又喪氣又傷心,覺得自己好笨,又覺得跟聰明的前輩們打交道很難。 她在電話那頭笑著反問我,別人又不是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不知道你就說啊,明明就是菜鳥,還偏偏自帶偶像包袱。 第二天我在茶水間遇到這位前輩,鼓起勇氣上前問他,你昨天說的那個pivot是什麼啊?我不知道怎麼做。 反倒是他有點懊惱地拍了拍腦門跟我解釋道:“昨天太忙了,都忘了你是新人。”他詳細地給我解釋了數據透視表的用法,並幫我做好了一個模版供拆解研究。 梁歡在《我說的不一定對》中寫道: 與人溝通的態度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高傲,不卑不亢和謙卑,但在很多人的眼裡,不卑不亢也要被劃分到高傲這一類裡。在他們看來,溝通只有兩種態度,如果你不能謙卑的待他,他就認定你是高傲的。 在很多時候,所謂的“高傲”和“優越感”都是我們為對方強加的罪名。 或許別人只是忙,或者只是習慣了某種講話方式,並不針對某個人。 可我們往往在瞭解一個人之前就先下了定論,從而得出“聰明人都不好相處”和“智商高有什麼了不起”的偏狹結論。 擺正心態,調整情緒,才能保證溝通的起點。 《優勢談判》一書中,將人溝通偏好策略的分為以下四種: 時間導向型:對進程中對時間的推進極其敏感,傾向於時間邏輯串聯的溝通,比如“週一-週三-週五” 關係導向型:對進程中人物的關係更感興趣,理想的溝通類型是可以促進雙方關係的,說正事之前先拉家常的人,大多屬於這一類型。 任務導向型:最關心“我需要做什麼”和“現在到了哪個階段”,對整個進程的發展興趣不大 細節導向型:希望得到儘量多的細節,數據,背景,一切相關的資料,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安全感。 大多數聰明人的偏好策略都落在時間導向型和任務導向型的區間,他們思維的跳躍性和經驗的積澱決定了他們往往對細節興趣缺缺,也無需太在意人際關係方面的打理。 想要達成有效溝通,就要模擬一個倒金字塔的模型,行動和任務在上,細節填充在下。開門見山地提出重點,然後再解釋原因ABC,如果對方有需要,再去解釋A1A2A3的細節。 不要東拉西扯,也不要為事件核心做太漫長的鋪墊。 當我們誇獎一個人“聰明”的時候,我們在想些什麼? 在學校的時候,學習成績常常是被當作唯一標準來衡量人的智力,但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成功卻和智商沒什麼太直觀的聯繫。 從單打獨鬥的考試變成團隊協作的工作,智商誠然是重要的一環。 但起決定性因素的,還是一個人智力、情商、話術、實幹能力等等因素的綜合。 他善於分析,你善於維護客戶關係; 他反應迅速,你聲線甜美; 他的創意新穎無雙,你的演講動人心魄。 與其抱著矛盾的心態對比自己聰明的人虎視眈眈或者心生芥蒂,更不如儘量去尋找跟對方的互補。 我們完全沒必要用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死磕競爭,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還有另一種出路,就是在更高的人生維度上尋找共贏。 學會跟比自己聰明的人一起工作,而不是讓自己安於處在一個平庸的群體,才有了上升的空間。 知名廣告公司奧美有這樣一個傳統,每當該公司提升一名管理人員到某地區去當經理時,就會送給他一個俄羅斯套娃作為禮物。 這是在提示這位新任經理:創建一個新公司時,要聘用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去做部門主管。 如果只任用不如自己的人工作,雖然自尊心和虛榮心可以得以保全,但在殘酷的市場中,團隊會失去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最後就會像俄羅斯的套娃一樣越向裡發展越小,直到被競爭淘汰。 相反,清楚地認知到個人的能力和才幹都是有限的,無論做到什麼職位,無論取得過怎樣的成績,都無法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優秀。 再能幹的上司,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才能不斷提高。 讓你無法忍受的,不是別人的智商,而是你的心魔。 打敗它,你才能贏。 生活中,你怎樣與比你聰明的人相處?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