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錢人這麼想
  2. 人生格言
  3. 宗教信仰

佛教常識丨佛教念珠的實用性

  • alphaP

  • 12-01

佛教念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隨身法具,在僧俗間的廣泛使用。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佛珠是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時,不要過分地計較它的構造和質料,只須儘力做到"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


14804752583210.jpg


千年傳承,讓念珠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讓人在面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並祈求平安、長保喜樂。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顆、五十四顆、四十二顆或二十一顆數種等等,分別蘊含一定的佛教意義。念珠的出現或使用都首先基於它的實用性——計數功能。儘管被計數之內容各不相同,但計數的目的卻是相同的,即通過撥動念珠顆數,從而獲知已經稱名持咒或祈禱了幾遍,還需要幾遍。然而,對於佛教而言,在這簡單計數的背後,真正起著支撐作用的乃是其實效性。


14804752961354.jpg


《木槵子經》所載佛陀對波流離王的開示作為通說。經云: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王大歡喜,遙向世尊頭面禮佛云: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槵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置。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興的時代背景下,記載有關佛珠的經典被廣泛傳譯,先後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譯的《陀羅尼集經》、寶思惟譯的《校量數珠功德經》、不空三藏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義凈三藏譯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等諸多經典。


《舊唐書·李輔國傳》載:」輔國不茹葷血,常為僧行,視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為善。


14804752601580.jpg


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凈。手持念珠念佛可以制妄念,身心專註。這是源自修行者的親身體驗。


14804752618609.jpg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