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經典解析|《吉祥經淺釋》之釋經題

  • alphaP

  • 01-02

14811772731091.gif


14811772954507.jpg

《吉祥經》短小精悍,全經298個字,面向在家信眾。不管出家在家,深者見深、淺者見淺,都可以依之來學修,是為人處事乃至解脫成佛的根本。此經盛行於東南亞國家,居士到寺院里祈福,出家人就為其誦《吉祥經》。版本約有三種以上,此本是李榮熙翻譯的版本。這部經從文上來看僅有序分和正宗分,好像沒有流通分,實際最後的那首偈「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可以劃分為流通分。 


釋經題(通題與別題):

通題:每部經的通名都叫做「經」,故「經」字是一切經的題目,所以說「經」是通題。

別題:用不同的經名來區分不同的經典,例如阿彌陀、吉祥等。吉祥是這部經的別題。

經題是非常重要的,全經的要義都會體現在經題裡面。所以要想了解經中的全意,就要了解經題的意思。我們知道三藏十二部不出經藏、律藏、論藏,凡屬於經藏所攝的,都叫做「經」。我們現在要學的這部經叫做《吉祥經》。

按講經的格式來說,有七種立題,即單三複三具足一。此次講《吉祥經》,主要是學習佛告訴我們得到吉祥的方法,借這《吉祥經》送給大家吉祥,所以不在學問上做過多的討論。


經題譯註:

:吉利、善利。就是眾善所集到一處,可以獲得善的利益。

:吉慶,多種福報聚集在這個人的身上。我們常常說感應感應,如果你有所做就有所感,眾多的福報加在一起是很吉慶的。

:梵語修多羅,華言(中文)經,又名契經,契理契機。上契諸佛所說的理,下契眾生可度的機。每部經都有一個完整的體系,都有它所對的契機的眾生,依之而行定能超凡入聖。具足「貫攝常法」四義,才能稱為經。

貫是貫穿,以《吉祥經》為例,經中教給了我們很多修行方法,說了很多義理。就像用線穿珠一樣,從頭到尾把所說的義理貫穿起來,這就稱為經。

攝是攝受義,每部經都有它所攝受、所應度的眾生。我們知道佛設立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根機不同,也就是說大家的喜好不同。有的喜歡念《阿彌陀經》,有的喜歡念《華嚴經》,有的喜歡念《法華經》。每部經都有它應機的眾生,雖然佛說的法那麼多,歸回到一個宗旨,都是為了讓眾生得到好處,得到解脫,最終能夠成佛。這是經的第二義。

第三是常義。常,常住不變。既然稱為經,那麼過去、未來、現在三世都不能改變它的理。不管是在過去還是未來,它的理都成立,不能改變。

第四是法義。法就是法則、規矩的意思。經中佛所說的法是遍十方都成立的,都可以同宗於某部經來學、來修。在中國可以這樣講,到世界各地也可以這樣講。經中所闡述的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家都承認它,這才可以稱為經。

吉祥是經的別題,意思是吉祥如意、吉祥幸福。那究竟什麼是吉祥幸福呢?根據每個人根機的不同,人們對它的定義也不同。

有人想隻要我現生能夠平安,全家大小都好,萬事通達,多財多福多子孫,這就是吉祥;也有人認為人命不久長,活八十年、一百年,人總是要死的。我不看重現世利樂,我重後世,我希望將來能夠生天或者再做人,所以我現在就要積極準備這方面的資糧。於是,他便修持五戒十善,因為持五戒是得人身的保障,修十善可以生天。這就是佛教里常說的求後世的人天果報,認為來世生天是吉祥的。

再有一種人,他了解到了六道輪迴,其中天、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地獄、餓鬼、畜生屬於三惡道。他想雖然在六道當中,人天二道是比較殊勝的,但人的壽命太短,而且人有生老病死苦,常受逼迫。若求生天,天福享盡也有五衰相現,還是要墮落,所以生天也不是最吉祥的。於是他不再求人天福報,覺得六道里很可怕,就像著了火的房子一樣,得趕快逃。為了出離三界,他根據佛所說的苦集滅道四諦來醒悟。知道了世間人之所以苦,苦的根本,苦報是由於煩惱的因而來的,所以他知道要求出離了。

