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隻有「南無阿彌陀佛」最沒有忌諱,可以隨時隨地念!

  • alphaP

  • 04-07

14913599391811.jpg




14913599392547.jpg




第一,不論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惡、平生、臨終、中陰身、三惡道。


也就是不管男眾、女眾、老人、小孩、出家、在家、善人、惡人,或者是平生,或者是臨終;乃至他已經斷氣了,進入中陰身,如果有善知識為他開示這個法門,引導他念佛,他也能夠在中陰身往生極樂世界;甚至三惡道,就是畜生、餓鬼、地獄的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上次曾引用《凈土聖賢錄》裡面很多畜生道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事跡。所以,論眾生來講,就是包括這些,就是「不論何人」。


第二,不論何時——二六時中。就是說,任何時間,二六時中,不管白天、晚上、上午、下午,都可以念佛。


第三,不論何處——佛堂、房間、浴廁,不論凈穢之地。光照十方,難擇死地。也就是說,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固然大雄寶殿、念佛堂可以念佛,即使房間、浴廁,也可以念佛。是不論清凈的地方、汙穢的地方,都可以念的,沒有忌諱的。
 

如果不是念佛的話,那就不一定。有一些咒是不適當的時間就不能持、不是清凈的地方也不能持。隻有這句六字萬德洪名最沒有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稱念。


「光照十方,難擇死地」:也就是說,哪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無所不在啊!不管他在什麼地方斷氣,阿彌陀佛當下都會顯現在他面前,來迎接他。因此,不管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的。


第四,不論何事——士農工商、行住坐臥、一切諸緣。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


職業是士農工商、舉止是行住坐臥、當下的事情是任何諸緣。「一切諸緣」,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隻要不是動腦筋的事,都可以念佛。為什麼?


「事緣本無礙,若礙當遠之」:也就是說,如果厭離娑婆、欣生極樂之心非常懇切的話,即使無人鞭策,也會隨時、隨地、隨緣念佛。

這就是「事怕有心人」,他隻要有這個心,不必人家勉勵、鞭策,都會自發地去念佛。有的同修說:「我白天的時候好像念佛很懈怠,沒有心在念佛,有空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要念佛。」這就是沒有懇切的心。如果處於「下品下生」那種境界的時候,他一定會「至心令聲不絕」去具足十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可是他現在不這樣,就是他生死心不懇切。


14913599946157.jpg


第五是,不論心境——善心噁心、定心散心、清凈心、汙穢心。凈心方法。

也就是說,不管當下的心是起善心或是噁心,是定心或是散心,是清凈心或是汙穢心,都可以念佛。


有的同修很為自己苦惱,說:「我一直都是很虔誠地在念佛,可是愈是虔誠專一地念佛,愈感覺自己妄想雜念非常多,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上窮碧落下黃泉,該想的想,不該想的也想,像這樣的念佛,到底管用嗎?」每一句都管用!

我們隻要以我們這一顆心,以我們這種根機、身份去念佛,當下就乘上佛的願力、搭上佛的願船,這樣領受彌陀的功德,都能夠往生的。


第六,不論何數——從多向少,從少向多,徹至臨終。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舍。


每個人的根機、時間都各不一樣,因此阿彌陀佛沒有規定你要念多少,所以,不論數目多少。
 

可是,我們要把念佛培養成習慣,所謂「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凡夫最熟悉的是什麼?就是五欲、煩惱;最陌生的是什麼?就是念佛。我們把最熟悉的五欲盡量淡化,常常念佛,形成習慣,這就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學佛也隻不過是「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