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投資理財
  3. 理財知識

有錢人的理財備忘錄,趕快參考!

  • tammy

  • 10-30

許多人在人生規劃上常常在面包與夢想之間抉擇,全力追求夢想,又怕餓肚子。有人說“小富靠節約,大富靠理財”。有沒有加薪、能不能中樂透,常常不是自己可以決定;但如何妥善規劃手上的財富,是你可以決定的,有錢人在變有錢的過程中也經曆了許多摸索,參考有錢人的理財備忘錄,讓夢想不再是夢想!

巴菲特的紀律學:如果你在小事上沒有紀律,在大事上也很難成功

 

如果你在小事上沒有紀律,很可能在大事上也沒有紀律

《永恒的價值—巴菲特傳》中,提到一個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友人分享的小故事。

有一次,巴菲特和7個朋友去打高爾夫球。吃完晚餐,幾杯酒下肚後,某人提議大家打個賭,用10美元賭巴菲特在3天內,不會出現一杆進洞的成績(獎金是2萬美元)。其他6個人都參加了,隻有巴菲特例外。大家都試著引誘巴菲特加入,畢竟賭注隻有區區10美元。不過巴菲特卻說,他仔細考慮過了,覺得自己勝算不大,所以不參加這個賭局,還解釋說:“如果你讓自己在小事上沒有紀律,很可能在大事上也沒有紀律。”

勤讀財報,做足功課

巴菲特認為,企業的短期投資,通常都與核心事業無關;所以,隻做長期投資的他,從不在乎小道消息,隻把時間用來閱讀財務報表,熱愛從年報中挖掘資訊。“有些男人讀《花花公子》,但我讀年報,”他曾經這樣說道。

巴菲特不僅讀旗下公司的年報、有意購買公司的年報,也讀競爭對手的年報,原因是“我想知道競爭對手在做什麼、在談什麼、他們有什麼新的發展、用的策略是什麼。”《巴菲特勝券在握2》(The Warren Buffett Way2nd Edition)提到,某次巴菲特上電視節目時,被問到給理專新手的建議:“我會要他們做我四十多年前做過的事,設法認識美國所有公開上市的公司。”他說。主持人反問,“但是,共有2萬7000家上市公司呢?”巴菲特說,“所以,就從字母A開頭的公司開始吧!”

《永恒的價值—巴菲特傳》引述,旁人對巴菲特的形容多是“擁有照相式的記憶力”“腦筋好像百科全書,集中注意力的功夫超人一等”“證券分析的本領無人能出其右”。連他自己也常輕描淡寫地提到,他隻要講幾句電話、掃一眼財務報表,幾分鍾內就能決定是否購並一家企業。《雪球》(The Snowball)作者艾莉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觀察,此等功力的背後,靠的正是60年累積下來的財報閱讀經驗和產業知識。
 

謹守“能力圈”,不擅長領域絕不多言

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為人處事都非常謹慎低調,不讓自己因為富有,而成為四處發表評論的“名嘴”。《雪球》(Snowball)引述一個關於“鞋扣症”的故事。

孟格有個同學的父親的朋友,搶下了鞋扣市場,在這個小小領域里取得獨占地位。從此之後,那人便開始對所有話題武斷地表示意見,自視為所有事情的專家。“華倫和我都警惕自己別犯這種錯,”孟格說。

巴菲特確實沒有染上鞋扣症。他小心地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隻談他絕對擅長的3個主題:錢、商業和他自己的生活,也隻投資他了解的產業和企業。

即使貴為全球首富,巴菲特卻像個“投資宅男”:極度保守,眼里隻有投資,其他雜事一概不過問。這不隻需要專心,還需要高度的紀律,也因此讓他成功回避了不少風險。“隻要你的智商有125,投資成功就與智商無關。隻要你具備一般才智,再需要的就是自我控製的性情,別急於犯他人在投資上的錯誤,”巴菲特說。
 

要避免犯投資上的錯誤,我們必須廣讀相關資訊,聰明地運用投資方法、選擇適合的投資夥伴,讓風險降到最低,增加獲利機率!分享出去吧!

原文出處:aboluowang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