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勵志故事
  3. 心靈成長

怎麼學會堅持?「這七招」教你學會堅持的!

  • Alma

  • 11-02

各位夥伴,你們有堅持一件事在21天以上的嗎?

好的,那你們感覺怎樣?這樣的堅持是享受還是痛苦呢?甚至還有在堅持了21天之上放棄了的呢?

其實堅持一天兩天,甚至二十一天可能也不容易,但是放棄卻是分分秒秒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很多人也在質疑,說好像是堅持二十一天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但是之後好像隻要不行動,習慣馬上就沒有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論你怎麼堅持,隻要有放棄的念頭,你要放棄了,習慣也可能馬上就會終結,因為習慣最好的方式是變為狀態或者生活,也就是習慣和生活一體化,因此我們要享受這個堅持的過程,要有一個堅持後的結果。

那麼這是態度和感覺的問題,態度好了,有感覺了,那麼我是靠哪七招學會堅持的?

 

第一,開始行動

當我們有了一個想法的時候,不要再來思考怎麼計劃,怎樣做更好,就來簡簡單單的行動,用行動來做計劃,然後不斷的前行。那麼為什麼把行動放在第一位呢?可能我們都會知道其實很多時候道理誰都懂,但是差距就在行動。

舉個我親身體驗行動過的例子,之前新精英古典老師發起過一個玩法,清晨三件事。我是一個具有強執行力的夥伴,於是當我看到之後便開始引用到了我們的 QQ群里,然後幾乎沒有怎麼約定,隻是告訴大家我們要玩一玩這個,然後我便在第二天早上六點多的時候發了自己的清晨三件事,沒想到第一天就有將近十個人一起來玩,後面人數開始不斷的增多,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8個人,而我們的群人數在55人左右,所以這便是開始行動的力量,也是我們在用行動來帶動一群人的行動。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秋大這邊的動手獎,你們還記得嗎?隻要動手就送書,但是試問你們有誰都動過手呢?

第二,固定時間

把我們要做的這件事固定一個時間出來,每天到這個時間點的時候就來做這件事,當然肯定也會有其他事情的干擾,這個時候就看我們怎麼來安排和選擇了。

這里有四個例子:

一個是我們玩的清晨三件事,幾乎每天在八點之前我都會在qq群里發自己的三件事,而這個時間就是固定的。固定下來之後我們就開始不斷的堅持,當然這個堅持也就開始有了感覺。

第二個是我的主題寫作。主題寫作是分享在QQ空間的,時間是晚上的十一點左右,於是每天在十點四十左右的時候我會放下手頭的事情來進行寫作,這樣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習慣,然後寫作的靈感也就有了,同時這也是自己每天回歸自己的時刻。而現在隻要一到十點多,自己就開始有這種感覺了。

第三個是每周的總結。我每周都會做一次總結,這個總結一般是在周日的晚上六點半左右。以【為夢奔跑】開頭做一個總結,主要有工作,生活,讀書,跑步,還有寫作以及自己的感悟。

第四個是每月的最後一天,按時做一個總結並且做好下一個月的計劃。

而當這四個時間固定下來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某個階段就會習慣性的來做這些事情,而且我們的生活有了許許多多的時間點,而這些時間點更好的支持我們來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並且這樣的時間管理也會幫我們拒絕很多的事情,因為慢慢身邊的人都會知道這個階段我們要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拒絕的時候他們也就會理解,甚至當他們知道我們這樣來做事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也就不會來打擾我們了。

第三,尋找夥伴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可以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注定走的更遠。所以堅持的路上如果可能,我們就來尋找誌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而現在我們身處這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也很好找,比如線上QQ群或者微信群之類的,當然也可以發展線下的圈子。

這里有兩個例子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是我們的學習分享QQ群,也是我做的“益分享”的QQ群,目前這個群里聚集了62個夥伴,我們一起玩清晨三件事,一起分享好書,好歌曲,還有好文章,同時也會不定期的來討論一些成長話題,其實這就是一個尋找夥伴的過程,尋找能夠陪伴自己成長的夥伴,當然就像咱們現在的秋葉學員群也是,彙集了一群愛學習愛思考的夥伴。

