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之路的三階段,看看你在哪階段?
-
alphago
- 09-22
療愈內在創傷、恢復人格平衡,有三個階段需要經歷,也可以說是不可省略的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
覺察的物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狀態。
在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麼,內心有著什麼擔憂。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是那個恐懼被物件觸發,使得我們開始害怕,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緊張的情緒,然後才會驅動我們做出某些行為,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 那份恐懼,多半源自過去的傷痛,是需要療愈的。也許是今生早期,我們依稀有印象;也許是前世的經驗,我們並不記得。無論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都可以進行療愈,幫助恐懼釋放。 你可以在行為上自我覺察,也可以從感受到的情緒來覺察,看看背後「最深的恐懼」是什麼。 舉例來說,當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關心你的感受時,這就是個「為避免恐懼而做出的行為」。此時可以覺察看看: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行為,內心深處在害怕什麼?是害怕被遺棄?害怕不被愛?或是害怕欠缺安全感? 也可以從「情緒」覺察,你因為對方沒有陪你而開始心慌、擔憂,那麼請感受這些情緒:你在慌什麼呢?你擔心的是他不在意你,覺得你不重要?還是沒有他的陪伴,你沒有安全感?如此一來,就能發現自己在這件事上「最深的恐懼」是什麼。
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重複一樣的錯誤。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會重複一樣的行徑與模式,自然就會創造相同不變的命運;未覺察到恐懼,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恐懼。然而,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從內在療愈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生命的劇情就會開始改變。幾乎可以說,命運總是在提醒我們,我們從內在創造了什麼。命運為果,內在是因。直接改變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勞無功,只有瞭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才是從根本改變生命的方法。 也因此,自我覺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愈之路,生命也將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其實,廟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尋。心就是佛,佛就是開悟的自己,每個人都應該點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為自己身心的主人。
第二階段:接納
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切記,不要批判,如實地接納它。批判與譴責非常容易在覺察之後產生,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覺得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是不好的,而面對它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
覺察到恐懼後,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認為這些恐懼是不好的、不應該存在,要趕緊除之而後快。 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情緒消失。所有恐懼與情緒,就像一個受傷膽怯的孩子一樣,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你這樣太膽小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好糟,勉強自己表面上忍下來,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 同樣地,恐懼與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壓抑下來,但不會消失。只會累積下來,日後又在同樣情境下被勾起來,變成更大的恐懼、更多的情緒。請記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療愈是愛。只有愛,才能讓一個人變得有力量,讓內在傷痛得以療愈。接納是一種愛的表現。接納意味著: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存在著。我看見自己的沒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處於這種沒安全感的狀態,這種狀態並無好壞,我此時此刻便是如此,這便是我此時此刻的樣貌,是我當下存在的方式。 這不代表我們打算賴在這個狀態,不做任何改變,或給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沒安全感,所以我這樣是「應該」的,「應該」儘量向別人索求陪伴。接納,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我沒有應該要改變,也沒有應該維持原貌。 「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則是容納一切,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 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情緒等等。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是為了幫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其實無法區分好壞。它們只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之一。
第三階段:改變
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覺察,也被接納之後,就可以來到第三階段:改變。改變,意味著:放下因為這份恐懼所形成的舊模式、重複的行為,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所以這個階段也包含「放下」。 放下,談何容易。人是有慣性的,因為需要安全感。用過去的模式過生活,雖然不見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預測,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是安全的。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慣性來過生活。 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來幫我們打破慣性,突破舊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連預防都沒辦法,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例如,假設你原本的工作已經做得索然無味,毫無成長性可言,但為了安全感,你還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想適應新的工作與挑戰,也不願主動離職。結果有一天,公司宣佈裁員,而你就是其中一個。這突如其來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離開原本的工作,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開啟了新的人生方向,改變過去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但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改變了,於是主動放下、主動做出新的選擇,便不需要由意外來逼迫我們行動了。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