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我們為什麼會誤解佛教

  • alphaP

  • 12-01

14803768487176.jpg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習俗,佛教已成為我們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來於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於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


一、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說,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 「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

 

1、人生是苦。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


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然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


所以佛說人生是苦。學佛的人,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凈。


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於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凈的人生。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2、出世。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很多人誤會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這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裡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三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真理,心裡清凈,沒有煩惱,體驗永恆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裡清凈,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詞,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因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3、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也空,那也空,什麼都空,橫豎沒有意義,生活下去就好了。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修行成佛。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


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


二、由於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制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出家: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什麼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出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並不是學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絕不因大家學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

  

不過出家與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為什麼還要出家?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人主持佛教。出家人,沒有家庭負擔,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它,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份子,是推動佛教的主體。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擺脫世界欲累,而專心一意地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


2、吃素。中國佛教徒,特別重視素食,不要誤會學佛就得吃素,不吃素就不能學佛,學佛與吃素並不是完全一致的。


其實學佛的人,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會,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裡清凈,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覺得你在沒學佛以前貪心大,嗔心重,缺乏責任心與慈愛心,學佛后一切都變了,貪心淡,嗔恚薄,對人慈愛,做事更負責,使人覺得學佛在家庭社會上的好處。那時候要素食,家裡的人不但不反對,反而生起同情心,漸漸跟你學。


雖然學佛的人,不一定吃素,但吃素確是中國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佛教說素食可以養慈悲心,不忍殺害眾生的命,不忍吃動物的血肉,不但減少殺生業障,而且對人類苦痛的同情心會增長。


以世間法來說,素食的利益極大,較經濟,營養價值也高,可以減少病痛。現在世界上,有國際素食會的組織,可見素食是件好事。但必須注意的,就是認為學佛就非吃素不可。遇到學佛的人就會問:有吃素嗎?為什麼學佛這麼久,還不吃素呢?這樣把學佛與素食合一,對於弘揚佛法是有礙的。


三、對於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見禮佛念經、拜懺、早晚功課等等的儀式,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這裡面問題很多,現在簡單的說到下面幾種:


1、禮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燈燭來供佛,就像恭敬父母必須有禮貌一樣,佛在世時可以直接對他表示恭敬,可是現在釋迦佛已入涅槃,還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都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得不用紙畫、泥塑、木頭石塊來雕刻他們的形象,作為恭敬禮拜的對象,因為這是表示佛菩薩的形象,我們才要恭敬禮拜他。

  

至於香花燈燭呢?燈燭是表示光明,香花是表示芬香清潔,信佛禮佛,一方面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以表示虔敬,一方面表示從佛得到光明清凈。


2、禮懺:佛教徒禮懺誦經,也常常誤以為迷信。「懺」印度話叫懺摩,是自己作錯了以後,承認自己錯誤的意思。因為一個人,在過去世以及現生中,誰都做過種種錯事,犯有種種的罪惡,留下招引苦難、障礙修道解脫的業力,為了減輕及消除障礙苦難的業力,所以在佛菩薩前、眾僧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以消除自己的業障。

  

古代祖師編集懺悔的儀規,教我們懺悔自己的罪業。懺儀中教我們怎樣的禮佛,求佛菩薩慈悲加護,一心發願改往修來。有些人連現成的儀規也不會念誦,就請出家人來為自己禮懺了。有的父母眷屬去世了為要藉三寶的恩威,來消除父母眷屬的罪業,也請出家人來禮懺,以求亡者的超升。如對父母要盡兒女的孝心,那麼為自己父母禮懺的功德很大,因為血緣相通,關係密切的緣故。不要把禮懺,做功德,當作出家人的職業,這不但毫無好處只有增加世俗的毀謗與誤會。


3、課誦:學佛的人,早晚誦經念佛,在佛教裡面叫課誦。有人誤會佛教為老年有閑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學。其實,早晚課誦,並不是一定誦什麼經,念什麼佛,也不一定誦持多久。主要的須稱念三皈依,十願也是重要的。學佛不只是念誦儀規,在家學佛,絕不可因功課繁長而影響家庭的工作。


4、燒紙。古代中國祭祖時有焚燒紙錢給祖先享用風俗。這些都是古代傳來的風俗習慣,不是佛教裡面所有的。這也是做兒女的不忘父祖的恩德,有慎終追遠的意義。但是在「送死為大事」及「厚葬」的風氣下,不免鋪張浪費,燒得越多越好,這才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評,而佛教也被認為迷信浪費了。佛教徒明白這個意義,最好不要燒紙箔等,佛教里並沒有這些。

 

5、抽籤,問卦。有些佛寺中,有抽籤、問卜甚至扶乩等舉動,引起社會的的譏嫌,指為迷信。其實純正的佛教,不容許此種行為。真正學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過去及現在作有惡業,絕不想趨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修善得善果,作惡得惡果,佛弟子如法合理的多做善事,絕不使用投機取巧的下劣作風。


這幾樣都與佛教無關,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應絕對避免這些低級的宗教行為。

  

四、由於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一般人,不明了佛教,不明了佛教國際的情形,專以中國佛教的現況,隨便批評佛教。下面便是常聽到的兩種:


1、信仰佛教的國家就會衰亡。他們以為印度是因信佛才亡國,他們要求中國富強,於是武斷地認為不能信仰佛教,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研究過佛教歷史的都知道,過去印度最強盛時代,便是佛教最興盛時代,那時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一印度,把佛教傳播到全世界。後來婆羅門教復興,摧殘佛教,印度也就日見紛亂。當印度被回教及大英帝國滅亡時,佛教已經衰敗甚至沒有了。


中國歷史上,唐朝國勢的強盛,恰是佛教最興盛的時代,唐武宗破壞佛教,也就使唐代衰落了。唐以後,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也就是宋朝興盛的時期。


明太祖本身是出過家的,太宗也非常信佛,不都是政治修明,國力隆盛的時代嗎!日本現在雖然失敗了,但在明治維新之後擠入世界強國之列,他們大都是信奉佛教的,所以從歷史看來,國勢強盛時代正是佛教興盛的時代。


2、佛教對社會沒有益處。近代人士,看到天主教、基督教辦有學校醫院等,而佛教少有舉辦,就認為佛教是消極,不做有利社會的事業,於社會無益,這是錯誤的論調。過去的中國佛教,也辦有慈善事業,現代的佛教徒,辦大學、中學等很多,出家人也多有任大學與中學的校長與教授,慈善事業,也由寺院僧眾來主辦。特別在錫蘭、緬甸、泰國的佛教徒,都能與教育保持密切的關係,兼辦慈善事業。所以不能說佛教不能給予社會以實利,佛教徒應盡佛弟子的責任,多從這方面努力,才會更合乎佛教救世的本意,使佛教發達起來。


對於佛教的誤解還多的很,今天所說的,是比較普遍的,希望大家知道了這些意義,做一個有純正信仰的佛教徒,至少能夠清除對佛教的誤會,使純正佛教的本意發揚出來。否則看起來信仰佛教極其虔誠,而實包含了種種錯誤,信得似是而非,這也難怪社會的譏嫌了。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