第二個是興趣愛好類的,像我是一個比較喜歡讀書,寫作,跑步的人,所以我除了搭建了“益分享”這個平台彙集夥伴之外自己也會加入一些組織來尋找夥伴,比如拆書的微信群,還有讀書的QQ群,這些都是,而這個過程就是尋找夥伴的一個過程。同時現在由於在北京上班,平常我也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參加一些活動,所以也在尋找這些活躍於活動的積極分子,然後一起互聯互通的來參加活動。

第四,好的環境

在選擇行動項目和要培養習慣的時候,我們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環境,也就是好的環境,這樣也更有利於我們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立登跑步的時候,就會選擇到操場或者附近的公園,而這里有助於這個實現的目標環境。再比如讀書的時候,我一般會選擇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或者書店,所以要來尋找適合自己的目標環境。

舉個例子,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注意我們附近的場所了,因為可能我們上班或者住的地方本身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我們就要尋找適合我們的大環境,比如找找周圍的書店和能夠鍛煉身體的地方。當然學生黨除外,因為在學校可能就不用尋找這些了。

就像我現在在北京這邊上班,來上班的第二周我就找到了可以讓我繼續我的興趣愛好的地方,一個是書店,在我們上班的樓下,另一個是跑步的地方,剛開始我在繞著人家的高爾夫球場,後來發現不太安全,然後一看地圖,哇,旁邊就是海澱公園,盡管距離一公里多,但是條件還是蠻不錯的,所以好的環境可能更多還是需要我們來尋找的。但是這個環境卻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們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第五,固定目標

在好的環境之上就要學會製定自己真正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拿前一陣子立登挑戰一萬米來說,首先我是一個幾乎每天都會跑一千米以上的人,所以一萬米雖多,雖具有挑戰,但是還算可以,而之後我也進行了三次練習,針對一萬米的,每一次都要加量,第一次是六千多,第二次是八千多,然後第三次挑戰成功。當然拿讀書來說也一樣:以前是一周一本,後來是一個月十本,現在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所以我們要習慣來固定一個目標,然後在這一階段就安安穩穩的來向這個目標攻擊就好。

在這里再舉個例子,就是我關於主題寫作的,目前已經超過一年了,其實我內心開始有了一個目標,一個寫書的目標,可能會定在未來三年的時間里,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就需要來了解許多寫書方面的東西,另外也要繼續在寫作方面修煉。而固定目標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回到前邊的四點了。並且這個時候我們的行動也會加快,因為我們知道了我們要去哪里,這個時候隻要考慮我們如何去那里就好。

第六,學會分享

其實這里的分享也有監督的意義,就像立登平常挑戰跑步和讀書的時候都會發一條朋友圈或者狀態,然後就有許許多多的人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情了,這樣如果自己做不出來好像都有點不好意思呢。也就像那句話說的,人總是要為自己當年吹過的牛逼負責。而其實牛逼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牛逼的人不多。

第二層分享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找到一點點自豪感和成就感,因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為我們以後吹牛逼所打的基礎,要不然拿什麼來吹呢?想想如果自己做成這件事之後就又可以發一條狀態或者展示給朋友們了,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或許這就是分享真正的意義。

第三層分享的意義在於記錄,然後結尾加上我們堅持的時間,比如立登在主題寫作的時候會在後面加上天數,這樣有時候看著每天都在增長著的天數的時候也是一種激動和享受。

當然這里也要舉兩個例子,首先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學習最好的狀態就是教會別人,所以我們要舍得分享。

第一個例子是我在高中時候的學習,那時候我是個比較熱心的夥伴,數學成績還算可以,因此也有許多夥伴找我來問問題,有時候有些是我已經會的,於是便講解給他們,還有些是我們不會的,但是慢慢通過講解自己開始學習,於是也就會了。而有許多夥伴怕浪費時間,所以都是封閉在自己的圈子里學習,但是最後我發現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成績還是很棒的,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花費了時間就好,而是我們高效的在利用時間。所以分享能夠讓自己把這個東西變成自己的,因為它是一個輸出口,能夠讓我們更快速的吸收許多的“營養”。