「知苦思斷集」,集就是惑、煩惱的意思,知道苦果是從集招感來的;「慕滅來修道」,羨慕佛的涅槃法,不生不滅法,所以修出離法,一定要出離六道輪迴。這種人認為,不在六道輪迴里受生死流轉的苦。

又有人說:「雖然我不再受六道輪迴的苦,但還有眾生在受苦,我不甘心自己享樂。」所以他發起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為利有情願成佛」,他認為成佛度眾生是最吉祥的。


14811773226995.jpg


概括以上對吉祥的各種認識,有人認為享受人天福報是最吉祥的;有人認為出離六道輪迴是最吉祥的;也有人認為成佛度眾生是最吉祥的。

然而,吉祥幸福不是外來的,也不是自然而降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吉祥經》,大家若能依於佛在《吉祥經》里所教導的方法去做,便會獲得各自所追求的最吉祥果報。

人身猶如摩尼寶。希望在學習這部經之後,人人能夠持五戒、修十善,先遠離三惡道,接著引發出離心,進而發起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獲得最究竟永恆的吉祥幸福。

那我們為什麼要成佛度眾生呢?佛有一個梵語的名字,叫婆伽梵。婆伽梵有六義,其中一義是自在。為什麼可以自在呢?因為成了佛以後,就不再被煩惱所系縛。所以現在學習《吉祥經》,發心要成佛度眾生,這種吉祥才是最徹底的。

第二,熾盛義。現在為什麼有種種苦惱呢?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成了佛以後,智慧就是猛焰智火,能夠通達無際。佛是一切智,什麼都了達。

第三,端嚴義。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些相好都是從哪裡來的呢?百劫修相好,都有種種別別的因,最根本的從持戒而來。

第四,名稱義。佛圓滿了一切殊勝功德,十方世界無不聞知。

還有一義,就是我們現在所要說的吉祥義;最後一義是尊貴義。佛從示現王子到成佛,都顯示了他的尊貴無比。

所以,學習《吉祥經》就是要讓我們發成佛的決定心,求人天福報都不是最終的目的。但就聽聞此經來說,發心不同,所得果報也不同。發求人天福報的心,得人天福報的果;發成佛的心,就得成佛的果。又像平常念佛一樣,念佛也是要看發心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隻求生人天,它隻是人天的資糧。如果念佛求生西方,具足了信願行這三種資糧,就是往生的因。

所以,學佛不能單從表面上看。有些事情是相同的,但因為發心的不同,獲得的果報就有差別。

為了方便大家清楚了知吉祥的實義,在此將其歸納為以下五點內容:

一是深信因果。透視或者如理思惟吉祥二字的內涵,實際是要讓我們能夠深信因果的道理,知道真正的吉祥幸福是按照佛教給的方法去做而得來的。所以,整個的一部《吉祥經》是修持終身的寶典。隻要能夠誠懇地去做,就一定會得到吉祥。

二是福報智慧。眾多的善指的就是福報。行善時離不開智慧,所以就會聚集很多的福報和智慧於己身。

三是大吉祥。如果再進一步說,吉祥有功德的意思。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三寶加持大吉祥。三寶於一切世間是第一吉祥的,如果一個人能親近到三寶,承事、供養、禮拜,他一定會獲得利益,得到第一吉祥。近得人天福報,遠獲解脫自在。

四是消滅八苦。一個人能夠嚴持清凈的戒,如法修行,他一定會永遠滅盡眾苦。八苦:一為生苦,即出生時的痛苦;二為老苦,即年老體弱的痛苦;三為病苦,即患病時的痛苦;四為死苦,即臨死時的痛苦;五為愛別離苦,即與所愛分離的痛苦;六為怨憎會苦,即與仇人見面的痛苦;七為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為五陰熾盛苦,即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死了之後復須再生。

五是饒益於樂。如果能照著《吉祥經》說的去做,就是說能夠從內心去為他人著想,知道去饒益他人,相應的結果,凡所到之處大家都會愛戴你、喜歡你。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