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佛涅槃前說出驚天秘密: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業所化作!眾生就是你的業障!

  • alphaP

  • 01-01

14702921851299.jpg

 佛在《大悲經》上說:「所有世界是業所作,是業所化。一切眾生,是業所作,是業所化,業力所生。」


佛又在《佛說第一義法勝經》的重譯本上說過:「不離眾生有業。不離業有眾生。眾生是業。業是眾生。汝當知之眾生界者不增不減」

為什麼你看到眾生,沒看到佛?

那是你的業力,有業看佛是眾生,無業看眾生是佛。

所以普賢菩薩的願力是眾生不盡,懺悔不盡。眾生是業,他要把所有業都懺悔掉!


有人會問:啊,那佛怎麼還在度眾生?佛的業力化現眾生?佛還有業看到眾生?

那是你的業力化現出自性佛在度自性眾生的場面,佛和眾生都是你的業力造作幻化相!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大乘經上常講的清凈法身就是指這個事實。 虛空法界是自性變現的,我們要問,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也是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佛如來,從哪來的? 還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禪宗說自性,一切都是自性化現,諸佛如來六道眾生山河大地佛土娑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性化現,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你自己。

所以佛在《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上說:眾生看到佛涅槃,就以為佛要入涅槃,其實是他自己的業力,應化出一個佛要入涅槃的景象,這個應化是關鍵啊。

所以禪宗的開宗經典《楞伽經》上說:「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

你看那些人壞啊?那是你的自性眾生,那是你的業力,你要懺悔啊!懺悔你自性裡邊還有這些惡,都是你的業力化現的,不然你看不到這樣壞的人,你會在他做好事的時候看到他,或者你會看到他原來是菩薩,甚至,根本就沒這個人!!!!

沒修行到位的時候,菩薩站在面前啊,都隻能看到一條爛狗,也就是沒有眾生你看到眾生(狗),沒有六道輪迴,你看到畜生道的狗,這就是:無明故見眾生,無明故見輪迴,無明故起眾生界。

你的每一個念頭,就是業,就會去化現眾生,「無明故見眾生,無明故起眾生界」,這就是哪本佛經上說的,一念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識。

所以金剛經給你說,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得度。
你度的是你的一個一個妄念入涅槃,你度的眾生,都是你的業力所化,是你的自性眾生,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度來度去度的都是你自己!!!所以佛門說自性眾生誓願度。

這裡還有一個驚天大秘密:也就是不管佛菩薩怎麼晝夜度眾生,眾生界不增不減!
這是《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里,文殊菩薩告訴舍利弗的,也是佛主動在佛說第一義法勝經里提出來的:「不離眾生有業。不離業有眾生。眾生是業。業是眾生。汝當知之眾生界者不增不減」。

你想啊,有業才有眾生,有眾生才有佛度眾生!
離開業力,就沒有眾生,也沒有佛度眾生啊!
你消除了自己的業障,你還能看到眾生嗎?看不到眾生,還怎麼度眾生?
所以金剛經上說實無眾生得度,又說如來無所來亦無所去。
哎呀,來來去去的是你業力應化一個「自性如來在度自性眾生,度完又涅槃」,你一直就在自性自度,在自己和自己唱戲,自己去化無量眾生,又去化無量佛度眾生,你這不是瞎忙活左手打右手啊!何時是個盡頭啊?

那菩薩活明白了,他不得不度眾生啊,不度就不能入無餘涅槃,因為他的這些自性眾生在外頭打妄想,他就沒辦法一直坐得定得住,所以他就天天去度眾生了! 
這就是羅漢不度眾生,最長八萬大劫就要心動出定的秘密!!

眾生是俺的業力幻化,不是真的有那麼個眾生模樣眾生相的眾生等著俺去度,實際俺度的是自性眾生,本是度俺自己。

所以須菩提在金剛經上第一個就問了佛陀他一直好痛苦的一個問題,啥問題呢?
俺們知道羅漢不度眾生羅漢不發菩提心,可羅漢為啥不度眾生,為啥不發菩提心?羅漢到底發現了什麼,所以未度眾生未發菩提心,就早早去入定(涅槃)心不動呢?