第二個分享的例子是和朋友聊天,在三月份的時候我曾經挑戰過每天閱讀一本書,而那些日子我開始發現讀書的更一個輸出點,就是聊書,把今天從書中看到的東西無意識的表達出來,而這樣的分享也加速了自己讀書的質量,於是越讀越分享收獲越多,因此那些天特別喜歡和朋友聊天,然後無意識的加強自己讀書時候的吸收。

所以分享使得我們成長更快,因此我們要學會分享。

第七,要來挑戰

這里也可以說是堅持的升級版,就是我們在慢慢堅持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來改進來完善。就像立登堅持的每日主題寫作一樣,剛開始隻是三五句話,後來慢慢發現進入了舒適區,沒有什麼挑戰了,所以就開始增加到五百字左右,而後來慢慢又開始沒有了的壓力,於是開始突破,在277天的時候就可以堅持到700字左右了,而且這個時候開始很享受這個過程,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每日千字,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找到了適合自己主題寫作的狀態和模式,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框架,之後就開始來不斷的挑戰,而這樣的挑戰還是挺有意義的,有一種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感覺,就是每天都在變化中感受著變化。

這里關於堅持再來講一個故事,就是我在為夢奔跑的故事,為夢奔跑就是我在挑戰自己的一個過程,從2013年9月1日發起到現在已經變得更加成熟了,剛剛開始的時候是和團隊一起跑,我們是在七點過十分,在西操場,然後是跑步加團隊遊戲。後來慢慢的我們開通了微博課堂,就是在早上“為夢奔跑”結束之後在微博發布,大家可以通過微博課堂簽到學習,然後簽到持續一個月的送一本書。之後從團隊換屆下來,我便開始了一個人的為夢奔跑,早起,跑步。然後慢慢開始加入了周總結,之後偶爾也會挑戰10公里,現在依然在跑,但是現在也會不斷地來挑戰自己,每周都會給自己加量200米左右,然後繼續堅持。所以從這個過程其實就可以看出我們在挑戰,從剛開始的簡單到現在的成熟。一個跑步,依然可以玩得如此精彩。當然其實挑戰也就是我們循環舒適區和成長區的一個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

說了這麼多,其實大家也看到了,我就是從這三點入手的,跑步,寫作,讀書。並且之前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特意規劃的,比如我要堅持多少天跑步,我要堅持多少天寫作,當然讀書是因為之後挑戰的時候就定了目標。所以簡簡單單的行動其實是最不簡單的,那麼這些行動促進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那現在每天進步一點點又是什麼感覺呢?

第一,很享受的成就感。

因為這是一個成長期,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而如果每天都來行動的話,其實我們是很享受我們成長的這個過程的,而那種感覺是美妙的,並且也是很輕鬆的,就像當我們能夠每天堅持跑步三公里的時候,有人要求每天跑步一公里的時候的感覺,這也就是舒適區了,所以這個過程更多的是一種享受,享受中就會促進我們擁有更多的成就感。
 

第二,自我挑戰的狀態。

在能夠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之後,我們就會有一種自我挑戰的狀態,而且基本上不會安於現狀了,因為習慣了的進步就是不斷的進行改進或者說完善而得來的,因此這個過程我們主要擁有了這樣的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能夠促進我們做成更多的事情,而這樣的事情是能夠讓我們成長更多,或者說是能夠不斷的在舒適區和挑戰區轉換,而這樣的轉換能夠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第三,強烈的目標感。

有了狀態,有了感覺,也就有了目標,而這個時候的目標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之後的挑戰來製定的,因此這個時候的我們是有很強的目標感的,而這個目標感帶動下的每天進步一點點的量也是會增加的,因此我們又開始回歸到了第一步,實現目標之後的成就感。於是就開始這樣不斷的進行良性循環。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