須菩提代表羅漢提了羅漢的這個疑問:「度化眾生就要心動,心要動,怎麼辦!俺要是發度化眾生的菩提心,俺的心放哪兒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陀就給他說:「度盡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得度,這樣安心啊」,起初須菩提沒搞明白啥意思,於是佛陀就一層一層幫助須菩提破,須菩提一聽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他就哭了。

業力蒙住了!!

你看佛是眾生,你看凈土是娑婆!

你知道地獄是業感自然生,是個幻境,那你知道不知道地獄之外的其餘五道,包括你現在所在的人道娑婆世界也是業感自然生,是個幻境呢?
這六道既然是幻境,六道眾生是不是幻境?是不是幻眾?
這就是《圓覺經》告訴你的: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圓覺經》又說:知幻即離。啊,終於知道這些都是假的,輪迴夢醒啊!所以佛看普賢菩薩是個老實幹活度化眾生的人,而度化眾生就免不了挨罵受氣的嘛,於是佛就特意為普賢菩薩說這個「知幻即離」——哎呀,誰罵你,你就觀幻他嘛,觀他「如夢如幻」,嗷~~不氣了。
     既然一切法畢竟空寂,為什麼要有施為呢? 為利眾生故。憐憫眾生故才有施為。憐憫眾生不知道本來是無生無滅,沒有六道輪迴,沒有地獄餓鬼畜生,而虛妄墮入地獄餓鬼畜生實在可憐憫。」
既然沒有六道輪迴,到底是什麼在輪迴???是俺的妄念在輪迴!!是俺的妄念在生滅!!)

所以禪宗裡頭老念叨一些俺們耳朵都聽出繭子的詞:「水月道場」、「空花佛事」
桂侖禪師管這個叫做:幻法度如幻眾生。
水月和空花都是幻的,也就是說道場是幻,佛事是幻,幻道場幻佛事用來做什麼呀?用來度幻眾啊!眾生是業力幻化,那眾生也是幻!!幻法度幻眾。這裡就走進了圓覺經了,空花還是佛陀在圓覺經里的原創比喻哪!你說妙不妙!

度化眾生,原來是演一場幻法度如幻眾生的戲。不知道是演戲的話,不知道眾生從哪來,不知道度的是自性眾生,不知道度的是自己的話。。。就落在四相裡頭去啦,就跑回到前面須菩提的那個大痛苦裡面去了。須菩提後面哭得那麼厲害,除了高興和感激,他有沒有覺得「俺現在看以前的俺,活得咋那麼痛苦啊」。嗚嗚,嗚嗚。

  大乘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有三種轉化或者三種清凈,這三種清凈當中有一種,就是五根清凈。五根清凈時看到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娑婆世界,都與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剎土一樣莊嚴。佛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世界永遠如此,從未變化過,因為凡夫有煩惱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礙掩蓋了世界的真正面目。當修到第八地之後,五根清凈了,才開始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就是密宗里講的佛的壇城。佛陀在很多顯宗經典當中也講過,《維摩詰所說經》的緣起當中就講得很清楚。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講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凈,就應當自凈其心。心凈,則外境清凈,修行至心凈之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凈。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麼不清凈,難道釋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沒有清凈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後,便反問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凈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剎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凈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凈的!於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剎土一樣,十分清凈莊嚴。

    之後,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隻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凈」的說法,可見本來清凈的觀點,並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所以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凈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凈的。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凈的。怎樣的清凈呢?彌勒五論的《經莊嚴論》里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後,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凈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凈剎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象、非常清凈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於分別念的範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因為一切能量的來源都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創造了我們的世界。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一指的就是個體,首先我,是一切的根源。我看到的,隻是我要讓自己看到的,海子看到的悲傷,沉浸於悲傷。我覺得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現象很有意思,把這一現象冠以"勝肽"這一名詞,貌似是說服力很強。因為人體的慣性會產生相應的勝肽,供細胞消耗。這樣理解起來,比起老子的話就容易理解的多了,可是,其中的玄妙還是不能完全從物理學的角度去理解的。

最喜歡的還是無為,天下事物的來和去都有它自然的規律,該來的時候會來,該走的時候會走!事物的來,帶不來你需要的任何東西,也帶不走任何東西,因為,你所需要的,要看見你自己。外面沒有別人,隻有你自己!

14702921858146.jpg

14702921867819.jpg

14702921862526.jpg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